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神奇的夜晚
(2012-07-15 16:55:25)
标签:
中国女排王一梅亚锦赛奥运会体育 |
回想中国女排去年实现触底反弹的过程,更感觉那个夜晚是中国女排伦敦奥运周期的转折点。
本文作于中国女排亚锦赛半决赛战胜韩国女排跻身决赛之后,那场比赛的结果,决定了中国女排可以开赴日本世界杯,力争第一批奥运门票。
对于中国女排来说,这是一个神奇的夜晚。
因为组委会安排车辆时间出了点小问题,急于赶到场地的中国女排竟是分批坐出租车到的赛场。前一天晚上在比赛中受伤的王一梅走路还小心翼翼,过去的二十小时,她不是坐躺在床上就是做治疗,上午全队的合练都没有参加,到跟随队伍去赛场时,她还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跳起来,腰左侧一阵阵钻心的疼让她心里犯嘀咕,但是她决心已定:只要能忍着疼跳起来,就要上场打!
在休息室换衣服,大家都换好了,王一梅还在一层一层缠护腰,其他队员都已经到场边看中华台北与伊朗队的比赛了,唯独大梅没有露面。那时大家的猜测不是她能不能上场,而是能不能起床来到赛场。七点半,中国队员起身到一层训练馆热身,还是没找到王一梅的踪影,在走廊里碰到队医卫大夫询问大梅的情况,卫大夫说他让大梅绕着走廊活动一下,正说着,王一梅出现在走廊尽头,还是一拐一拐的,走路晃晃悠悠。
“你……能打吗?”
“我……也不知道,等一会儿热身跳几下试试才知道。”
直到那时,还是没有人相信她会首发,包括主教练俞觉敏以及她的队友。
大约半小时以后,中韩两队站在通道口等待进场热身,在中国队里寻找王一梅,发现她又被落在最后,还一边吃面包一边喝水。只见她三口两口把面包塞到嘴里,又咕咚咕咚喝了几口水后,才站到她入场时的规定位置——惠若琪和杨珺菁之间。其他队员已经目视前方准备入场了,她还在试着下蹲。
半小时的场内热身时间,王一梅抓紧调整身体,四号位强攻、后攻、跳发球……一点点往上加,都顶住了。现场主持人介绍两队首发队员,第一个念到的就是中国队一号王一梅。
俞觉敏在最后关头派上王一梅,更多的让人感觉是赌博,是冒险,但是事后王一梅说,自己之所以能够带伤上场比赛,是因为错失了两届亚锦赛之后,很珍惜这次和队友一起打到四强的机会,强烈的要和队友一起战斗到底的愿望让她豁出去拼了。
其实王一梅能站到赛场上,就是给队员最好的鼓励。
大奖赛总决赛的惨败,每个队员心头都压了一块石头,一心想找个机会爆发,却总也找不到那种突破的感觉。不利的情况到是一个接着一个,张磊代替杨婕出任接应二传,只磨合了两周时间,和队员根本谈不上默契;两周出征前三天年轻的自由人单丹娜受伤,一个月没摸球的老自由人张娴被急召回队。看着日本韩国泰国在亚锦赛上一个比一个打得好,想想自己的球队面对弱队都打得跌跌撞撞,每个人的心情都不好。
和韩国女排这场半决赛,基本是被逼到了悬崖边上。胜了,顺利抢得世界杯入场券,输了打泰国依然没有胜算,无缘世界杯,今年颗粒无收,马上就要提前解散了。
“我相信中国女排在濒临绝境时,一定会爆发的。”赛前采访周苏红,她这样预测,“如果崩溃得那么彻底,就不是中国女排了。”
“铁榔头”郎平则预言王一梅一定会坚持比赛的:“为了女排的荣誉大梅打针也得上,这是肯定的。”
结果在床上躺了大半天的王一梅不仅首发出场,还成了这场比赛中国女排获胜的头号功臣。她打出了今天以来最好的状态,无论是强攻还是大力跳发,像一门门炮弹直轰对方场地,她还忍痛多次倒地救球,令站在场边的俞觉敏赛后连称感动。
一个环节亮起来,环环都闪光。中国女排本场比赛一传出奇的稳定,一直令人不放心的张磊不仅一传保证好,防守脚步也活,跑动进攻更是让韩国队摸不着头脑;老将张娴在保证一传的同时,防守的各种精彩扑救有效保证了中国队的大后方;魏秋月传球的线路也多了,全面的惠若琪高接低挡,杨珺菁的强力快攻,马蕴雯、徐云丽的高点高效拦网……做足准备的中国女排真的打活了,打得韩国女排除了亚洲第一主攻金延璟偶有亮点,其他人基本都哑火了。
当最终比分锁定为3比1,中国女排队员在场上中间抱成一团庆祝。已经很久没有过这样的开心和激动了,王一梅、杨珺菁激动得掉了泪,惠若琪、马蕴雯、魏秋月则一直在笑。
“我们没白研究她们那么久啊!”惠若琪对俞觉敏说,“不过我也找到和人家十号的差距了,到第三局她还能切小斜线呢,我真的切不动了!”
“比赛时你的腰不疼吗?”有记者追着王一梅问。
“跟你说不疼,那是假的,跟你说不是特别特别疼,那也是假的。”和队友一起跨过半决赛这道坎儿的王一梅还玩起了幽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