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的记者昨天采访我,要我谈谈媒体的道德底限问题。起因是我们《体坛周报》前几天隐去真实姓名报出了深圳足球队一个年轻球员精神失常的事,而在接下来网络媒体的跟进报道中,竟然公开了这个已经回家医治精神疾病的运动员的名字。
媒体该不该说出这个运动员的名字,问我,我当然说不该。因为我总会设身处地,在可以想象被点出真实姓名之后,这个运动员本人和他的家人承受的压力和所受的感情伤害,让一个已经遭受沉重打击的运动员和他的家庭再受一重伤害,又于心何忍呢?
我这样说并不是失去了一个媒体人探究事情真相的冲动,事实上每每有隐去真实姓名的报道出炉,我也很有兴趣根据作者提供的线索去猜测真人是谁。但是我也发现,那些揭露假球黑哨、球霸赌徒的文章,往往会惧于当事人的势力影响以及可能产生的法律问题而选择回避。不过这一次媒体面对的是一个踢球没踢出名堂又精神失常的球员,他和他的家庭还能有什么力量反击呢?在这样的人的伤口上再撒把盐,如果不去拷问自己的良心,那就没有任何的损失和危险。
由此想到记者手中这杆笔,现在应该说是用来打字的键盘了。
现今这个社会,人人都变得内心很脆弱。过去我们上学时被老师批评要虚心接受,受了委屈也能忍着,现在的学生就不行,动不动会以死相威胁。我们的家长上班工作时,多大的压力都能承受,现在领导给下属施加压力也得悠着点儿,搞不好就能弄出个精神分裂或是抑郁症。
所以说记者也得注意点,采访对象的内心也很脆弱,即使他们是世界冠军,有着比一般人坚强的外表和内心,也需要爱护和保护。每个问题,出口之前先想想,别人要是这么问我我说什么,动笔之前,也先想想如果别人这么写我我是不是受得了。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