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是为什么,这次的漳州之行,是历年探班中国女排集训感觉最累的一回。
为了准时到场观看训练,每天都要起个大早,出于保证能坚持到中午训练结束不至于饿晕的考虑,早饭是一定要吃的。八点半开练,一直练到十二点半,我们在场边坐了四个小时,走出训练馆时都已经是饥肠辘辘了,可想而知在球场奋斗大半天的教练和运动员是什么状态。
吃完午饭差不多两点了,那时只想倒在床上睡觉,可是眯不了多一会儿,又要出发去看下午的训练了。周五这天下午,王导安排的是一传轻技术训练,之后是体能训练。因为五个主攻手接一传的情况很一般,练到上半场快要结束时,王导有些不悦,说话声音提高了一些,但是看得出他还是尽量压着火,给队员适应的时间。
从训练馆四层转战一层,天色已渐晚,总有训练已近尾声的感觉。此时肚子已经咕咕叫了,看着队医为姑娘们准备的一篮子香蕉,真想冲上去拿一个吃了。当然有这想法的不止我一个,大家互相安慰着:“再坚持一会儿,就可以吃晚饭了。”
王导坐在力量训练馆的一个不起眼的角落里,看上去多少有些疲惫,但是他的眼睛一刻不停地跟着队员走到每个角落,谁偷点懒,绝对逃不过他的眼睛。
训练馆里很安静,只有器械的各种声响,偶尔能听到助理教练在鼓励队员完成动作。做完了这些,自觉迅速换到下一项,喘口气的工夫,又开始练习了。
时间就这样一分一秒地过去,再看表时已经是六点四十五了。
“差不多了吧?”记者们在私下里议论,“七点应该完事了吧?”听我们议论,天津的记者摇头:“完不了,肯定照八点去了,这才练到哪儿啊?”
“八点?!”我们不敢相信,“不会吧?那还有一个多小时呢!”
天津记者为了印证他的话,决定悄悄问一下正在我们附近练腿部力量的李娟。
“八点。”李娟皱皱眉,看得出她已经很累了。
听到她这么说,我们也快崩溃了。或许是感觉晚饭变得遥遥无期,肚子叫得更厉害了。
“先吃点东西去吧!”有人建议,“在她们训练结束前能赶回来。”
真是一呼百应,大家开始悄悄往门口蹭,生怕影响到还在挥汗如雨的队员以及全心投入训练中的王导。
漳州基地门外不远处有个永和豆浆,大家都知道是山寨版的,所以此前并未光临,这天实在饿得受不了了,时间又紧,山寨版永和豆浆就成了救命稻草。围坐在一起喝味道有点奇怪的豆浆、不知道用什么材料做的粥,吃硬得要命的油条和实在难吃的炒饭,开始感觉很委屈自己,再一想还在训练馆里奋斗的队员,似乎感觉能坐下歇会儿、吃点东西就是挺幸福的事了。
吃完饭赶回训练馆,训练终于进入尾声。
马蕴雯正收拾东西准备去洗澡,我问她饿不饿,她摇摇头:“一点儿都不饿。”那可怜样儿,像是已经被训练练饱了。
王导有句话: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眼下中国女排就在实践着这简单朴素的真理,看着新组建的中国女排重新开始日复一日的艰辛磨炼,我想起了那首属于“黄金一代”的歌——《阳光总在风雨后》。
再重温一下吧,我现在每次听到这首歌还是会很感动……
人生路上甜苦和喜忧
愿与你分担所有
难免曾经跌倒和等候
要勇敢的抬头
谁愿常躲在避风的港口
宁有波涛汹涌的自由
愿是你心中灯塔的守候
在迷雾中让你看透
阳光总在风雨后
乌云上有晴空
珍惜所有的感动
每一份希望在你手中
阳光总在风雨后
请相信有彩虹
风风雨雨都接受
我一直会在你的左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