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桃源小学
桃源小学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3,333
  • 关注人气: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综合组第二次主题教研活动

(2018-01-31 11:46:08)
分类: 综合组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萧江镇桃源小学                      

项目名称

综合组第二次主题式教研活动

项目负责人

王新鹏

活动时间

2017.11.9

活动地点

萧江镇桃源小学

活动主题

科学课怎样有效探究

主 讲人

温建芳

参加对象

全体综合组教师 

申请学时

1学时

活动内容

及进程

 

老师认真听课,做好笔录。

2.上课老师在课堂上重点关注如何引导学生有效进行实验探究活动。

3. 课后教师互动评课,对上课的两位老师的课堂给予了较高的评价,同时也提出一些不足。

http://s6/mw690/0029Yf36zy7hNPeNqIZ05&690

http://s2/mw690/0029Yf36zy7hNPeOm1r61&690

http://s8/mw690/0029Yf36zy7hNPeUfyv17&690

http://s15/mw690/0029Yf36zy7hNPeVGZE0e&690

http://s6/mw690/0029Yf36zy7hNPf1zMNa5&690

http://s11/mw690/0029Yf36zy7hNPfo2ro3a&690

活动反思

与建议

这堂课我们教研组讨论如何引导学生积极动手操作,注重探究的实效性。

过程确认

 

                                    科研处负责人签字: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http://s9/bmiddle/0029Yf36zy7hNPg9vuwf8&690

四年级科学教学设计《听听声音》

                 

 

 一、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用心去倾听、分辨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
    2学会倾听声音,学会对各种不同声音加以简单的区分和鉴别,对声音的高低、强弱加以适当地判别
    3、通过对声音的研究,培养学生探索声音的兴趣,热爱生活、大自然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能够区分、鉴别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并加以归类。
    2、难点:对声音的高低,强弱能加以区分和鉴别。
    三、材料准备:
   大小音叉、大小不同的铁钉、敲击的棒子
    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探究的过程中,能积极的提出问题、想法和建议,乐于与同伴合作、交流;在观察和描写各种各样的声音及声音的变化等活动中,逐步养成细致的观察习惯和态度。
   

 六、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游戏猜猜谁在说话
    1、师生互动:
    导言:今天有这么多的老师和我们一起上课,你们想不想认识一下这些老师?今天我就给同学们一个和老师交流的机会,所有同学趴在桌子上,老师其中一位同学对在坐的教师说一句“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其他同学听听是谁在和老师说话?
    2、你猜出了他是谁吗怎么猜出来的?
    3、引出课题。(听听声音,得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二)探究活动
    1、倾听、感受声音。
    1)你仔细地全神贯注地倾听我们教室内和教室外的声音吗?
    2)交流:你刚才听到哪几种物体发出来的声音?(写在下发的白纸上并把这些声音分成二学生说,教师板书。
    3你能简单说说这些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得出结论: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有高低和强弱之分。

 

    (三)听听音叉发出的声音。
    1)引导学生认识音叉,知道它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节器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a)用轻重不同的方法敲击音叉,使发声。
     b轻重不同的方法敲击音叉,声音不同在哪里呢?有没有相同的地方呢?
    边敲,边听,边判别声音的区别在哪里?(可提示用高低,强弱来判别)
    2 我们分组来玩玩,在玩的过程中要想办法让它们发出不同的声音来。
    3)汇报实验结果,并记录在书本46。(边说边做)
   教师总结: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即音高不同;轻重不同的力敲击同一物体时,发出的声音强弱是不同的。

       (四)分辨声音的能力
   让我们再来用大中小一种不同的铁钉试试声音的强弱和高低有何不同,看看你对声音的倾听是否有了更细微的观注。

      

    学生实验并完成表格的填写。

 

   三、练习巩固(判断)

1.敲击大小不同的两支音叉,小的发出的声音高。

2.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支音叉,声音的高低会发生变化。

3.音叉是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的一种发生仪器。

    

 四、回顾整节课的内容。
    教师小结:   学会倾听自然界中各种声音;很多物体都能发出声音,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不同的。

      音叉是一种发声仪器,用来调试乐器和测试音高。

      敲击的轻重会影响声音的强弱,但不会使高低发生变化。

        

听听声音实验记录单

班级:

小组成员:

活动一:静下心来,仔细听一听周围的声音,你听到了哪些声音:

(要求时刻保持安静,认真听,边听边记录)

我听到的声音:

 

 

 

活动二:我听到的声音

材料:大小音叉各一只,一只音锤。

1、音叉,先轻轻击打,再重一点击打。描述这个音叉发出的不同声音。

 

2、用同样的力度敲击大小音叉,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三:敲击不同大小的铁钉

1. 用相同大小的力轻轻敲击大、中、小铁钉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2. 先轻轻敲击,再重一点敲击大、中、小铁钉时发出的声音有何不同?


        《在观察中比较》评课稿

温建芳

    本课的重点在于比较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比较的过程要讲究公平。整个环节分为以下环节:1.比较牛奶盒子大小、吸管长短、学生身高2.比图片中恐龙的大小3.两只恐龙的高矮长短4.四只恐龙的长短高矮。虽然走完了整个教学环节,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探究时间不够充分

    整堂课用时过长前面几个环节活动过多,虽说学生能够观察积极,也能够得出比较要公平,但却导致最后一个活动的探究时间不够充足,也没能充分的研讨,没有充足的比较,不能得到比较结果,就不能总结出不同的比较内容有不同的 比较结果的科学知识,而这一知识点,却是教学的难点。

、材料选取不合适

    对于恐龙的身高的定义是从头到脚,但在恐龙模型的选择上有几只恐龙是它们的背脊高于它们的头部,这也是导致不少老师对于这点出现了疑问。原本也是想换一批合适的恐龙,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最后也没有换成。但是这也使得我知道材料选取的重要性。

、教学理念需转变

    教师角色的定位应该是总结学生的发言,帮学生得出方法。而不是直接把比较的方法给学生。在课堂上,要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然后回答我们可以怎么来比较,最后教师总结方法。比较的方法可以让学生参与其中,在课堂上,学生才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学会任何东西,最终都要通过自己的的内化,这个最后的内化过程不是由教师的教来完成的,而是依靠学生的学完成的。

、难点突破缺支撑

    本节课的难点我把它定位是不同的比较内容就会有不同的比较结果。但是在这一环节,我缺少了板书的支撑。没有板书高矮,长短,尾巴,脖子的比较结果,而且有 一些小组都没有完全比完,我只是让学生看一下自己的学习单,问你们比较长短、高矮、脖子、尾巴的结果一样吗?只有个别学生回答我说不一样。如果我把这个结果能够板书出来,全班学生看着比较结果,他们自然会得出:不同的比较内容就会有不同的比较结果。

 




 《在观察中比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本课作为单元的起始课,学生将先从观察恐龙开始,比一比恐龙模型的大小。本课对学生具有挑战性的是,通过活动,他们会意识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比较方法,比较方法不同结果可能会所不同。另外,他们还要学会用排序的方法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同时需要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结果再来描述物体的大小。学生在比较的过程中,学会有意识地进行“公平比较”。  

【学情分析】

到学习本单元时,一年级学生经过了一两个月的数学学习,已认识了数字1至5,同时也学生了比多少,能够用“谁比谁多”“谁比谁少”的句子来描述比较的结果当我们让学生比模型大小的时候,一年级的孩子往往会仅凭“一看”来下定论,这个定论的潜在依据可能是比较模型的胖瘦,也可能是比较模型的长短,还有可能是比较模型的高矮。这恰恰是学生比较的前概念,可成为我们课堂生成资源,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方法对物体进行不同角度的比较,结果可能也会有所不同。虽然他们在生活中已有丰富的比较经验,例如比身高和体重,但对多个物体之间的比较结果的描述是有困难的。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观察物体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就是在进行比较。

2.了解不同的观察和比较方法,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3.知道比较需要公平。

科学探究目标:

1.能从多种角度观察和比较物体。

2.尝试用排序的方式来描述和记录观察的结果,并与同学讨论、交流。

3.具有对探究过程与方法进行反思的意识。

科学态度目标:

1.愿意倾听他人的意见,乐于讲述自己的观点。

2.乐于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了解观察和比较是人们经常用到的认识活动。

【教学重点】

能用合理的方法对不同物体进行比较。

【教学难点】

理解比较物体是需要公平的。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演示用恐龙模型、板书用恐龙模型、恐龙蛋、课件笔、吸管、牛奶

学生准备:4只恐龙、记录表

【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

(一)游戏一

1.  说了这么多,老师都渴了,看,老师带来了什么?

2. 【出示两瓶优酸乳】想喝吗?等下看看谁表现得好,就送给谁。

3.  你觉得这两盒谁大谁小呢?

1:我觉得这瓶大些。师:你是怎么知道这瓶大的?

2:不对,是一样大的。师:你是怎么判断出两瓶一样大的?

4.  喝的时候呀,就需要这两根吸管,那你知道哪根长、哪根短吗?你怎么知道的?

5.  师:你对他们进行了观察,对吗;你对他们进行了比较,对吗?要知道它们的长短,我们就要对他们进行观察,进行比较。【板贴课题】

6.  那怎么比较呢?你们觉得怎么比才公平?

7.  现在,老师想邀请一位同学上来帮老师比比,谁愿意?

8.  给学生动手比一比、说一说。

(二)游戏二

 2.师:比完了牛奶啊,老师突然发现这位小朋友长得真高,谁敢跟他比一比高矮?师:老师邀请这位女生来,你们看,谁高谁矮?

  生:男生高

  师:男生高?老师明明看到是女生高?

  生:女生站在椅子上了。

  师:那该怎么比呢?

  生:拿掉椅子。

  师:为什么要拿掉椅子呢?

  生:这样比较才公平。

  师:原来是这样,为了公平,站在一样高的地方进行比较,才公平(手比划身高)。你们真厉害!现在他们的脚都已经站在一样高的地方了,再比比看,谁高?怎么比出高矮的?

(谢谢两位小朋友的配合。老师把牛奶奖励给你们,希望你们长得更高!)

二、第一关,静静地观察:比较图片中的恐龙

1.刚才老师见证了你们的厉害,现在老师想邀请你们玩一玩闯关游戏,敢不敢玩?

2.今天啊,恐龙世界发生了一件事,看到你们这么厉害,需要向你们求助究竟发生什么了呢,请看视频。

师:原来啊,它们在举办恐龙争霸赛,比不出谁大谁小,结果就打起来了。

今天就让我们变身成一只只小恐龙,去恐龙世界帮助它们出大小吧!

3.PPT出示图片师:图中你看到了几只恐龙小?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追问理由,并给予鼓励:老师觉得你说得有道理,老师觉得你说得有根据!

同学们都观察地很仔细,祝贺你们闯关成功,自己给自己鼓鼓掌吧!

4.为了奖励你们啊,恐龙老师特地邀请了一位恐龙姐姐带领大家跳一段恐龙舞,跟着跳起来吧!

师:小恐龙们跳完了恐龙舞,让老师看看哪只小恐龙已经坐好准备闯下一关了!

三、第二关:两只恐龙比大小

1. 师:嗯!真棒,一只只小恐龙都坐好了,后面的小朋友坐得离老师远一些,前面的小朋友坐得离老师近,老师看起来就觉得前面的小朋友高大些,后面小朋友小一些,你觉得这样观察,对你们公平吗?

2. 那同样的,这里有的恐龙离我们近,有的离我们远,有的在天上,有的在地上,我们就这样观察它们,对它们公平吗??

3. 为了比较得更准确,老师用恐龙蛋孵出了两只恐龙,你觉得哪只大?怎么比出来的?

4.现在我们要比较大小遇到了困难,高矮能比较吗?怎么比? 

你们能用刚才比身高的方法比一比它们的高矮吗?板贴:高矮

5.谁愿意上来试试?那我们的手应该怎么放才算公平呢?

生:放在同一平面上,用手比一比。

师:你真棒!会根据(高矮)的标准去比较它们的大小【奖励恐龙蛋】

6.其他小朋友还有什么好方法来比一比它们的大小吗?

身体的长短能比吗板贴:长短 

生:尾巴对齐,比长短。

    头对头比,或者尾巴对着尾巴比长短。

板贴出示比法:尾巴对齐,比长短。

              头对齐,比长短。

7.老师也请一位同学上来,谁来?【奖励恐龙蛋】

四、第三关:四只恐龙比大小

师:现在闯关游戏升级了,看,恐龙世界有四只恐龙正等着你们帮它们比出大小呢!

1. 明确观察任务,指导学生记录:两位同学合作,一起给恐龙排排队,一起讨论,并把你们的排队顺序记录下来。大家请看记录单,恐龙身上都有序号的,从高到底、从长到短,把你认为第一大的编号记录在第一格,把第二大的编号记录在横着的第二格,第三大的编号记录在第三格,第四大的编号记录在第四格。已经清楚的小朋友请举手!

2. 出示温馨提示:请大家注意安静观察比较,注意公平,音乐响起,请立即将恐龙放回袋子里!

3.小组长领取恐龙模型。

4.学生比一比,教师巡视指导。

5.师:活动结束,请你们用坐姿告诉老师你们已经完成了,看看哪个小组最快收好!老师表扬这一组小朋友,整理得最快了;老师表扬这一组小朋友,坐得最端正;表扬这组同学,最安静了!

6.研讨现在比一比哪个小组最会倾听了!哪个小组来跟大家展示一下

你们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大小的?结果是怎样的?

小组给恐龙排队,投影排队结果教师板贴比较结果。

说一说:比高矮,恐龙该怎么放?你的手该怎么放?

还有谁愿意上来分享。有用不同的方法比较的吗?

    比较长短,恐龙该怎么放?手应该放什么地方呀?

你们觉得有没有哪里不对?有没有做到公平?恐龙的头应该靠住挡板,再用手比较。

7.师:我们来看看黑板上大家给恐龙的排队顺序,我们按照不同的比较方法给恐龙排队以后,恐龙的排队顺序是一样的吗?

生:不一样。师:对了,板贴:比较的方法不同,结果也可能不同了。

五、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用手比较物体的长短和高矮,回到家,你们想用这种方法去比较什么?

六、作业

课后比一比、说一说身边物品的大小

七、板书设计

在观察中比较

站在一样高的地方比高矮,才公平

尾巴对齐,比长短。

对齐,比长短。

     gāo    ǎi                       cháng    duǎn

            

                                         

 

 

比较的方法不同,结果也可能不同了

【教学反思】

本课的重点在于比较方法的掌握,以及在比较的过程要讲究公平。整个环节分为以下环节:1.比较牛奶盒子大小、吸管长短、学生身高2.比图片中恐龙的大小3.两只恐龙的高矮长短4.四只恐龙的长短高矮。虽然走完了整个教学环节,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探究时间不够充分

    整堂课用时过长前面几个环节活动过多,虽说学生能够观察积极,也能够得出比较要公平,但却导致最后一个活动的探究时间不够充足,也没能充分的研讨,没有充足的比较,不能得到比较结果,就不能总结出不同的比较内容有不同的比较结果的科学知识,而这一知识点,却是教学的难点。

、材料选取不合适

    对于恐龙的身高的定义是从头到脚,但在恐龙模型的选择上有几只恐龙是它们的背脊高于它们的头部,这也是导致不少老师对于这点出现了疑问。原本也是想换一批合适的恐龙,但是由于一些客观原因,最后也没有换成。但是这也使得我知道材料选取的重要性。

、难点突破缺支撑

    本节课的难点我把它定位是不同的比较内容就会有不同的比较结果。但是在这一环节,我缺少了板书的支撑。没有板书高矮,长短,尾巴,脖子的比较结果,而且有一些小组都没有完全比完,我只是让学生看一下自己的学习单,问你们比较长短、高矮、脖子、尾巴的结果一样吗?只有个别学生回答我说不一样。如果我把这个结果能够板书出来,全班学生看着比较结果,他们自然会得出:不同的比较内容就会有不同的比较结果。

 

 科学课怎么上

温建芳

而目前大多数没有专职的科学教师,科学老师仍是兼职状态。一般身兼两职,主要是语文或者数学,还要带一个班的班主任。有很多老师都把科学课当作搭头,认为学校只看语、数的成绩,不重视科学,因此,照着书本念成了他们普遍的方式,认为考之前让学生死记结论就行了。殊不知现在的《科学》和以前的《自然》不一样,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很多结论都必须由学生在实验中生成,于是老师告诉学生结论,再要他们背,这严重违背了设置科学课的初衷,久而久之,就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也扼杀了他们的创新能力,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就只是被动的接受,成了盛东西的容器,就更谈不上具备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了。针对这种情况,笔者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语,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科学课是研究小学生身边的事物,贴近小学生的生活,是很受学生欢迎的一门课。我认为学生学好了科学,再用学科学的方法去学习其他的任何科目,都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果你一天都照着书本念,久而久之学生就失去了兴趣,就更别谈语文、数学了。所以我呼吁所有的科学老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不是老师们教不来,是老师们没认识到科学课的重要性!

二、以生为主,注重探究

学生对周围的世界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积极的求知欲,学习科学应该是他们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教师应提供它们能直接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究活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比单纯的讲授训练更有效,而探究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科学课程应向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增长科学探究能力,获取科学知识,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课程改革六年了,不仅仅语、数讲究以学生为主,把空间还给学生,科学更是这样,教师注意保护儿童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力,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脑子去想,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自己的耳朵去听,用自己的嘴巴去说,用自己的心灵去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大胆地猜想,还可以以小组的形式自行设计实验去探究、验证,最后得出实验的结论。学生不是接收器,请老师们不要再用填鸭式的教学去给学生灌结论了

三、联系实际,开发课程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设计科学课的教学目标时应注意: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教教材的教学,常常把目标单一定位于教知识;用教材教则是更大程度上把知识的教学伴随在培养能力、态度的过程中。而我们的老师还停留在教教材,死扣书上,书上的东西没有,就不知道变通。比如:书上要求种凤仙花,老师说我们没有凤仙花,就不种,你没有凤仙花,可以开发本地资源,种其它的植物啊,本地的植物很多,你可以要学生种向日葵、缸豆、豌豆、蓖麻等等都可以,然后研究它们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关键是掌握研究的方法。没有蚕卵,有蝌蚪啊,一样的可以研究。

四、因地制宜,自制器材

教师要给学生提供探究为主的学习空间,就需要很多的实验器材,于是有很多老师就抱怨学校实验器材太少,其实,学校除了准备化学、物理试验需要的诸如:试管、铁架台、酒精灯、显微镜等器材外,由于科学知识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学生生活,也就要求教师或者学生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再说你平时只要留心,做个有心人,也可积累一些实验器材的。

总之,我认为只要老师们认识到了科学的重要性,充分利用自己身边的资源,因地制宜,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动口、亲身体验科学的探究过程,那么就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他们后继的科学学习、为其他学科的学习、为终身学习和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我国就会有更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中华民族就会更强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