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扒一扒这款友邦安益意外险

(2020-09-20 15:42:20)
标签:

保险

意外险

友邦

最近不止一个客户跟我提到友邦的安益意外险,说是能去和睦家且100%报销自费药的意外险,一年不到400块钱。

这么好的产品当然要研究一下,可翻开条款,我眼睛都找瞎了也没看到100%报销自费药的条款。条款与宣传更是相去甚远,我这个阅保无数的人也看得一愣一愣的。总算将套路理清,今天就带大家扒一扒这款意外险。

一、权益不写进合同,理赔靠“通融”

友邦安益关于意外医疗补偿的条款是这样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adyDtkq90ITkSTNK94ia80tzuicCq57qgbkGpEe7HibPmwhJY10cYOTm595Ut4w868nKDdcJ9f17lRPehZFwq4Q8w/640?wx_fmt=png医疗补偿分为两个部分:
一、社保内用药,由社保报销后,剩余部分由意外险报销。二、社保外用药,每次限额为100元。
根据条款,猫抓狗咬这类需要打狂犬疫苗、免疫球蛋白等自费药的意外情况,去就诊是根本报不了多少钱的。按照条款如果还去和睦家这种昂贵医院,怕是肠子都要悔青。

问了好几个客户和同行才发现,所谓的能去私立医院,能去和睦家,能报自费药,全部属于“通融赔付”。
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我们都知道,友邦的产品贵,但不乏有人前赴后继地买单。友邦一直给人以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印象,号称“理赔宽松”。干脆让你去一次和睦家,再用条款之外的理赔让你感受感受。去了和睦家,你就更愿意为了其他更贵的产品买单。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和睦家的高端,和友邦普遍的贵,根本不能划等号。当一个产品不涉及医疗补偿责任,比如重疾险,比如寿险,年金险,根据保额进行赔款的情况下,产品越贵就代表牺牲了保额,也就是赔到手的人民币少了,跟你去哪个医院花多少钱没有任何关系。你为这个“高端”买单,是不是买了个寂寞?
这样的条款最大的风险在于,现阶段友邦对于去和睦家以及用自费药的客户,进行普遍的、无差别的通融赔付。却不写进条款,更像一种短期的营销政策,什么时候结束我们不得而知。

假如你去了和睦家,用了自费药,没有得到100%的赔付,是没有任何证据和条件去进行投诉甚至诉讼的。因为人家白纸黑字写着呢:自费药限额100元/次!那么昂贵的治疗费用就只能自己负担了。

二、对社保要求高,动不动就打折赔

涉及到手术和住院时,友邦安益的理赔是根据社保报销情况进行打折的。若使用新农合报销,剩余部分友邦只赔70%,若没有用医保卡去报销,友邦只赔50%。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adyDtkq90ITkSTNK94ia80tzuicCq57qgbR0jKgLqC9FAyIDAejL4uTdC0h3UVgU2e3FPUboGJ9LCusOPJvAqyAQ/640?wx_fmt=png如果不小心去的是不能使用医保卡的私立医院住院,自己还要承担50%的治疗费用,是不是肠子又要悔青了!

而大多数意外险,并没有强制要求医保报销,更不会将医保与新农合区别对待,打折理赔。


三、保障低,保费贵
有些人,看到能去和睦家,100%报销,就觉得这产品老便宜了,带着占便宜的心态也要买这个产品。实际上真的便宜吗?
看看跟市面上另一款意外险的对比。当选择医疗保额同为1万的计划时,友邦安益比史带星享百万贵了一倍还多,还多一个单项5000的限制。
而在价格相差不多的情况下,我们可以看到,除了可以去私立医院,各项保障均不如比他便宜79元的史带。

产品对比 友邦安益 史带星享 史带星享
意外身故/伤残 5万 10万 20万
航空意外 / 50万 50万
猝死 / 2万 3万
意外医疗 5000 10000
   单项不限
15000
   单项不限
意外手术费 5000
私立医院 不含 不含
自费药 100元/次 100%报销 100%报销
意外住院津贴 50元/天 100元/天 200元/天
重症监护津贴 50元/天 200元/天 400元/天
价格/年 379 150 300

与可去私立医院,但很可能无法100%报销的友邦安益相比,史带的医院要求是二级以上公立医院,包含二级,二甲,三级,三甲。你搜一下附近的医院,很难讲哪个更近,更方便。 
史带除了各项保额更高,意外医疗还没有单项的限额,门急诊、手术、住院都包含在医疗限额中,比单项限额要宽松。根据条款,史带100%可以报销自费药,比友邦的100元/次实用多了。

四、变化莫测的医院释义

友邦意外医疗补偿条款中,关于医院的释义是这样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adyDtkq90ITkSTNK94ia80tzuicCq57qgb9H3xs9pvdccooqMWIEa4MvGfOWRk3BbauHIRRAiaU8IJTkB7XMztWXg/640?wx_fmt=png
而手术费用补偿和住院费用补偿条款中,对医院的释义变成了这样: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adyDtkq90ITkSTNK94ia80tzuicCq57qgb0oWwdRnmZjyfV2vrDnianTuDibia5CgGd7HWdFoKdmQwz2H1vy4KBRcTw/640?wx_fmt=png看到没有,凭空多了一个二级或二级以上!同一个产品,两个医院要求,谁会想到看完门诊,需要换个二级以上医院做手术才能理赔呢?即使购买了这款产品的消费者,有几个注意到了这个要求?
想象一下,买了友邦安益意外险,听信了业务员的可以去私立医院!结果发生了意外,选择一个私立医院治疗,却不符合二级或以上的要求,医保不能报,意外险也不给报,是不是太无助了。
当然这个细节没注意到也不怪消费者们,这个坑藏得太深了,就连我这个行业人,看到这种奇葩规定也是心里一惊,这得埋下多少隐患?

五、责任免除再秀下线
友邦安益这款产品针对少儿营销力度非常大,也是许多父母选择买给孩子的产品,结果看了责任免除让人哭笑不得。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adyDtkq90ITkSTNK94ia80tzuicCq57qgb8oJcdpaVRud7s7kEHdN66eQgW0Cl66r1kNY2fJdVmLuRSHvuPJU9YQ/640?wx_fmt=png 你说潜水、滑雪就算了,什么时候轮滑、滑板车也成了被除外的高风险运动了?https://mmbiz.qpic.cn/mmbiz_gif/iadyDtkq90ITkSTNK94ia80tzuicCq57qgbZntSeOBlgJXr4F7T2MiaFImxNWrCtz8hk3TWXyX8dkLrAVdwIvyd2pg/640?wx_fmt=gif我们再看看史带的:
https://mmbiz.qpic.cn/mmbiz_png/iadyDtkq90ITkSTNK94ia80tzuicCq57qgbq2X88kdHu5iboibUDYCIkWYnxCmL3mqjUkFAQC9Im5fTmoTBVzWqCyGg/640?wx_fmt=png拓展了潜水、滑雪等高风险运动,别问我为什么没拓展滑板车……因为滑板车根本就不会出现在免责条款中……


六、基础保额贵出天际,实际抗风险能力太弱
意外险的配置不仅要考虑医疗补偿,最主要考虑的是对极端情况“身故/伤残”时的抗风险能力。最畅销的计划,5万/10万的基础保额,即使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以翻倍赔付,对于家庭支柱来说,也是远远不够的。

你说那就买高保额的呗。友邦业务员很高兴,反手掏出了保额100万的“高端”计划,一看价格2870。价格这么贵,责任总应该更全面吧,再一看医疗补偿限额,还是5000,住院津贴还是扣嗖的50元/天!
我看了许许多多的意外险,真的被这种自欺欺人的责任设计亮瞎了……自欺不知道有没有,欺人是真的,很欺人,很气人!
如果说买300多友邦安益的是为了体验一下和睦家的“高端”,那买百万保额友邦安益的,就是掉进了“高端”陷阱的“冤大头”。

正常的高保额意外险,高端意外险,应当是什么样的?

产品对比 友邦安益 史带星享 安联百万玫瑰 安联安逸
意外身故/伤残 100万 100万 100万 100万
航空额外叠加 / 200万 / 200万
猝死 / 10万
10万
意外医疗 5000/次 5万/次
单项不限额
5万/年
500免赔/次
90%赔付
3万/次
其中私立医院1万/次
意外手术费 5000/次
住院费用补偿 5000/次
私立医院 不含 不含
自费药 100元/次 100%报销 90%报销 100%报销
意外住院津贴 50元/天 600元/天 / 50元/天
重症监护津贴 50元/天 1200元/天 / 100元/天
境外治疗 均含
价格/年 2870 1450 369 1288

价格低至369元百万保额的百万玫瑰不香吗?
高达1200元/天住院津贴的史带星享百万不香吗?
想去私立医院,更低价格,更少限制,更高保额的安联安逸不香吗?

一定有人跟你说,友邦这款还带疾病住院呢,实际上,200多块就可以买到一个更好的疾病住院,在这里却增加你1000多元的成本。


我们可以为了保额买单,可以为了更全面的报销范围买单,也可以为了节省成本适当放弃一些非刚需的噱头。
对于就医环境要求较高的人,可以用友邦安逸这款意外险的最低档,搭配其他产品高保额方案,以实现比较完善的保障。

从保险的功用来看,意外险的本质在于基础责任,在自己的经济承受范围内,优先配置足够的基础保额,再考虑附加责任额度是否够用,最后才是就医环境的改善。
本末倒置的结果就是,以为买了保险,实际并不保险!





更多阅读:

冠状动脉支架VS搭桥?心血管高发重疾轻症解析

年金险投保思路:关注实际收益,莫让政策成噱头!

拯救精致穷和伪中产的“就医自由”了解一下?

滑雪保险怎么买?滑雪/潜水/户外运动保险攻略

团体意外险VS雇主责任险,好老板的标配却不能解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