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黄金一代是最美好的记忆

(2009-10-15 14:44:00)
标签:

杂谈

    全运会女排决赛,在我看来,是时隔一年,为我深爱的“黄金一代”的又一次送行。

    一年前,我们在北京奥运会的三四名决赛后送过她们,在亚洲杯上送过她们,在张娜的婚礼上送过她们,在中国女排宣布解散那天送过她们。

    但是总觉得那么依依不舍,总觉得还远远不够,不足以表达我们对她们的爱和眷恋。

    所以这一年,一直在盼望着全运会女排决赛中的相见。

    但是我们也知道,当这一天到来时,我们会更加不舍,更加留恋。

    全运会冠亚军决赛,我在现场,那一天我的立场很特别,我并不是在给哪个队加油,我的眼睛,一直盯着“黄金一代”,为张越红、刘亚男、杨昊和李珊加油,我珍惜她们的每一次触球,而她们的投入、她们优异的表现,让我很多次自豪地跟身边没看过“黄金一代”打球的同行说:“看见了吧!‘黄金一代’就是不一样吧!”

    当天晚上,我和杨昊、刘亚男长聊,直到夜里两点半。

    她们都说,在这个晚上谈“黄金一代”、谈一年前的分别,感觉更加不一样,因为真的是要跟自己的职业生涯说再见了。

    第二天一大早,我和郎导一起赶回北京。

    路上报社来电话:当晚有两个版的稿子等着我,主题就是《再别黄金一代》。

    我真的很困,眼睛都是红的,但是我知道,我必须打起精神写好《再别黄金一代》,因为现在是最适当的时候,而这一年有太多的球迷朋友在期待着她们的消息。

    几乎是在体力透支的情况下,我满怀激情写完了大家看到的《再别黄金一代》。

    我很关注大家对这个专题如何评价,我把文章的评论和留言看了一遍又一遍,真的很感动,为我们这份共同的爱。

    不过有个问题需要在这里解解释一下----

    关于我在这篇文章里所界定的“黄金一代”,有些朋友对此狭义的界定有些异议。

    其实我心中的“黄金一代”,是一个广义的群体,是2003年、2004年中国女排创造世界杯、奥运会辉煌的所有队员,其中当然包括张越红、张平、陈静、李珊、王丽娜和宋妮娜。但是因为采访的难度,操作的难度,每次做“黄金一代”,我只能尽力把她们中的六个代表,也就是从2001年组队一直坚持到2008年奥运会的六个队员找齐。而我们对“黄金一代”的爱和眷恋,是给“黄金一代”的所有成员的。

    再别“黄金一代”的时刻,我们的心情有些复杂,对她们在球场上的身影依依不舍,却又希望她们早日过上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

    再别“黄金一代”的时候,我们的心情有些激动,因为在过去和她们一起成长的八年,我们的世界和她们的世界,早已变成不可分割。

    喜爱“黄金一代”,是一种情愫。

    黄金一代,将是我们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