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段课程初审议——爬爬乐

标签:
区四幼 |
分类: 7.中班段 |
主题内容 |
爬爬乐 |
研讨年段 |
中班段 |
研讨地点 |
中三班教室 |
研讨时间 |
2020/9/27 |
参与人员 |
徐苗苗、雷婷婷、陈温涵、张雪静、王佳颖、李密、王聪聪、周盈盈 |
||
主题背景 |
常常发现,只要有孩子说“老师,好多蚂蚁在爬”“快看,小乌龟爬得好慢”,顿时,大家就会叽叽喳喳一阵兴奋,惊喜之情溢于言表,围在一起能看上半天。还有哪些动物会爬?它们是怎么爬的?动物在墙壁上爬为什么不会掉下来?植物也会爬吗?……大自然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契机,到处都充满着奇妙和秘密,激发着孩子强烈的探索欲。 |
||
幼儿前期经验 |
孩子扬起小脸,眨巴这眼睛说:“老师,我今天联赛的香香味道不一样哦!”当孩子手里捧着小冰块,摇着头喊:“好冰啊。”当孩子悄悄地凑到你的耳朵边细语“我听到这个走路的声音就知道你来了。”… 在这些奇妙的时刻,看着孩子们有趣的样子,我们能够深深地体会到他们运用自身的感觉和知觉,感知、探索周围世界的那份努力和随之而来的快乐。 眼、耳、口、鼻、手等是我们感知外界信息的感觉器官。能否自觉、积极地运用视、听、触、味、嗅等感知觉,对于一个人能否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主动的发现能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当孩子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感官感知周围的事物时,他们的感官会帮助他们收集和传达不同的信息,让他们获得认知经验,从而认识这个世界。因此,本主题将感官作为探究内容,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深入认识感官及感知觉,一同开启孩子们的感官之旅。 |
||
主题原目标: 1.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感受不同生物爬的特点,体验积极向上的爬行乐趣。 2.能够表达自己的发现与想法,和同伴共同参与游戏竞赛,初步培养集体荣誉感。 3.运用多种美术方法和材料创作会爬的动植物,体验创作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 |
调整后目标: 1.认知目标:寻找生活中常见的会爬的动植物,尝试了解它们不同的爬的特点。 2.能力目标:积极参与游戏和艺术创作,运用多种方法和材料表达对会爬的动植物的喜爱。 3.情感目标:对会爬的动植物产生兴趣,感受大自然的奇妙,体验探索的乐趣。 |
||
主题墙网络 |
|
||
集体教学安排 |
第七周: 语言:黑蚂蚁和红蚂蚁 健康:小海龟历险记 科学: 谁会爬 音乐:螃蟹歌 社会:宝宝的第一次爬行 数学:爬爬虫旅行记 美术:漂亮的小爬虫 安全:消防安全 第八周: 语言:小壁虎借尾巴 健康:猴子摘瓜果 科学: 奇怪的螃蟹 音乐:龟兔赛跑 数学:贪吃蛇 社会:捉蚂蚁啰 美工:五只猴子荡秋千 机场:飞机的秘密 第九周: 社会:爱爬的宝宝 健康:划船游西湖 音乐:乌龟慢慢爬 科学: 藤上的瓜果 语言:牵牛花爬高楼 数学:数字好朋友 美术:水墨蔓藤 心理:交朋友真快乐 第十周: 语言:小蜗牛看苹果花 美工:牵牛花爬高楼 音乐:小手爬 社会:爬山亲子节 健康:小小侦察兵 数学:分果果 科学:爬山虎的秘密 生活:有序脱叠衣裤 |
||
户外游戏 |
体育游戏:动物爬行模仿秀、蚂蚁搬豆、横行大螃蟹、毛毛虫找食物、小小侦察兵 |
||
投放区角材料 |
语言区: 《爬爬运动会》:提供含有爬行动物、植物知识的图书《十万个为什么》,动植物形象的小指偶。请幼儿说一说爬行动植物是怎么爬的,将动植物形象的小指偶套在手指上,自编故事情节,并与同伴分享。 美工区: 《螃蟹爬爬》:提供钻好洞的纸杯、吸管、卡纸、水彩笔、扭扭棒、双面胶,制作可以爬行的螃蟹。 益智区: 《蚂蚁来我家》:提供蚂蚁标本或活体蚂蚁及放大镜,用放大镜观察蚂蚁的外形特征并用简笔画的方式记录。 数学区: 《我的毛毛虫》:提供硬卡纸做成大的毛毛虫的身体,说一说毛毛虫的脚在哪里,按照规律给毛毛虫装上彩色的脚。 |
||
月主题活动 |
无 |
||
班本活动 (生成) |
无 |
||
家园互动 |
1.请家长引导孩子观察和收集有关会“爬”的动植物的图片和资料,丰富孩子的经验。 |
2020.9.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