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作于2004年7月,中国女排出征雅典奥运前夕。当时中国女排面临重重困难,陈忠和在接受采访时用这样的话来鼓励自己,也鼓励大家。
我曾经问过我的队员们,什么对你们来说最重要?
她们回答是生命,我跟她们说,奥运会其实和生命一样重要,因为对于她们每个人来说,在运动生涯的黄金岁月迎来奥运会的挑战,一生只有这么一次,所以要倍加珍惜。
2001年4月我们组队,三年来,我们一直把到雅典奥运会上“冲前三争第一”看作努力的方向。这个方向,在去年我们世界杯夺冠后都不曾更改,全队的最高目标就是奥运会冠军的巅峰时刻。拿下世界冠军后这半年,我总对她们说,成功的喜悦,一定要达到那个巅峰时候才能尽情释放。
但是现在要我回答中国女排距离巅峰时刻到底有多远,我只能说我们会尽全力拼到那个最接近它的地方。球队现在面临的困难的确不少:对手的加倍重视和研究,连续作战的身心疲劳、绝对主力的严重受伤……
赵蕊蕊对于这支中国女排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可以说她的作用堪比姚明。但是在全队发力向奥运冲刺的关键阶段,她突然受伤,这对我和我的战术体系打击非常之大。
但是在那以后,我一直回避谈及赵蕊蕊的作用以及她受伤带给中国女排巨大影响,因为我知道,这个时候,我必须坚强起来,整个球队也必须坚强起来,我们不能因为遇到困难而放弃目标,四年如一日的努力,不能为哪一个人、哪一件事而改变。
选择坚强就意味着承受。在缺少赵蕊蕊的情况下重建战术体系,重塑一支充满战斗力的中国女排,这对我来说的确是道难题。最初的日子我曾经为此寝食难安,常常一个人在那里一坐就是一两个小时,反反复复思考对策。多少个失眠的夜晚,我在考虑的都是同一个问题:雅典奥运会进入倒计时,我如何才能带领队员抓紧每一天,每一堂课。
众所周知,这支中国女排是一支团结的球队,一批年轻队员经过三年的磨合,现在已经初步具备了世界强队的水平和能力。去年世界杯我们连胜11场夺得冠军,关键就是发挥出了整体作战的优势,打出了快变的风格,表现出了极强的求胜欲望,达到了忘我的境界。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出现两次竞技状态的高潮很难,作为主教练,我必须一方面督促她们完成训练任务,一方面重新激起她们的求胜欲望。
现在,我至少可以很自豪地说,我终于带着这支球队走过了一段最艰难的日子,我们没有在痛苦和失落中浪费宝贵的时间。但是我也不得不说,一支球队不能没有球星,中国女排不能缺少赵蕊蕊这样的关键人物。
曾经,我在赵蕊蕊的病床前流过泪,但是现在,我每次看到她我都会笑。这个坚强的姑娘,为了参加奥运会仅用了140天的时间就跨越了从病床到球场的漫长距离,她对奥运会的执着正是我们今天这支女排精神的一个缩影,我没有理由不为她感动。
从春节之后正式开始为奥运备战,球员们一直在一种相对疲惫的状态中坚持着,这点我心里非常清楚。回想组队三年多的时间,我们几乎没休过几个整天,球员在不断地打磨中取得进步的同时,身体和心理上的疲惫也在累积。去年我们拿到了世界杯冠军,刚刚走过事业一座高峰之后,那种身心俱疲的感觉几乎挥之不去。但是奥运会不等我们,球队只能在疲惫中再度起飞。
我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一支能够在大赛中经得起考验的球队,一定是具备顽强拼搏的精神和钢铁般的意志,即使是在逆境中也能战胜自我的集体,我相信奥运会的巅峰时刻一定属于求胜欲望最强烈、意志最坚强的那支球队。那么我和队员们愿把这次在身心疲惫中的起飞看作是一种身处逆境的锻炼和考验,只要大家能够正确面对困难,咬紧牙关坚持到底,我们就有可能实现梦想。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