家长陪读的原则

标签:
教育 |
分类: 家庭教育 |
导读:陪读,它以一种紧随在侧的姿态体现了父母对孩子的关心和爱护。父母对孩子学习的“陪读”已经越来越具普遍性。父母陪读的用意在于督促孩子按时按质完成作业,遇到疑难问题,可以在旁边给予辅导,及时掌握孩子学习的动态,主要取得与学校教师的联系配合。但是家长的陪读有好有坏。怎么样的陪读才能达到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呢?
家长陪读的原则:
1)平等原则
让孩子明白,家长这样做只是帮助他、陪伴他,,而不是监督他责备他。在陪读的过程中也要做到:发现不利于孩子学习习惯的行为要采取孩子易于接受的方法来帮助其纠正,语气要温和,切忌劈头盖脸的责怪或打骂,以免使孩子对学习或父母产生恐怖心理。很多家长做不到平等,都是监督或命令,这样的结果还不如家长不陪读。
2)鼓励孩子独立思考
惰性是很多孩子的通病,写作业往往是他们最讨厌的事情。因为他们内心存在着一定的抵触情绪,再加上独立完成作业让孩子觉得气氛单调乏味,致使很多孩子不愿意动脑,而是希望大人直接说出答案。所以家长在陪读时候,一定要鼓励孩子培养他独立思考习惯。孩子在独立思考过程可能会走一段弯路,家长最好只做适当的点拨,让孩子逐渐学会独立思考,进而发展智力,培养他们的独立能力。
3)适时退出
陪读多是在孩子入学最初几个月或是欲以陪读方法培养孩子学习习惯的情况下进行。开始时候家长可以在孩子身边一字一句的陪起,启发、诱导孩子思考,引导正确适合孩子的思路上来。不要牵强固执,要灵活掌握孩子写作业前,应了解他的作业内容,帮助他完成作业的具体步骤,教他如何分配时间,然后由孩子独立完成,待孩子写完作业后在认真检查。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待孩子逐步养成独立思考和自觉学习的习惯后,家长便可适当撤出,只是别忘了定期过问或检查孩子的学习情况。这样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有利养成,孩子的应试能力才会增强。否则,拖沓、被动、迟钝等习惯就会养成,考试应变力出现问题。甚至重大考试出现怯场、答不完试题等现象。
http://rzw.com.cn/img/Remoteupfile/2011-5/8/121389264_91n.jpg
后记:现在陪读现象很多,真正做到科学客观有助于学生的积极意义的陪读很少,严重影响学生学习的进步和良好习惯的形成,家长一定要引以为戒,做个聪明高效的“陪读”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