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死前的严监生》评课稿
(2015-06-29 13:27:49)
标签:
情感教育小学语文校本培训 |
分类: 我所思我所得 |
《临死前的严监生》评课稿
黄小李
《临死前的严监生》节选自我国古典讽刺小说《儒林外史》。课文节选的片断不长,只有区区三百字左右,但是语言精炼传神,活脱脱地刻画了一个吝啬鬼形象,是我国古代讽刺文学的典范。曾老师精炼的语言,恰当的评价,到位的手势、丰富的情感就像一块巨大的磁铁紧紧地吸引着学生,也感染着我。
一、扎实的知识和能力目标。
课文虽然短小,但半文半白的用词与现在的用字有很多不同,让学生读通课文,对学生来说也实非易事。曾老师在课一开始,为“监”正音,借助让学生自主理解字词,并展现不同的理解字词的方法的方式,使学生对文本中的重点字词得到释疑。其他学生也在不同伙伴的不同学习方法的展现上,学到了自主学习的好方法。
在自己的教学中,经常会为了标新立异的设计,或是花样翻新的课堂,而把这些属于根基的东西忽略了。
二、教学节奏明快简洁。
曾老师的教学节奏明快、简洁,没有多余的话语。重点放在对人物形象的动作:两个指头的理解上,重点突出。通过品读严监生临死前的动作神态的语句,让学生尝试揣摩严监生内心活动,发挥想象;并能使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中最精彩的描写内容。
要有高效的课堂,提问是关键。找好切入点,有针对性地提问,并加强问题的指向性,在恰当的时机提问,能让学生更清楚,更明白地深入课文学习。在《临死前的严监生》一文中,严监生临死时,总是断不了气,却一个劲地伸出两个指头,于是老师就以两个指头为切入点,设计以下几个问题:“严监生在临死前是怎么伸出这一指头的?面对这两个指头,大家是怎么猜的?头不停地摇,两个指头依然不肯放下,还是赵氏明白他揭开了这两个指头的答案。”老师的一个个问题,就如同层层剥笋般,重现了一个吝啬鬼的形象,让每一个孩子对严监生有了淋漓尽致的了解,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一想起严监生,就想起他的两个指头。让孩子从临死前严监生的神情、动作体会到严监生内心深处的世界,加深学生对严监生这一吝啬鬼的形象的理解。
四、课外拓展,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