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种感元又包含着一些更小的要素,那些更小的要素是构成感知和表象的最小的单位。因而那些更小的要素在NLP里被称为次感元。
既然次感元是构成感知和表象的最小单位,那么就等于说只要某一个表象中的任何一个次感元变化了,那么那个表象就会变化,随之与其对应的神经链也就会发生变化。
我们想要改变事情的看法时,就得改变下列二者,第一是感觉的方式,第二是行为的方式。也即改变生理状态或内心储忆。
如何改变内心储忆呢?有两种方式:一是改变储忆的内容:例如我们以乐观的心情去看悲观的故事,感受就有不同。其二是改变储忆的方式:我们在内心里都有某些特殊倾向,引导脑子用某方式回应。例如,有些人觉得图画对他们会有较大诱力,另外一些人觉得声音的影响力较大。由此观之,每一个人都具有某种感觉倾向,若我们能找出这种特殊感觉,便可控制自己的心智,用鼓舞取代束缚的方式,助你储忆。
如果我们想要模仿别人的成就,不仅需要知道他心中当时的图画,以及对自己的心语,同时更要知道当时他内心的状况。要想测知这种状况,就得借助次感元之力了。次感元是把感元做更微细的划分,这是构成任何人经验的最小且更精确的单位。以下就列出可能的次感元。
视觉: 听觉: 触觉: 疼痛
01 动画或是定格
02 彩色或黑白
03 亮度
04 画面大小(是否真人大小)
05 主体大小
06 是否身在其中
07 与画面之距离
08 与主体之距离
09 立体画面
10 彩色之浓度或黑白之深浅
11 明暗之对比
12 移动之节奏
13 是主角或配角
14 观看角度
15 画面数目
16 观察位置
17 其他 01 音量
02 声调(间断或连续)
03 节奏(正常或不正常)
04 是否变调?为何变调
05 速度
06 有否暂时休止
07 口气
08 音质
09 声音是否独特
10 是否有回音
11 发声位置
12 其他 01 温度
02 材质
03 是否振动
04 是否移动
05 压力
06 存在时间长短
07 是否静止?或间歇跳动
08 强度
09 重量
10 密度
11 所在位置
12 其他 01 是否刺痛
02 冻痛或灼痛
03 肌肉张力
04 急痛或缓痛
05 压力
06 持续时间
07 是否间歇性
08 疼痛位置
09 其他
探索一个人的关键次感元
所有次感元,都可以由本人随意改变。改变有两个方向,一个方向是使该经验带来的情绪效应加强,另一个方向则是使之减弱。
NLP中之"优良状态"及"借力"等技巧正是运用第一个方向,使对自己有助的经验(因而情绪感觉,因而能力)加强。亦有很多NLP技巧,属第二个方向,帮助受导者更易回复平静,取回对人生的有效控制权。事实上,只要一件往事的次感元改变了,这件事带给人的情绪便会改变。
每一个人都有两三项次感元比其它的更具效果。这是说,改变一件事情中这两三项次感元,情绪感受的改变来得特别迅速,而其它的次感元也会因为这两三项的改变而随着改变。我们称这两三项次感元为"关键次感元"(CriticalSub-modalities)。上页的「次感元探索表」,就是帮助你去找出自己的关键次感元。
帮助自己认识本人的次感元模式和关键次感元,可以做这个练习:
1.准备30-45分钟的时间,找一个宁静的地方,没有打扰,先做一两个深呼吸,使自己平静下来。
2.回想一件使自己有点不愉快的往事(一般事情便可,不要挖掘一些藏了很多年给你重大创伤的往事,因为你仍未掌握处理这类往事的能力。这个练习,只是你开始学习这类能力的一个初阶练习)。把自己带回那件事的时与地,看、听和感觉当时的情形。
3.按「次感元探索表」的排列次序把脑中的内视/听/感觉的次感元写下,待全部(三个内感官)的都已写下了,才做下一步。
4.在一个内感官的项目中,逐一尝试把次感元改变,例如内视觉的光亮度,由原有的调校暗一点,注意一下内心情绪感受的改变,亦可调校光一点,试试效果。
5.这样一步一步地做,待三个内感官的次感元都做完后,你会有一个很清晰的了解,知道自己的关键次感元是什么?
6.两人一起,相互做对方的引导者,并且写下心得,会较容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