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很久没有写博客了,在这里先跟大家说声对不起。
过去的一个月,为报道2009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我跟随中国女排转战北仑、澳门、香港、东京四个城市,中间因为郎导执教广州恒大的重要新闻,我还从澳门绕了一趟广州。回头想想这一路下来可谓海陆空兼程,舟车劳顿,在完成采访写稿任务之后,连睡觉的时间都不够,实在是无力专心写博,只好留待回到北京静下心来,跟大家分享这次采访大奖赛的故事。
希望此时还不算太晚,大家还有兴趣听我讲过去一个月的所见所闻所感。
我习惯按时间顺序说事,不过今天要改变一下,我想从这两天炒得最热的中国女排“网瘾”一事说起。
新女排组建,在国际排联组织的第一项重大比赛中就名落孙山,谁的心里都不会舒服,这个时候,当然要找原因,以利日后的进步和提高。
我注意到球队在总结中提到现在这批队员训练之余喜欢上网,使得队友之间的交流不够,教练组希望不断摸索对网络一代女排球员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解决好新时代出现的新问题。
结果这个说法引来轩然大波,领队李全强首当其冲挨了骂,大家认为教练组把女排输球的原因之一归于网络,是顾左右而言他,是不想承担责任,把罪过推给队员,而且找出很多反证,说明上网的球员照样可以打好球,上网的球队照样可以拿冠军。
在这里我想谈谈自己的看法。
首先我们必须看到两点事实:第一,从教练组的角度说,输球之后积极寻找发现队内存在的问题,是很必要的,只有引导好年轻的女排姑娘,才有可能确保女排精神在新一代身上的传承,作为希望中国女排再创辉煌的我们,是很理解教练组的苦心的。第二,从队员的角度来说,相比起黄金一代,网络现在确实是她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她们也确实花费了一些业余时间在网上,但是作为关心中国女排的我们,是非常理解年轻的女排姑娘们为了事业的付出的,也很希望她们在艰苦的训练之余能生活得快乐。
但是现在问题的焦点集中在了“上网”上,“上网”进而被炒成了“网瘾”,那“网瘾”是不是失败的原因?教练组该不该加强对队员上网问题的管理和疏导呢?
我认为虽然“上网”不是导致失败的主要原因,但是中国女排想要再创辉煌,加强队伍管理绝对必要,其中当然包括对队员上网的管理和疏导。
大家都十分想念“黄金一代”,特别是在新女排成绩不如人意的时候。其实说起上网这个话题,我最先想到的就是当年“黄金一代”的业余生活。
2003年、2004年我刚开始跟中国女排接触那会儿,网络还不流行,采访过后也想不起留个MSN或是QQ保持联系。2005年赵蕊蕊在国家队一个人养伤,她说晚上有些空闲时间,我劝她上网,那时天坛公寓还没装宽带,上网得拨号,我还专门叫了懂电脑的朋友给她调试好电脑,才算把在网上见面变为可能。但是一星期蕊蕊顶多在网上出现一两次,打电话问她原因,她说每天晚上把要忙的事情忙完,就差不多该睡觉了,而她每天晚上要忙的那些事情,归结起来大概是三件----治疗、写训练日记、学英语,而她的睡觉时间是不超过十一点,这么算下来,上网的时间确实很少。后来上网越来越方便了,但还是很少能在网上碰到她们。2008年赵蕊蕊归队前,我和她约定常在网上见,她却给我打“预防针”:“集训开始肯定更没有精力上网聊天,治疗完写好训练日记就得赶快睡觉,要不会影响第二天训练。”周苏红、冯坤也都给我留了MSN,可我们在线聊天的机会也非常少,有时找她们有事,却看她们在网上挂着不说话,就打电话给她们,结果都在忙着,不是在学习交流,就是在整理内务。
2008年奥运会之后开始流行玩开心网,那时中国女排还没解散,我去看她们训练,偶尔会一起聊到开心网。当时冯坤、赵蕊蕊都加了我为好友,我们到对方的停车场停车,互相贴罚单,也一起组车队,听到我们聊得津津有味,大梅也想加入开心网玩一把。我记得很清楚,冯坤见大梅跃跃欲试,马上忠告她:“玩这个会上瘾的,耽误时间,你既然没玩就别玩了,以后还得打球呢!”大梅听后点头称是,后来果然一直没有加入。
我讲这些,并没有“借古讽今”的意思。毕竟时代在发展,随着网络的普及,我们每个人对网络的依赖都比五年前要大很多。在这个不上网就好像与世隔绝的时代,在我们都需要依靠网络联络朋友、从网络世界里寻找一些现实生活中没有的快乐的时代,让中国女排年轻的队员们离开网络,复制当年“黄金一代”的业余生活完全没有必要,况且她们是在更加宽松的成长环境中长大的“85后”,让她们在一年中忍受八个月的集训生活,肯定会更感觉枯燥和单调,所以有这样一种为生活增添亮色的休闲方式其实是很必要的。
不过休闲确实要有个度,因为全国人民对中国女排有期望有要求,身为中国女排的队员,肩负着为国争光的使命,要把老女排的拼搏精神发扬光大,就必须要牺牲一些东西,像老女排那样,以超人的代价,换取骄人的成绩。
在我看来,因为都自顾自的上网使队友间疏于交流还在其次,更重要的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在这里投入得多了,必然会在那里投入少。“黄金一代”能在中国女排沉寂十七年后重新崛起,靠的是事业心,是专注,是斗志,她们没有超人的身体条件,却用勤奋刻苦和投入搏取了成功。她们淡出中国女排之后,我们仍然如此想念她们,因为她们留给我们的除了辉煌,更有让我们每每想起都会感动不已的精神财富。
新女排刚刚起步,我们理解她们在前进道路上的艰难和不易,也可以理解她们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但是我们希望她们能拿出“黄金一代”在2005年--2008年那个奥运周期的重重困难考验面前的勇气和精神,而做到这一点,唯有更加敬业,更加投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