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又见吉吉(上)

(2007-01-10 18:43:00)
标签:

杂谈

    去年三月,CCTV体坛风云人物颁奖典礼上,我第一次知道了登山英雄仁那的故事,第一次见到了仁那的妻子吉吉和他们的女儿拉姆央金。他们一家的故事感动了全场,感动了我的领导瞿优远,他当场点题,要我第二天无论如何采访到吉吉,并在合适的时候推出一篇大稿,他甚至把题目都想好了,就叫《离开仁那的日子》。

    这对我来说是个难题,因为此前从未涉足登山户外项目的采访,对登山人的生活一无所知,对仁那吉吉夫妇的故事知之甚少,采访当中多少会让人家感觉不专业;更让我为难的是我将要面对的是一个失去丈夫的女人,我要和她谈的是她和丈夫的爱和永别,是她最痛苦的往事,而为了能写好这篇文章,我必须把她那些痛苦往事中最令人感动、最催人泪下的细节问细问透……

    这真是一件残酷的事!我组织了半天语言,才拨通吉吉的电话。

    吉吉接到我的电话,她的第一反应是犹豫,她不想和一个不相识的记者触及伤心往事,这样的心情我完全可以理解,不过她犹豫了一下之后还是答应了我的采访要求,我想应该是完全出于礼貌。

    那天晚上,我Google并Baidu,搜索了大量关于仁那吉吉的文章。他们是中国第一对双双登顶珠峰的夫妻,1999年5月27日他们携手登上珠峰,6年后又是5月27日,仁那在征服他全世界海拔8000米以上14座高峰的最后一座——位于喀喇昆仑山区的世界第十一高峰迦舒布鲁姆I峰时遭遇滚石突袭,长眠在追寻梦想的路上。

    网上很多文章是写在仁那在世的时候,常跑登山的记者和他们一家很熟,他们有的写了仁那吉吉夫妇的恩爱,有的写了仁那对女儿的深情,写了他们一家三口的幸福生活。但是,在了解了之后发生的悲剧后再回头看此前的那些幸福,残酷的现实着实令人更加伤感。

    吉吉约我第二天一大早在央视为她安排的汉华国际酒店她的房间见面,我早早就赶到了,站在她的房间门口,我深吸好几口气才按响门铃,如何面对这痛失亲人的母女俩,在不伤害她们的情况下得到我需要的素材,这对我来说真是个考验。

    是吉吉微笑着打开了房门。她比我想象中的样子要秀气,个子挺高,眼睛大大的,若不是登山引起的一些晒伤,她的皮肤也不错。她笑得很腼腆,可能是接触生人不多的缘故,面对我这个生人,她一时不知道该说什么。她的女儿小拉姆躲在她的身后,小姑娘对我这个闯入的生人很有敌意,她用藏语跟妈妈说话,显然不想让我是听懂她们的谈话。

    吉吉把我让进房间坐下,在我们的谈话开始之前,她把女儿叫到身边,用藏语说了一番话,然后小拉姆撅着小嘴走出了房间。吉吉解释说关于丈夫遇难的事,到现在她也没有勇气给女儿讲清说明,所以在她接受采访之前,只好把女儿支出去玩。拉姆似乎知道妈妈是要讲爸爸的事,她走出去时特意给自己留了门。后来听服务员说,楼道里没人的时候,这个小姑娘一直在房门口,不用说,她是想听见关于爸爸的事,妈妈说了什么。

    女儿是支撑吉吉继续活下去的理由,她的一举一动,都牵着吉吉的心。但是那个时候, 吉吉显然还没有从失去丈夫的悲伤中走出来,虽然仁那离开她们母女二人已经快一年了,但是刚一说起往事,她就开始掉眼泪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