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爱女排》连载之一:从和平之序开始

(2008-07-06 01:08:00)
标签:

杂谈

 

      从今天起,我会把《我爱女排》的一些章节拿来和大家分享。希望你看了,会有收藏一本的愿望。  

    《我爱女排》的开始,是陈导和郎导在百忙之中为我的作品写的序。

    在此要再次感谢陈导和郎导,感谢他们对我工作的支持,感谢他们对我的夸奖,也要感谢和他们的这份缘。            

            陈导的序:她用真诚感动我
    马寅和我,和中国女排,是不打不成交。
    她第一次来找我的时候,听到她是《体坛周报》的记者,我心里的确很不舒服,可以毫不夸张的说,我挺恨他们报纸的。
    2002年以后,我曾经下决心跟《体坛周报》断交,而且我并不认为他们换一个记者来采访就可以得到我谅解。
    但是事情的发展很有戏剧性。
    2003年以后这五年,我和中国女排,跟《体坛周报》竟然又成了朋友,而且是好朋友,这是因为马寅,是她用真诚感动了我和我的队员,打破了我们心里的那层坚冰。
    现在马寅采访中国女排已经驾轻就熟了。
    去年夏天,在我们打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时,我看到比赛后队员都跟她聊天打招呼,相处得那么好,我曾对她说过:从当初的情况走到现在,你不容易!
    马寅确实不容易。
    一开始赵蕊蕊也是不接受她的,我没想到一次采访之后,赵蕊蕊就不那么反感她了,后来我从她们的交往中慢慢找到了答案。马寅人很善良,在赵蕊蕊受伤以后,她给了赵蕊蕊很多的帮助和鼓励,让我这个当教练的都很受感动,因为马寅所做的事情已经远远超出了一个记者的职责,她是把赵蕊蕊当成朋友去对待的。
    对我也是一样。有好几次她采访我,因为谈的问题比较敏感,她写完又打来电话,把拿不准的东西念给我听,她还会提醒我,是不是有些话就点到为止,免得说多了给自己惹麻烦。我当然知道她是为我好,对中国女排负责,碰上这样的记者,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幸运。
    日子久了,队员们都知道马寅是个什么样的记者了,虽然她们并非个个和她无话不谈,但是大家都知道马寅做新闻写报道态度很认真,是实事求是的,所以可以信任她。最重要的一点,她人很善良,对人很真诚,她的出发点从来都是为中国女排好,她是中国女排的朋友。
    我看得出来,马寅一直非常小心地呵护着和中国女排这份来之不易的友谊,其实我们也一样,人与人之间,真诚都是相互的。
    2006年世锦赛前,我一度对赵蕊蕊的复出很有信心,但是在最后时刻,根据医生的建议,我又改变了主意。记得我刚刚做出不带赵蕊蕊去世锦赛的决定,马寅恰巧发来短信说当天晚上想采访我,让我谈谈对赵蕊蕊世锦赛表现的期待,我知道那时她已经为赵蕊蕊复出写了一整版的稿子,就等着我这一篇了。看到短信我马上给她回了电话,我告诉她:虽然我不应该提前把这个决定告诉你,但是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的报道出错……
    大概是在去年亚锦赛我们丢掉亚洲冠军后,马寅告诉我她想写一本关于中国女排的书。那时候我们正处于一个低谷,也是中国女排即将吹响备战奥运号角的时候,她想用她的文字为我们加油鼓劲,我当然明白她的心思。
    她问我支持不支持她,我当然支持。不过在那个时候,我忽然想起四年前的马寅来,在我们世界杯夺冠前夜,因为差点儿采访不到我,她当众掉了眼泪……
    人生际遇,真是奇妙。
 

                                     陈忠和
                                   2008年5月于北仑

 

                     郎导的序:小朋友  小妹妹
    或许是因为有忠和引荐,我第一次见马寅,就感觉很亲切。
    记得是在雅典奥运会上,有一天,忠和给我打电话,说有一个记者,小孩不错,可以信任,是中国女排的朋友,她想采访我,看我有没有时间。
    我相信忠和和中国女排的朋友一定是可以信得过的,就约了马寅。
    我们在雅典一见如故。
    马寅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不像记者。
    我还记得她的开场白非常诚恳,有一说一,让我感觉很自然。她对采访的准备和把握也决定了,她能让我愉快地接受她的问题,她的方式丝毫不会让我感到别扭,而且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她并不打扰我的思路,我们聊到哪里,她的问题就问到哪里。
    一个多小时的采访,像聊天一样很轻松。
    初次见面,这个北京小老乡留给我的印象不错。
    后来我注意看了她的文章,她的专访写得很好,写出了一个很真实的我,我的口气,我的想法,我的思路。我是个很平实的人,喜欢实事求是,我最害怕看到那种夸我夸到让我都感觉不舒服的文章,说到底,就是过犹不及,反而假了。
    2005年初,我出任美国女排主教练,那以后因为采访多了,马寅跟我的联系慢慢多起来。我越发感觉到这小姑娘的为人和她的文章一样,真实、自然、亲切,我更形象地形容她的文和她的人一样,“不酸、不麻、不肉、不腻”。和她相处,虽然我们之间存在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关系,但是我觉得一点儿都不累,和她聊天我感觉很温馨,很愉快。
   渐渐地,我把马寅当成是我的小妹妹了。
   我们俩说得来,吃得来,玩得来,每次见面,两个人都有说不完的话题。这三年每年秋天我都会带队去日本比赛,马寅每次都是早早赶到我们备战的地方,利用比赛开始前的时间陪我聊聊天,逛逛街,我们在一起度过很快乐的几天。但是到比赛开始,她就很少来找我了,我知道她是怕打扰我,偶尔来一次,也是知道我爱吃“好吃的”,特意买点儿来慰问我,坐坐就走,很会体贴人。
    有时候我在美国带队寂寞了,也会给她打打电话聊聊天。
    ……
    我很爱看马寅笔下的我,四年来她写我的文章应该也有一大厚本了吧?我让马寅好好替我保存个完整版,等我以后退休在家的时候,再仔细地读读。
    此前我有好几个文笔好的大朋友,像臧克家、陆星儿、何慧娴,2004年,经忠和介绍我又交上了马寅这么个文笔好的小朋友。
    看来我这个人,不仅和排球有缘,也跟文字有缘。   
                                   
                                郎平于美国科罗拉多斯普林斯
                                     2008年5月

 《我爱女排》下周将与大家见面,卓越网已经开始预售,感谢大家捧场!更要感谢大家与我分享这同一种情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