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梓生--与申报副刊《自由谈》
(2011-02-28 21:56:37)
标签:
鲁迅绍兴钱智修、胡愈之 |
分类: 遥远的尘封往事 |
(东方杂志)首任主编是教育家蒋维乔,一名年轻助手为王迈常(铭远)。以后担任主编的有徐珂、孟森、杜亚泉(陈仲逸)、钱智修、胡愈之、苏继等;章锡琛、俞颂华、张明养、张梓生、吴景崧、冯宾符等先后在《东方杂志》担任过一般编辑。他们大多数是学者和专家。四十多年期间,《东方杂志》的政治倾向并不一致,甚至完全相反,内容的侧重也明显不同,这与各个时期商务印书馆当局及各主编的指导思想密切相关。
. 付:《自由谈》之停刊 由于反动势力加紧对《自由谈》的压迫,1934年5月黎烈文不得不辞去主编职务,在黎烈文准备离去《自由谈》之前,张梓生已应史量才之聘,主编《申报》的《年鉴》和《时评》了。在黎烈文去职和张继任的那天,黎烈文在南京东路新雅酒楼设宴交接,聘请作者参加,继续支持《自由谈》,与宴者有鲁迅、茅盾、张梓生等人。张梓生与鲁迅、黎烈文本来是极相熟、极相好的,思想也趋向进步。他接编后的《自由谈》在编辑方针上与黎基本一致,我们称之为“萧规曹随”的时期。他在发稿时常与《业余周刊的主编吴景崧(向隅)磋商编务,另聘王燕堂专任《自由谈》校对。黎烈文虽然离开了《自由谈》这块阵地,但鲁迅仍继续给《自由谈》供稿,积极支持张梓生的工作。他在《花边文学·序言》中说:“我常常写些短评,确是从投稿于《申报》的《自由谈》上开头的……后来编辑黎烈文先生真被挤轧得苦,但为了赌气,却还是改些作法,换些笔名,托人抄写了去投稿……”可见即使黎烈文离开了《自由谈》,鲁迅先生的继续支持是与黎烈文是分不开的。继续保持了“自由谈”副刊的风格。1934年夏关于大众语的讨论就是以《自由谈》为主要阵地开展的,发表了鲁迅的《门外文谈》。只是为了对付检查,鲁迅等经常更换笔名。自然,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张梓生、吴景崧主编的《自由谈》在择稿方面就不能不拓宽范围,相对说来色彩也不如过去鲜明强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