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块一:谜语导入,识猴读子
学习目标:猜谜语,会认读“猴”,会读带“子”词语
1、谜语导入,板书:猴子。书写提示,猴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等候的候少了一竖。
2、齐读小猴子,提示带有“子”这个小尾巴的词语一般都要读轻声。看看课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桃子、兔子)
板块二:跟着小猴子走一走
学习目标:理清下猴子的行走路线,随文学习“块”和“瓜”
1、自由读课文,并标上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请5位小朋友分段读课文。
3、读准字音
(1)
结 植物长出果实,读第一声。
(2)
读准后鼻音:常、往、空、扛、扔、捧、蹦
(3)
区分 进和近
4、快速再读课文,用“——”划出小猴子去过的地方,并填入学习单。
5、课件按顺序出示图片和相应的文字,学习“瓜”
6、练说量词,学习“块”
(1)小猴子先走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接着走到了一(
)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白兔。块是形声字,从土声夬
(2)巩固练习
妈妈给我买了一()蛋糕,祝我生日()乐。
小明在一()树下扔了许多()石子。
板块三:跟着小猴子看一看
学习目标:学习AABB式词语
1、在小猴子路过的几个地方,他看见了什么?填入学习单。
2、看着列出来的短语,发现规律。
3、假如小猴子看到——、——、——,他吃了,那味道是怎么样的呢?用又-又-的短语式说一说玉米、桃子和西瓜。
4、积累。出示其他几个ABAC式的短语,找几个记下来。
板块四:做表情,学习“非”“常”
学习目标:学习“非”“常”
1、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情是怎样的?请学生来表演高兴和非常高兴。体会非常的意思。
2、玩一玩
四组表情,加上非常表演
3、练一练区分“非”和“飞”,“常”和“长”
4、练写“非”和“常”
(1)
学生观察,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常:上宽下窄,笔画中的竖都落在竖中线上。
(2)
教师板书
学生练写
|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