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6学年第二学期教研活动:集体备课(一)——低年级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2017-06-08 08:13:45)
标签:

杂谈

教育

小学语文

校本培训

分类: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http://s4/mw690/0029YVa4zy7cgQZQNcT93&690

http://s14/mw690/0029YVa4zy7cgQZYh1H1d&690

http://s16/mw690/0029YVa4zy7cgR99h0jff&690

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鳌江六小

 

项目名称

集体备课(一)

项目负责人

蓝兰

活动时间

2017310

活动地点

校内

活动主题

低年级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主 备 人

 程海林

参加对象

全体组员

申请学时

3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鳌江镇第六中小学“集体备课”记录表

组别:小学语文组

备课主题

 低年级阅读指导的有效策略

 

3

时间

2017.3.10

地点

小会议室

 

《小猴子下山》

课型

阅读课

执教老师

程海林

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让学生打好基础。由此,本课的设计力争突出随文识字策略,采用多种手段创建语言训练平台。借助本文内容,组织学生展开识字与阅读的语言训练,引导学生自主理清故事顺序,在有趣的故事情节的推动下,习得识字方法,丰富语言积累,感悟文章说明的道理,即:做事情要一心一意。从而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目标

1.     认识“猴”“结”“满”“蹦”,正确认读“小猴子、非常、西瓜、蹦蹦跳跳”,会写“瓜”“块”“非”“常”四字,并运用。

2.     借助拼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会抓关键词,把课文主要内容讲清楚。

 

1.学习提炼关键词并加以运用。

2.学会复述课文。

 

1.学习提炼关键词并加以运用。

 

情境创设、阅读感悟

教具学具

  

学法指导

读读课文——讨论交流—写写生字

  教学内容及流程

备课建议

板块一:谜语导入,识猴读子

学习目标:猜谜语,会认读“猴”,会读带“子”词语

1、谜语导入,板书:猴子。书写提示,猴是动物,所以“猴”字是反犬旁。注意右部是等候的候少了一竖。

2、齐读小猴子,提示带有“子”这个小尾巴的词语一般都要读轻声。看看课文中还有没有类似的词语,找出来读一读。(桃子、兔子)

板块二:跟着小猴子走一走

学习目标:理清下猴子的行走路线,随文学习“块”和“瓜”

1、自由读课文,并标上自然段。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错的地方多读几遍。

2、5位小朋友分段读课文。

3、读准字音

(1)       结 植物长出果实,读第一声。

(2)       读准后鼻音:常、往、空、扛、扔、捧、蹦

(3)       区分 进和近

4、快速再读课文,用“——”划出小猴子去过的地方,并填入学习单。

5、课件按顺序出示图片和相应的文字,学习“瓜”

6、练说量词,学习“块”

(1)小猴子先走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接着走到了一(   )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白兔。块是形声字,从土声夬

(2)巩固练习

妈妈给我买了一()蛋糕,祝我生日()乐。

小明在一()树下扔了许多()石子。

板块三:跟着小猴子看一看

学习目标:学习AABB式词语

1、在小猴子路过的几个地方,他看见了什么?填入学习单。

2、看着列出来的短语,发现规律。

3、假如小猴子看到——、——、——,他吃了,那味道是怎么样的呢?用又--的短语式说一说玉米、桃子和西瓜。

4、积累。出示其他几个ABAC式的短语,找几个记下来。

板块四:做表情,学习“非”“常”

学习目标:学习“非”“常”

1、小猴子看到又大又多的玉米,心情是怎样的?请学生来表演高兴和非常高兴。体会非常的意思。

2、玩一玩 四组表情,加上非常表演

3、练一练区分“非”和“飞”,“常”和“长”

4、练写“非”和“常”

(1)       学生观察,非:把握两竖,一短一长;明确笔顺,口诀记忆“竖、三横、竖、三横”  常:上宽下窄,笔画中的竖都落在竖中线上。

(2)       教师板书

学生练写

二、初读课文,了解内容  

1.朗读全文。 

(1)教师引言:小猴子下山,他先后走了哪些地方?(师画一座山,并板画路线。)指学生接读课文。 

(2)师生听读课文,正音。  

2.排列图片。 (1)引导学生将故事中相关事物的图片按小猴子下山的先后顺序放进这幅路线图里。

(2)师生交流订正。  

3.练说量词。 

(1)排图片后,辅助贴图练说:小猴子下山,先来到了一(  )玉米地,再走到一(  )桃树下,接着走过一(  )西瓜地,最后看见了一(  )小兔子。 

(2)量词训练。 

①教学:块。 

学生看图识字,引导引用数量词。“一块糖”“一块饼干”,这种东西一般有个平面,“一块黑板”“一块玻璃”。

指导书写:一看,二写,三对照,明确左小右大;书写笔顺。 

②教学:棵。一棵树,还有什么也说“一棵”?一棵向日葵”“一棵小苗苗”“一棵瓜秧”。

指点:细而长的,而且有生命的,能向上长的用“一棵”。   

 

小猴子最终得到了什么呢?

作业布置

1、根据学习单,给小伙伴或者家长讲一讲小猴子下山都去了哪里?看见了什么?

板书设计

       小猴子下山

玉米地   又大又多

桃树下   又大又红

西瓜地   又大又圆

往回走   蹦蹦跳跳

 

 

 

活动反思

与建议

1、教师引导学生初读课文后,运用排列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了解主要内容,降低概括的难度,再给句子填充量词,做到有针对性地学习生字,积累语言。 

2、直观教学法: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学习兴趣,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教师寓教于乐,学生乐学乐用。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钟丽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