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行(6)-蟳埔村

标签:
泉州蟳埔村旅游 |
分类: 17年秘鲁玻璃/英格兰/泉州 |
12月30日
蟳埔是泉州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港口。
大部分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蟳埔起航,沿着闽南沿海航行到达南洋,经印度洋、非洲东岸,然后再到北岸卸货。返航的时候,如果舱内不载货就会形成空船,重心不稳则不利于航行,于是船员们就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后就堆放在蟳埔海边。
这里居住的是古时阿拉伯人的后裔,虽经历代与当地汉族通婚,但中亚的遗风尚存,主要表现在蚝壳房和蟳埔女的头饰上。
蟳埔女“戴簪花圈,插象牙筷”的头饰是从宋代以来从中亚流传过来的。蟳埔女的装饰被称为‘封建头、民主肚’:它的头发在脑后梳成圆髻,髻中横穿一支“骨髻”,插上几朵五颜六色的鲜花,再盘上几串四时鲜花,嫣紫姹红、争芳斗艳;它的服饰是典型的“大裙衫、阔脚裤”,且盛行“青衫黑裤”;其所佩首饰以“丁香”较具特色,据传蟳埔女的头饰及“丁香”存有泉州“海丝”的遗踪。
http://s13/mw690/002a1P7Vzy7hn0HCxEo0c&690
http://s14/mw690/002a1P7Vzy7hn0IkhhHed&690
http://s2/mw690/002a1P7Vzy7hn0Iz9AZ01&690
闽南话中,厝乃房屋之意,蚵就是海蛎,也就是生蠔。当地人拾蚵壳拌海泥筑屋而居,建起一座座蚵壳厝,无意间成就了一个建筑奇观。
“蚵壳厝”的建筑形制同传统的闽南红砖厝,花岗石的墙基,上下红砖砌方框、窗框,红白相间、鲜艳古朴闽南红砖厝风格鲜明,民俗气息浓厚,蚵壳厝与之不同的就是这蚵壳的墙表。
蟳埔村蚵壳厝始建于宋末元初。
蟳埔村蚵壳厝的蚵壳并非泉州原产,专家考证:此种蚵种产于非洲东海岸。当时,泉州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大部分载满丝绸、瓷器的商船从蟳埔起航,沿着闽南沿海航行到达南洋,经印度洋、非洲东海岸,然后再到北岸卸货。返航的时候,如果舱内不载货就会形成空船,重心不稳则不利于航行,于是船员们就将散落在海边的蚵壳装在船上压舱,载回来后就堆放在浔埔海边。元末明初,富裕之地泉州,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曾数度遭遇劫难,先民因无力重建新房子,就因地制宜捡些碎砖石砌成“出砖入石”的墙,再把海边的蚵壳捡来嵌饰在墙的外侧,这就是早期的蚵壳厝。
元末明初,富裕之地泉州,经常受到倭寇的侵扰,曾数度遭遇劫难,先民因无力重建新房子,就因地制宜捡些碎砖石砌成“出砖入石”的墙,再把海边的蚵壳捡来嵌饰在墙的外侧,这就是早期的蚵壳厝。
2002年10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亨利来泉州沿海考察,指出在西欧的挪威、荷兰等海边也曾见过类似的“蚵壳厝”。可见,泉州先民曾把对外贸易扩展到地中海沿岸。
闽南的海风里具腐蚀性的盐分,也奈何它不得,长年累月的风雨还将它们洗刷得格外明丽。
沿海一带的海风带有盐分,红砖易受腐蚀,而蚵壳墙体不易腐蚀,也不渗水,大而中空的蚵壳垒砌在墙面,墙里隔绝空气多,这样的墙冬暖夏凉,隔音效果好。
http://s8/mw690/002a1P7Vzy7hmZE5PDN27&690
http://s3/mw690/002a1P7Vzy7hmZEumwG32&690
蚵壳厝墙体十分坚固、素有“千年砖、万年蚵”的美誉。
http://s16/mw690/002a1P7Vzy7hmZFLqCr2f&690
http://s8/mw690/002a1P7Vzy7hmZG7QMf47&690
旧的蚵壳厝已破旧不堪,新的蚵壳厝正在重建。
http://s6/mw690/002a1P7Vzy7hmZHbi1745&690
http://s12/mw690/002a1P7Vzy7hmZHD2Erab&690
http://s3/mw690/002a1P7Vzy7hmZInljs72&690
http://s15/mw690/002a1P7Vzy7hmZJaEEK5e&690
http://s2/mw690/002a1P7Vzy7hmZJWTvjd1&690
蚵壳厝自明末清初从形成、发展到衰落,至今已有四百多年的历史。蚵壳厝建筑有浓厚的民俗气息、丰富的美学、工艺学知识;是古代泉州对外贸易的产物,见证着泉州“海上丝绸之路”的辉煌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