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研究》结题报告

(2013-05-20 21:51:39)

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立项号

2012XKT-ZXYW110

课题名称

《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研究》

负责人

韩丽萍

所在单位

西安市大明宫中学(原西安铁三中)

结题报告关键词

中学生 古诗词 赏析方法 研究反观

结题

报告

摘要

 

依据学生成长实际及考纲要求,结合日常授课积累、学生反馈及教学反思,对该课题的研究过程与研究方法进行反观,总结研究成果。通过课程探究、活动参与等形式进行学生常用古诗词赏析方法的归纳总结,从而来提高学生古典诗词的赏析能力,丰富自身的语文知识积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

 

结题报告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中学阶段是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和谐发展的重要时期,而古典诗词能够塑造个人品性、丰富内心世界。同时,自2002年起,高考的诗歌鉴赏题开始以主观表述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改变了原有的命题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诗歌鉴赏的难度。因此,中学生古诗词赏析方法的研究就有了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对此课题的研究,以期提高学生的古典诗词赏析能力,积累知识、掌握方法;汲取民族文化的精髓,陶冶性情、健全人格、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那么,基于以上研究目标,我们如何将课题研究与日常教学、学生德育完美结合呢?且得出具有实践性强的理论指导呢?

这两个问题分别就课题的研究方式及研究结论进行思考。面对新的题型和要求,怎样才能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且与学生的感知实际相联系,增强结论的实践性,对于这些问题的审视有助于课题的顺利开展,帮助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运用。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考试新课程标准语文考试大纲》在诗歌鉴赏方面包括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鉴赏古代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二)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就形象而言:

古典诗歌中的形象分类

①人物形象:A“我”—诗中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B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古典诗歌中常见人物形象:豪洒的形象;忧国忧民的形象;寄情山水、归隐田园的隐者形象;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形象等。

②自然景物形象或者意象:自然景物和人文景物,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景色、事物合并称为物象,在诗歌中常体现为意象。

③事物形象:咏物诗中描绘的形象。

2、就语言而言:

总体特点:诗庄(庄重)—词媚(优美)—曲谐(诙谐)

诗歌风格:现实与浪漫

词作特点:婉约与豪放

古诗中常见的语言风格:朴素自然、婉约细腻、含蓄委婉、清新明丽、幽默讽刺。

3、就表达技巧而言:

主要有修辞方式、表现手法等方面的技巧。

1)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比喻、拟人、借代、夸张、对偶、排比、对比、双关、设问、反问等。

2)表现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小中见大、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联想想像、正侧面结合、比较衬托、乐景写哀、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用典等。

3)抒情方式: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4、就思想内容而言:

就诗作题材内容的不同,古诗词可分为写景(抒情)诗、记事(咏怀)诗,咏史(怀古)诗、田园(山水)诗、边塞(征战)诗等。

1)写景诗:

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美景,抒写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闲适情调,表达自己的高洁品格。

2)咏怀诗:

叙事抒怀,通过具体的事件的叙写来抒写胸臆,抒写个人的恨别、怀远、思乡、离愁、感时等情怀的作品。

3)咏史诗:

诗人对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的咏叹,一般融进了诗人独到的见识,以史咏怀,以史颂人,以史治史,以史喻今。

4)咏物诗:

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古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宝贵、杨花有飘零之意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5)山水田园诗:

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储光羲等。

6)边塞诗:

描写边塞生活与民族矛盾,这类诗成就最高明的是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等。

 

三、研究的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自20126月被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确认为市级“十二五”立项课题以来,我们就按照课题申报会议的要求开始着手具体工作,逐步展开了扎实有效的课题研究。

(一)20124月—20126  准备及调查阶段:

完成《西安市基础教育小课题研究立项申请评审表》的填写,学习有关立项知识培训,学习《西安市小课题管理办法》(试行),认真讨论和明确本课题研究的重点,设计研究方案,确定课题组成员分工,做好实施的充分准备;进行问卷调查;上传开题报告。

(二)20127月—20131  开展实施阶段:

1、对初、高中生的调查结果进行分类整理,分析从问卷中反映出的问题;

1)从诗歌内容看,读不懂诗歌,不知诗人表达的思想情感。部分学生因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在答题时,没有办法将自己所想的内容用恰当的语言加以描述,也许想得很完整,而答题却很糟糕,犯了言不由衷、似是而非的错误。

2)从作答步骤看,答题不够规范,内容概括不完整。有的学生误把对诗歌的语言、形象、技巧的初步鉴赏,对诗歌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当作读后感来写,进行阐发性的理解和发挥;

3)从答题技巧看,答题技巧欠缺。有的层次不够清晰,有的阐述不够充实,有的以感代析。或是只根据题目要求,评定式鉴赏,脱离原文,没有领悟到诗歌的意境,掌握诗歌鉴赏的本质。 

4)从诗歌艺术手法看,艺术手法最难把握,容易乱扣术语。 

2、将学生在古诗词赏析中存在的普遍问题及困难进行归纳、总结;

古诗中的文言词语,多数是单音节词,许多词意与现代文有很大的差别。学生的语言分析离开教师的指导和工具书的帮助,初中生很难准确地理解诗歌的语言和诗意,在阅读和欣赏古诗上,会遇到许多的障碍和困难。

尤其对于初中学生而言,缺乏相应的知识结构理解诗歌的含义,除了语言词汇,还要掌握相应的时代背景和历史、地理知识,更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和理解力。例如,杜牧的《泊秦淮》,对诗的字词句并不难理解,但是对其表达的意义就较难掌握。烟笼、寒水、月笼沙各描写什么景色?为什么要写这些景象?这跟诗歌的中心主题意义有什么关系?

3、分析困难存在的原因,结合学生实际,寻找突破口;

1)分析考纲,明确方向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中、高考考纲,明确诗歌鉴赏题的考查要求。分析在高考中诗歌鉴赏题得分情况,以及明年高考诗歌鉴赏题的难度将会提高和分值也将加大的信息,让学生明白诗歌鉴赏题将是高考中与别人拉开分值的一个重要题目,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学生再次阅读考纲,分析自己在诗歌鉴赏题答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类型。进而知彼知己,明确方向。

2)作出范例,总结归纳

A、注意对诗歌中意象的正确分析

以白居易《夜雪》为例:“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在这首诗中这个意象怎么理解?你又如何理解这首诗歌的主题呢?

有的学生就把当成象征,即清高和高洁的象征,这样,就把诗歌的主旨理解为反映了社会对忠良的迫害,从而完全曲解了诗歌的原意。那么,如何才能确定诗歌用的是否是象征义呢?一般情况下,在托物言志类的诗歌中意象才最容易成为象征,而在其他类的诗歌中,意象一般不会是象征。

B、明确诗歌注释的重要性

在诗歌鉴赏题中最重要的但又最容易被忽视的就是诗歌后面的注释,诗歌鉴赏题的注释往往是对诗歌中关键字词、时代背景的交待,它的作用就是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并不是每道考题都有注释,而一旦有了,就比较重要,在鉴赏时一定要给与足够的重视。

C、明确诗题中隐含的信息

在诗歌鉴赏中,除了注释很重要,诗题也是要给予的重视,因为我们在诗歌鉴赏题中容易出错的第二种类型就是未能把握诗题中隐含的信息。

诗题可以帮助读者辨别诗的类别和内容。不同类别的诗表达的感情和抒写的内容是不同的。如送别诗诗表达依依不舍之情或别后的思念之情的,标题中常有等标志;咏物诗是借某事物来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的,如陆游的《卜算子·咏梅》。如果我们能抓住诗题中隐含的这些信息,诗的基调也就基本把握了

D、明确答题规范的重要性

通过学生的作答,使学生暴露问题,然后共同分析学生答案的不足。在此情况下,引导学生做诗歌赏析练习;评析同学的答案的失误之处;明确答题要注意答题的角度。通过学生自己练习与分析,弄清答题出错的原因和找到应对策略。

4、查阅古诗词指导学习方面的书籍,搜集相关资料,依据学情整理指导意见和学习方法,课题组内交流讨论。

(三)20133月—20134  调整评估阶段:

在日常的教学工作中,逐步探索、实践前期总结出的古典诗词鉴赏方法,将课题与课堂紧密结合,并及时进行反馈和调整。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立足于本校学生,调查学生在学习古典诗词时常用的学习方法及存在问题,进行整理和分类研究。

常用古典诗歌赏析的方法归纳如下:

1)诵读感知法

诗歌还是遵循韵律的一种语言形式,它具有强烈的节奏感和音韵美。而诗歌的形式之美,依赖朗读去感知。除押韵之外,诗歌讲究停顿节奏。古诗常见的节奏划分有两种:音节划分法和意义划分法。采用朗读吟诵的方式品读诗歌,实际是回归到了古人通过诗歌传情达意的本源,它能引导我们贴近古人的内心世界。

2)意象分析法

意象是诗歌创作中不可缺少的因素,是客观物象经过创作主体独特的情感活动而创造出来的一种艺术形象。经过千百年的积淀,不同的意象,已被人们赋予了不同的特殊含义。掌握诗歌中富有深厚内涵和意蕴的意象,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如表达思乡、别离、壮志等的“意同象异”, 和飞鸟、青山、柳、燕子等“象同意异”。

3)炼字赏析法

中考试题中出现的关于鉴赏诗歌的炼字艺术的题目就是对学生应“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一规定的有效的落实。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一般答题步骤:①字不离词,解释该字在词、句中的含义。②词不离句,展开联想把该字词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③句不离篇,点出该字词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可概括为:含义+手法+表达作用,或句意+文意+主旨情感。

4)情感体悟法

诗人总是表现为内心倾吐的慷慨和语言表达的吝啬。而要透过有限的文字看到诗歌内在的天光云影,细细品味琢磨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方式。所以,我们绝不能用读小说散文的方式读诗歌。一种阅读习惯的养成,是长期培养的结果。习惯了快速浏览,要让人的阅读减速,乃至停滞于某一字词,展开想象,并非简单易行。

5)背景联系法

理解作品,一定要对作者和作者所处的时代有所了解,这才能与古人为友,才能体会出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诗人的生平、经历、境遇等都会在诗歌中有所体现,并形成诗人独特的创作风格和个性,决定着诗歌的特殊主题。如陶渊明的脱俗与田园情结,李白的豪放不羁,杜甫的深沉与悲苦,李清照的闲适与哀愁……

鉴赏古典诗歌,将诗人的独特经历和时代背景相结合,才能从深层次准确地而不是牵强附会地把握主题。在同类型题材中,我们才能读出诗歌的个性与独特情意。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存在问题:

1、很多学生对古典诗歌不能做出分类、思想内容等的初步判定,以至于无法运用归纳出的技巧。

2、诗歌中出现的形象众多,学生感到知识点庞杂。

3、对例析诗歌的分类和解读十分重要,同时又需要充分的理论依据,因此查阅与此相关的资料工作量大。

改进问题:

1、引导学生从作者、诗题、意象及所设题目等角度切入。

2、找出共性,分类整理。如常见意象归类:“意同象异”、“象同意异”。

3、寻找途径筛选资料,均衡时间安排,适时将课题研究与相关日常教学结合。

 

参考文献

[1]王松泉,钱威.《语文教学心理学基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

[2]王尚文.《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2

 [2]秦景兰.《如何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语文教学与研究》,200814

[3]成都铁中.《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中国古典诗歌学习方法研究》.《成都市铁路中学教改科研栏目》,2010.1

[4]陈丽琴.《高中古典诗词层进式教学方法探究》.《华甫高中》

 [5]纪玉民.《古诗鉴赏教学的现状与方法初探》.《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2009.7

 [6]肖郁华.《鉴赏古诗的技巧与方法.教坛聚焦(中)》,2010年第 6

 [7] 谢忠.《浅谈如何指导初中生进行古诗词的鉴赏》.《新课程(上)》,2011年第10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