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外光原理—由浅入深的详细教程

标签:
转载 |
分类: cg相关 |
外光原理—由浅入深的详细教程
http://s9/middle/65a62c1fgc9f31dd2e0b8&690
作者:Richard Yot
译:Lin Ran
第1部分:基础篇
大家都看见了下方的图解,在本篇中
我会用一张白卡和一个白球来演示不同情况下光线的具体表现
http://s10/middle/65a62c1fgc9f32cfecf59&690
太阳是主光,蓝天是辅光,两种光线性质不同,却恒久的共存
着实可以充当第三种光源
我们接着往下看:
铺天盖地,投下温和的光线,柔化锐利的阴影
天光其实也会产生属于自己的影子,只是在大多数情况下
它产生的影子第一时间就被太阳的直射所秒杀
现在你只需记住,光源越小,阴影越清晰
继续往下:
其实,要不是因为太阳,天空下的一切都会偏蓝
再看看白球的暗部,也就能理解为什么它会被蓝色接管
尽管它们是在两个白色的物体之间反弹
但因为相比天光太过微弱,所以不得不受上级的影响
与之相似,原本应当偏蓝的受光,如今不也正被阳光所改造么
离纸面更近的显得更亮,你看图中球面靠近纸面的部分
越往上,则因为距离和角度的变化,显得反光越弱
http://s16/middle/65a62c1fgc9f37a2a8cbf&690
图中最暗的区域是投影与小球交叠处的那一小块幽深
另外还有小球上光暗交界的部分:这个区域称为明暗交界面
那一小块幽暗的形成是由于它既不受阳光的照射
又因为球体底部的遮挡而难获天光的补给
不过另一端的阴影日子就好过的多
它既有天光的补给,又有白球暗面的微光反射
使得交界处的对比显得比实际的更强
同样的,由于这个区域收到最少的地面反射光
所以,相比直接受光的亮部,或接受反光的暗部
明暗交界面就成了获得光照最少的区域
它几乎只受天光的影响,除去阳光和地面的反光
为什么天空是蓝的?
http://s3/middle/65a62c1fgc9f3a6aed112&690
那就是众所周知的彩虹七色
因此当白光在大气层里传播时,与网球撞击石子滩非常的相似
这些光子会撞上各种微粒分子,从而偏斜光路原本的方向
而波长较短的蓝光最容易与大气中的悬浮粒子发生碰瓷
就这样在空气粒子中四处奔走,折散传播开来
http://s3/middle/65a62c1fgc9f3a85d6e42&690
其实阳光只能照亮物体的一半
真正包容一切的,是大气蓝光的普照
当傍晚的阳光穿过厚厚的空气和粒子层时,你就能相信这一点
因为蓝光的不争气,剩下的光线便主要是红色的
http://s6/middle/65a62c1fg7a985fabe455&690
但是请注意,即便如此,蓝色也并未真的消失
它一直默默的影响着整片天空
只是红光太过抢眼,在太阳的四周压制了蓝光的显现
那么整个大气圈都可以被看作是发光的蓝色光体
这个蓝色的光罩足以关照到那些不被阳光直射的区域
这就是为什么在背阴的地方,你仍然可以看清楚东西
http://s7/middle/65a62c1fgc9f3be5f4016&690
照片里的这个阴影为什么是蓝的
现在已经无需赘述了吧,大气的蓝光:)
这其实取决于物体的颜色
白色的物体将会反射所有种类的光线
黑色的物体则倾向于吞并所有
唯独红色的光被反射回来
这里我选取红绿蓝来替代七色光,是为了简化它的构成
既然所得的效果是一样的
这就让这个表面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红色的发光体
所以当该发光体A接近另一物体的表面B时
A的红光无疑会对B产生实际的影响
这种现象就叫做辉光
它改变临近物体的色相
http://s14/middle/65a62c1fgc9f3cf46cfdd&690
经过反弹而对墙面的色相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http://s11/middle/65a62c1fgc9f3d0d2ed2a&690
辉光通常是一种微弱的现象,对光量有苛刻的要求
在柔和或微弱的光线条件下,它很可能难以察觉
但假如光线充裕,它便将丰富的色彩赋予那些被它影响的物体
当辉光发生在色彩相同的物体之间时
彼此的纯度都会得到加强,使颜色生动的发光
你可以在明亮的日光下观察到这种现象
http://s13/middle/65a62c1fgc9f40c50c8bc&690
他们彼此的色彩得到了显著的增强
和被照亮之后的表面之间所形成的神奇对比
这使它看上去非常具有光感,并给人一种轻快的感觉
亮调子的光照通常让对象显得柔和(但也有例外)细节也往往显得低调而隐藏
在自然之中,具有代表性的亮调子场景有浓雾和白雪
你应该还记得在雪地里
即使是阴影都因为无处不在的反光而变的浅淡清爽
http://s7/middle/65a62c1fgc9f40ea6c9f6&690
它们具有高强度的对比,主体物往往被强光所照射
暗调的背景能营造出一种绝佳的场景气氛
通常被用来表现具有戏剧性的效果
用到暗调子最多的自然是夜晚或傍晚时分的场景
当然在其他的情况下它也能发挥出色
比如风暴即将来临,或是幽暗的室内
http://s13/middle/65a62c1fgc9f410b2303c&690
然而我们却难以察觉,因为人的大脑最擅长的就是矫正色偏,还物体本色
要是把红绿蓝三种原色光混在一起
大脑得到的结论就是一个白色的物体
即便在非常浓烈的色光环境下,我们还是能够过滤色光的影响
而读出物体自身的颜色信息
由此看来,我们观察色彩,是基于相对关系,而非绝对数值
这是一个中立的色彩模式,将如实的反映色彩的本相
拍摄下面这张照片时,我将窗户打开
让光线从阴天的天空中透射到室内,算是模拟了自然光
http://s8/middle/65a62c1fgc9f4129aac37&690
使用一个标准的60瓦家用灯泡作为光源
http://s13/middle/65a62c1fgc9f41418b70c&690
这下,我想色偏的力量就足以让你惊讶了
在此之前我们可能没想到钨丝灯会呈现这么浓烈的橙黄色
假如此时我们置身于照片之中
我们的大脑还是会倾向于把这橙黄解读成上一张图像的样子
安慰我们说一切正常
但好在此时我们是置身画外,面对相机摄录的真实色彩
我想就只有哑口无言的份儿
下次你要是有机会在夜间观察别人家的房子
你会发现他们的室内是明亮的橙红
(一个痴汉的诞生)
http://s10/middle/65a62c1fgc9f41661f169&690
http://s15/middle/65a62c1fgc9f4190b12ae&690
相似的情形也适用于蓝光统治下的户外阴影
当我们身处其中,总感觉这阴影是无色而中立的
可要是走进了阳光再回头张望,那阴影的蓝色就赤裸裸的表露无疑了
当然,这些阴影还可以由其他的光源产生:
荧光灯发出绿色的光线,夜晚的街灯是深色的桔黄
傍晚的日落则由耀眼的浅黄变为浓重的深红,等等
然后鼓励初学者们用它给自己的场景增光添彩
它基本的模式为:一盏明亮的主灯从一个方向照来
一盏较弱的补光来自相反的方向
最后一盏背灯为物体勾勒出清晰的边线和明确的边缘
因而直接削弱了作品自然而真实的审美趣味
尤其是那盏来自背面的勾边效果灯更是不应该滥用
除非你真心需要那种戏剧性的效果,否则不该动不动就走这种金光护体的路子
尽管它确实是一种很出效果的方法,但是当一种方法成为流行甚至成为教条
它的艺术生命就岌岌可危了
这种三点布光的情况在自然界中几乎是不存在的
所以它在第一时间就给人一种包装意味很浓的商业气息
看看现在的教科书,几乎满满的充斥着对这种方法的介绍和推广
使得人们对它的审美疲劳再也不是嘴上说说的事
它们看起来彼此相同,是因为摄影者每次使用相同的照明方案
如果你希望自己的作品避免这种俗套的模式,你就必须想出自己的独特方案来
看见它们,对如今的创作者来说,要想获得更好的灯光效果
唯一的原则就是不要重复过去
只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创造新的灯光方案
哪怕它不是那么经典,都可以在独创性上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价值
它也决定着物体以怎样的面貌呈现自身
考虑一个场景应该以怎样的面貌呈现给观者
同时完美的传达出预期的情绪
http://s15/middle/65a62c1fgc9f420fdad0e&690
通常在那些使用闪光灯的照片里你能看见这种灯光效果
假如闪光太强,照片很容易显得苍白而缺乏吸引力——
当然凡事有例外,如果控制得当,平光也能获得非常超然的效果
了光源的强度,以获得柔和的漫反射效果,如此一来强光的劣势获得了弥补,而平光的
http://s10/middle/65a62c1fgc9f425f1ffe9&690
http://s13/middle/65a62c1fgc9f4285475fc&690
http://s2/middle/65a62c1fgc9f429a7dbe1&690
平光也能让对象变的平板而难于辨认,此时体积和材质都变成了平面的二维码
侧光
http://s16/middle/65a62c1fgc9f42abf20cf&690
它也是在日出或日落时,在摄影或电影作品中出现最多的一种光源
因为这样一来图像的很多区域会隐没在无光的阴影里
与此同时脸上的皱纹也只能老老实实的坦白从宽
所以在人像摄影中,这种光线一般被用来拍摄纯爷们
这样他们的阳刚和皮肤的质感能得到最好的表现
特别是当阴影完全不做柔化处理时,看起来就更为性感
这面墙壁的质感全靠西斜的红日才得到展示
http://s4/middle/65a62c1fgc9f42fd6f673&690
图中交错的阴影营造出强烈的三维纵深和空间幻觉
逆光
http://s6/middle/65a62c1fgc9f4317a5485&690
画面对比强烈,看上去十分的大气并具有戏剧感
光线往往略高于物体,这样利于塑造外形,光线越强,勾边的效果就越显著
逆光能很好的表现透明物体,半透明的子面散射,或任何充满细节纹理的边缘
它同样擅长制造戏剧性的浪漫
http://s7/middle/65a62c1fgc9f4338bce16&690
逆光能让那些稀松平常的主题变得像诗歌一般的美妙而抓人
http://s4/middle/65a62c1fgc9f43472f413&690
它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表现半透明质感的光线
http://s7/middle/65a62c1fgc9f4358a2506&690
最后,剪影当然也是逆光场景中最常见的形象
顶光
http://s4/middle/65a62c1fgc9f43704f163&690
顶光的使用相比前者就显得不太普遍,但还是可以在不少地方看见它
柔和的顶光可被用来表现体积,制造细腻的过渡,呈现柔和的转折
而强烈的顶光则善于营造充满神秘性的阴影,将转折的型体隐藏在它幽闭的暗部:
例如电影中的人物在顶光的照射下,双眼会隐藏在眼窝造成的黑洞里
以此传达一种压迫感
据我所知艺术家使用顶光的频率不高
但这并不是说它不应该得到广泛的应用
阴天的顶光其实是最写实的一种光线设置
一整面布满云层的天空可以被看作是漫反射的大光源
在充满大气的环境中,它也可以成为最佳的光线方案
事实上,你真的很难借自然光去获得叫人不舒服的效果
因为它从来就给人很舒服的感觉!
http://s11/middle/65a62c1fgc9f43d79894a&690
http://s14/middle/65a62c1fgfe38aba00c0d&690
假如顶光是少见的,那么底光就几乎是罕见的!
生活中出现底光的几率真的不大
除非一个人站在篝火旁,或手握着电筒发神经的照自己
总之,因为它的少见,即便是生活中最熟悉的事物
一旦通过底光的渲染都可以变的陌生起来
想象你所熟悉的朋友用电筒作底光照自己的话
你一定很难在第一时间认出丫是谁
便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本能,去制造我们想要的效果,获得特定的情绪
http://s6/middle/65a62c1fgfe38ad00e795&690
正因为来自底部的光照是罕见的,所以它可以被用来制造同样罕见的效果。
http://s9/middle/65a62c1fgc9f449c9a538&690
注意光线的角度同样影响着皮肤的质感
假如把这张底光的脸和顶光做一个比较,你会发现对于同样一个人物
仅仅只是改变了光线,却可以让整体效果表现出天壤之别
在每一天的不同时刻,或在不同的天气状况下,表现出不同的面貌
有些时候它表现为强烈的暖光,有些时候则以柔和的冷光出场
它代表大多数人对于艳阳天的直观感受
这是太阳最有力的表现对象色彩和面貌的时刻
然而有两种因素可以影响这种力度:粒子散射和云层厚度
使得天空呈现出蓝色,使得晚霞变的血红
光线需要穿越的大气越厚,光子散射的现象就越是显著
这就意味着当傍晚降临,太阳的位置相对地平线就变的低矮
它需要穿越的大气层也显著的加厚
于是早晨和傍晚的太阳都像是喝高了脸红的不行
而甚至当太阳已经落至地平线以下
天空还是会有来自太阳的残留反射
这使得在一天的结束或开始之际,天空的色彩变化显得异常的丰富
http://s3/middle/65a62c1fgc9f455f5c232&690
你知道云层是半透明的,这意味着当光线穿过它们时,散射就成为必然
散射和折射是由物体的透明度决定的,全透明是折射,而半透明是散射
当光穿过透明的表面比如玻璃,光线虽有弯折却仍旧保持平行
但当它穿过半透明的物体,情况可就不同了,光线会被半透明物体
使得半透明的物体内部呈现发光的效果
这也就是传说中的次表面散射,俗称SSS
其实,蓝光在大气中四散的原理和SSS是很相似的
而云层中的散射与此略有不同是在于,经过它的光线是全体白光
而非仅仅是短波长的那些
使得穿梭而过的平行光变的分散而柔和
把一个原本强烈无比的光点(太阳),转化为一片温润柔和的光面(整面天空)
又因为云层遮蔽了来自天空的蓝色,就使得阴天的色彩完全的不同于晴天
它所造成的对比度会很高,影子会很深
以至于电影的感光剂会把影子渲染成黑色
尽管我们凭肉眼还是可以在里面多少看见一些细节
所以,为了再现这种灯光效果,你需要还原它高对比和高强度的特质
尽管在别的时候大家都有更饱和的颜色,在正午这颜色却没法太过饱和
这种过于强烈的对比度因为色彩的丧失其实很难创作出具有吸引力的画面
而要是等正午过去,让光线再弱一点,相同的场景也许会有更加出色的表现
不过也有例外,比如热带的海域就很适合在正午的时候拍摄
海洋碧蓝的通透感能在强光下获得最好的展示,如此的例外应该还有很多
所以大部分摄影师都不会选择在正午拍摄作品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正午作业是不可能的事
因为总有这样一个有趣的规律
当一件事违反我们约定俗成的习惯,那么同样可以利用它来获得非凡的效果
http://s9/middle/65a62c1fgc9f45a026808&690
注意前景的沙子几乎是一片纯白而海豹的阴影则是一片漆黑
在这么高的对比度下,你指望胶卷提供阴影中的细节就有些强人所难了。
http://s1/middle/65a62c1fgfe38b84a8ae0&690
所以和别的方案相比,正午拍摄可以最好的展示海水自身的迷人色彩
http://s12/middle/65a62c1fgc9f45596470b&690
这张照片利用正午阳光来强调场景中固有色的强烈对比
红外线滤镜的使用进一步加剧了这种效果
假如这是一张彩照,可能就不会如此吸引人
http://s13/middle/65a62c1fgc9f456c7fa7c&690
所以傍晚的阳光就具有明显的黄色倾向
被天空所影响的蓝影也渐渐的开始变深,因为光的总量开始减少
这在眼睛看来是很舒服的一种光线强度
鉴于在日沉西山的一小时之内光线的神奇变化
那些最知名的摄影师称日落之前的一小时是一天中的摄影黄金时段
因为此时的光线强度几乎是为一张优秀的摄影所量身打造的
敢再巧一点吗
这美妙的一切成就了傍晚或晨曦在摄影,广告,电影中的高出镜率
在巴特西电站的这张照片里可以清楚的看到
夕阳赋予烟囱的暖色以及它与天空的迷人对比
http://s16/middle/65a62c1fgc9f456dfd6bf&690
再看看冷暖两种色彩是怎样装点这位皮滑毛顺的小绅士的
夕照之美足以为任何物体赋予耀眼的光彩
想象一下这张照片要是在阴天拍摄,会是怎样的悲剧
日落
http://s10/middle/65a62c1fgc9f45c6c8929&690
它的光线强度也开始微弱起来,这让物体的对比开始减弱
阳光的减弱也意味着天空的影响开始显著,影子的蓝色变的深沉而浓郁起来
物体的影子开始拖的很长,表面质感也变的十分明确
假如还有云彩的话就更是美的不得了
为它戏剧性的罩上或红或橙的调子
云层的暖色会和天空的蓝色混在一起,为物体的阴影赋予紫色或品红的意味
http://s1/middle/65a62c1fgc9f45dad0620&690
日落的时间很短,光的变化非常迅速,这样一个场景只会持续几分钟
随后太阳便消失在地平线以下鸟
薄暮
http://s8/middle/65a62c1fgc9f455a899a7&690
它其实经常会有,但对于那些对生活细节无爱的人来说
一次偶尔的关注很可能会让他惊叹于这平日里忽略的美景
霞光的粉色可以影响物体的表面,如白房,砂土或水面
所以大地和树木在这个时候已经显得阴沉而浓重了
在有云层覆盖的时候,东方仅仅也只是蓝色而已
这光辉大概可以维持一个小时,而它在东边的空中停留的时间则会更短
值得注意的是西边的天空也可以变成品红,黄色或红色
特别是当它与橙色的万家灯火相映成趣时
(假如你想看见品红的天空,万里无云是必须的)
这会让它显得很暗,夜色也会因此更快的降临
http://s7/middle/65a62c1fgc9f4569c1b76&690
但它作为日落之后的一道美景,存在不是一天两天了
注意那些固有色较深的物体,此时有多么浓重的调子,比如墨绿的叶片
而那些色调较浅的,比如银灰的起重机吊臂,此时看上去就还是小清新的样子
http://s13/middle/65a62c1fgc9f456621d3c&690
这里,微妙的薄暮之光在水面与船体之间反射出迷人的蓝色与品红
http://s6/middle/65a62c1fgc9f456b8b835&690
在多云的薄暮,天光表现为深深的,饱和的蓝色
荫凉处
http://s8/middle/65a62c1fgc9f45a732ba7&690
漫反射的天光使得影子具有非常柔和的边缘
假如没有大气的漫反射,这些阴影将会是边缘锋利而漆黑无光的
你可以回想一下月亮上的那些暗影
比如立起的墙面,反光的白板,树叶和其他表面
它们可以反射光线到阴凉之处,也随之丰富了背荫处的色彩
如果你身处茂密的森林,天空被繁茂的叶片所遮蔽
透过叶片散射而出的光线将是绿的,同样的效果在树林和草丛中比比皆是
http://s13/middle/65a62c1fgc9f45aadabac&690
荫凉的蓝色满满的铺散在层层石阶上,尽管天光以漫反射的形式影响荫凉的色调
而其他方向的光线则被隐藏在石阶与石墙的立面里
阴天
http://s3/middle/65a62c1fgc9f45abb38b2&690
这取决于云层的厚度和光线在一天中的时段
并使对象具备相当的吸引力
我看过色温图表,里面说阴天的天光是蓝的
而且云朵越厚蓝色越深,但是据我观察所得出的结论却于此大相径庭
当太阳在阴天位于高点时,光线完全是白光或灰光
而且云层越厚这光只会越灰或越白,绝不会越蓝
只有当太阳西斜,天穹的蓝色控制大局时
它才会透过云层传达出一点点蓝色的意味来
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天光才有蓝的可能
但事实上它可以产生很美的一些照片,因为它很柔和所以它很讨喜
并且对于表现微妙的色彩和质感的细节它是绝佳的光线
此时也可以展示出丰富而细腻的色彩质地来
因为天空这时作为一种冷色的中灰起到了很好的互补作用
相比光线充足时爆掉的高光,这种有色高光会更具有真实的美感
你可以在阴天的水面,或漆身光滑的车子上看见这种色彩之美
阴天光线相对中立的特质,会让物体的颜色因为没有干扰而显得非常饱和
假如你之前认为阴天的色彩会是灰蒙蒙的,那么你应该改变这种偏见了
注意在这些叶片上的高光区域,那一块块由天空映射而成的冷色
在晴天的日光之下,这些高光会变的微小而刺眼的多
值得再次重申的是,画面的颜色非常的饱和
阴天的光线在水面上营造出美妙的银色反光
一个在阴天获得完美照片的秘诀是
只拍摄物体,而将阴郁的天空排除在外
明亮的阴天
http://s4/middle/65a62c1fg7a986ef94873&690
此时物体的阴影就要比全然的阴天明确的多
但边缘仍旧是蓬松的,因为毕竟太阳的前面还是有云彩遮挡
它既不像晴天那样具有极为强烈的明暗对比
因此,在这样的日子里进行拍摄,你能获得丰富的材质细节
那些因光照不足而色彩缺失的部分,也会因此焕发出光彩
云层厚度的改变能赋予天空不同的面貌和色彩
云层上的天光和阳光会因为厚度而使天空的色彩千变万化
天空也因为那些稀薄或破碎的云彩而显得魅力十足
因为散射,分离的云朵边缘会呈现出浅黄或橙黄色的阳光
即便是日当正午,这种散射都在发生
明亮的阴天光线相比大阴天具有更明确的方向感
但阴影因为受到云层的漫反射还是显得柔和而自然
阴影部分却仍然是柔软的,阳光受到云层过滤散射的缘故
注意这里的阴影依旧没有蓝色,因为蓝色的天空已被云层遮盖
云层间隙,斑驳之光,风暴将至
http://s16/middle/65a62c1fgc9f4561e9b9f&690
在自然环境中光与影的混搭是常有的事
我将以上的几种情况并置一起进行讨论
尽管它们具备不同的物理成因或气氛特质
由于云层将蓝天挡住,间隙之中太阳时不时的探出脑袋
这就为大地提供了一种神奇的光影效果
云层会在地上投下阴影,而太阳的光线穿过云隙在地面投射出块块光斑
由此一来,光与影的对比就会很强
灰调的天空对于耀眼的太阳而言也是一块极好的衬布
这明亮与中灰的并置也形成了一种有趣的效果
影响这丰富色彩的可以有许多的因素:
时段,云层厚度,间隙的数量和距离等等
颜色可以囊括深浅不同的蓝色直至黄色,橙色和灰色
当云层在天空中穿梭着移动,光线的变化也会显得十分的迅速
太阳躲在云层的背后玩做迷藏,交替着出现和隐没
它普遍存在于大自然之中
在充足的阳光下,斑驳的光点可能会显得非常的明亮
因为在它周围的树荫与之形成对比
大多数相机无法捕获这种情况下光与影的细腻调子
尽管用肉眼你可以捕获的调子会丰富的多
http://s11/middle/65a62c1fgc9f45628c60a&690
光影游戏中的亮斑会显得非常的明亮,在这张照片中甚至展现至纯白的亮度
http://s5/middle/65a62c1fgc9f4565d3a04&690
这里再次展示了相机的尴尬,对于如此对比强烈的画面它很难做到对比和细腻的两全
阳光与浓重云层形成强烈的对比,制造了一种充满戏剧性的紧张情绪
夜晚
http://s11/middle/65a62c1fgc9f45a36564a&690
但夜晚的天空却仍然有它的自发光
这自发光可能是因为在地球对面的太阳
通过大气散射所传播的光线
或干脆就是因为月亮
而那些星光相对来说就太过微弱了
表现夜晚光线的关键窍门就是:
天空永远要亮于陆地上的物体——
当然,除非用人为的光线去照亮大地
看看下面的图片,左边的是正确的,右边是不可能成立的
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地上的光线会支持这样的场景
完全遵循阳光的行为准则
随后当它升的越高,它就变的越白
你应该还记得宇航员拍摄的登月照,那就像是一组黑白照片
直到你看见宇航员身上的彩色LOGO,你才意识到这其实是一张彩照
这一点还是很像太阳
但相对于阳光,月光当然还是柔和了许多
所以月光和夜空的明度比,还不至于像太阳和晴空的明度比那么强烈
值得注意的是,月亮其实非常的小,当你用肉眼观察它时就能发现这一点
而在印象中或在浪漫主义的作品里,它就显得比在现实中大的多了
色彩方面,我们的眼睛在黑暗的环境里色感会大打折扣
所以在我们看来,夜间的物体是倾向于色彩缺失的
但是胶片的显影剂即便是在夜里还是对颜色保持着敏感
所以只要曝光时间够长,其实可以在夜间拍出一张让人以为是白天的作品
而就算曝光时间很短,胶卷所拍摄的夜色还是远比人眼要来的色彩丰富
但故意使曝光不足,还在镜头前追加蓝色滤镜,以此制造夜晚的错觉
在英国的夜晚,无论你在哪里,就算在远离任何城镇的乡村
你也还是能看到城市的灯光投射在天空的某个角落
或者干脆把云朵的底部染成该死的桔红
所以只有去更偏远的地方,来避免现代世界对画面的干扰
图中,在没有人工照明的地方,建筑与天空相比显得非常黑暗
也请注意处于前景的那些屋顶怎样不顾黑暗,反射着天光
http://s14/middle/65a62c1fgc9f45a5137ad&690
注意天空的亮度和色彩,照片的颜色会比肉眼所见的更强烈
原因已经说过,因为胶卷具有更好的夜间色感
而它在缓缓上升时会变成白色或浅灰
天空的色彩
如果你每天观察,会惊讶于它多变的习性和宽广的色域
包括时段,云层覆盖的程度,云的厚度及云朵的间隙
如果云层的厚度不均,间隙不等,它们就会在形态,色彩和调子上产生丰富对比
这对比会让天空的纹理和影调产生不可预测的变化
天空其实是最恒定的散射光源,它才不管太阳正当空朗照还是正被云朵遮蔽
http://s10/middle/65a62c1fgc9f4560be939&690
可能是因为夕阳在它的背后
体积
这意味着光和大气的互动会很激烈
无数的粒子塑造出体积,呈现为光束,阴霾或雾气
霾几乎总是悬浮于空气中,它就是引起空气透视的原因
那些远离我们的物体因为被霾遮蔽
而看起来更模糊,更微弱,更蓝和对比更弱
因为物体之光在通过厚厚的阴霾时被散射和干扰
雾非常类似于霾,只是它更厚更细密
它具有更强的散射性,如果你身处浓雾
你会发现光向四面八方分散的强度几乎是相等的
而当你在浓雾里拍照时,方向就已经变的不再重要了
通常它在阳光里呈现为蓝色(因为天光的反射)
而在阴天则呈现为白色
雾大多是白色(跟云很像),但也可以承载任何颜色
假如它受到来自天空或太阳的照射,自然会倾向于它们的色彩
所以事实上它也能变成蓝色,黄色甚至橙色
http://s15/middle/65a62c1fgc9f45c5ed28e&690
光从云层中穿过,而空气中的粒子强化了这两束光线的体积
http://s15/middle/65a62c1fgc9f4572a1d6e&690
贴地的雾气是深蓝的,因为它反射上方的天光
树木又恰好将太阳的光芒牢牢的遮挡在身后
否则这雾就可能是黄色或橙色
由于雾气的漫反射,才没有任何影子在树下产生
http://s5/middle/65a62c1fgc9f45e1082e4&690
水在自然的光色游戏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它变幻着不同的形态,丰富自然的面貌
因为与大多数的自然物质不同,水具备极高的反射性能
这使得它可以产生极强的反射和清晰的高光
以草尖的露珠为例,它们可以产生成千上万的碎钻般的高光
它们可以完美的映射出太阳,每一滴都像是完美的透镜
我们的经验其实深知:镜面反射在自然物的表面是很罕见的
于是当我们看见镜面反射出现在某处,就能立刻判断出它的表面是湿的
如果你站在海边,就会有更多的反光照射到你的身上
最后,水也可以表现为充满空间的大气
产生很多大气效应,从彩虹到日晕到冰环
数目众多的小水滴会在表面上产生玲琅满目的高光点
即使是在这样的阴天里,水滴也能反射出白色的天空
http://s6/middle/65a62c1fgc9f45e58b0f5&690
人行道上强烈的镜面反射正在告诉我们,小心地滑
http://s5/middle/65a62c1fgc9f45e237c44&690
同时也突出了表皮的质地
是因为这种程度的反射在自然界并不正常
所以湿就成为最符合经验的解释
一些最后的想法
它遵循一些既定的模式,也遵守相应的物理法则
但它还是过于复杂,很难完全在本文的篇幅内介绍完整
我希望能给大家一些指南
帮助你们理解不同情况下的光色变化
也希望借此唤起你自己的好奇心,开始属于自己的观察
通过你自己的观察和将其应用到实际的工作中
你可以避免一些明显的错误,同时也可以跳出对光和色的概念表达
使其更为自然而不落俗套
最后我想说的是,现实只是一个起点
你其实拥有很大的发挥空间
请按照自己的方式去阐释对自然的理解
或者夸张某些动人的特质
就是约定俗成的智慧或规则总是被人不经思考的传播着
举个例子子大家应该都听过一个理论:
假如受光是暖色那么与之对应的暗部就是冷色
在一些情况下确实是没错,比如在晴朗的户外
当黄色的阳光照射在物体上,它的阴影受天光影响就是蓝的
但这现象本身并不会导出一个所谓的冷暖规律,没有这样的规律好吧!
在其它环境下,比如在阴天的光照中,情况就会复杂而灵活的多
物理的规律才是它的根本
阴影的颜色应该和主光的颜色互补
这之所以可以成为一种普及的理论
是因为大脑确实有补色的需求
但这并不意味着你就一定要照着这个原理去表达
尽管这可能对某些人有帮助,但也可能限制另一些人的自由
所以,如果你想更好的表达,就以自己观察的切身感受为准
而不要盲目的服从那些约定俗成的规则
那么这位值得好好研究的艺术家必须是克劳德·莫奈
他穷尽一生都在对光色处理进行专门的研究
尽管他的绘画风格非常粗糙和松散
但他对于光线的描绘却达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高度
他创作了好几个特定的系列
倾心于捕捉和把握时刻变化着的光线
例如他的干草堆系列和鲁昂大教堂。
(作者的完整教程于亚马逊有售,书名:
《Light for Visual Artists: Understanding & Using Light in Art & Design 》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