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第一次集体备课 三角形的内角和

分类: 数学组 |
学校校本培训活动记录表
(项目负责人填写)
工作单位:
项目名称 |
第一次和第二次集体备课
|
项目负责人 |
王海鸥 |
活动时间 |
2016年5月 |
活动地点 |
萧江镇桃源小学 |
活动主题 |
三角形的内角和 |
主 讲人 |
陈林洁 |
参加对象 |
萧江镇桃源小学全体数学教师 |
申请学时 |
2学时 |
活动内容 及进程 |
一 陈老师说三角形的内角和的认识教学设计的初步思路。
二 1.教学情境引入可以更真实,结合学生实际。 2.新课引入各种图形更直观。 三 陈老师记录,再次整理教案。
四
http://s11/mw690/0029Yf36zy72JlrSblofa&690 |
||
活动反思 与建议 |
通过集体讨论备课,形成共识,促进集体备课的有效性和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第一次集体备课准备的还不够充分,讨论的范围还不是很广。第二次集体备课有了第一次的经验总结,讨论的氛围很好,效果也很不错。 |
||
过程确认 |
|
说明:活动一周内,校本培训职能部门根据项目负责人递交记录表审核内容并签字确认。考勤表附后。
《三角形内角和》教学设计
学校名称 |
|
设计者 |
|
||||
学科(版本) |
数学 |
年级 |
小学四年级 |
||||
教学目标 |
一、知识与技能:
通过测量、撕拼、折叠等方法,探索和发现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和等于180度。已知三角形两个角的度数,会求第三个角的度数。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渗透猜想--验证--结论--运用—拓展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动手操作和合作交流的能力,培养学生的主体探究意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探索的好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
||||||
教学重点、难点 以及突破措施 |
重点掌握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会应用三角形的内角和解决实际问题;难点是探索性质的过程,以及对这一知识规律的灵活运用。
|
||||||
学习者分析 |
经过近四年的课改实验,孩子们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他们喜欢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发表自己的见解,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知识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三角形的概念、分类,熟悉了钝角、直角、锐角、平角这些角的知识。 2.能力方面:已具备了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究能力。
|
||||||
教学过程 |
|||||||
教学环节 |
教学活动 |
活动设计意图 |
媒体资源的应用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
1.复习导入,引出新知 |
课件出示三角形 1.这是什么图形? 2.三角形有几个角? 3.指出它们分别在哪? 4.我们也称它们为内角,通常用∠1,2,3来表三角形三个内角。 5.内角和:∠1+∠2+∠3 6.猜一猜三角形内角和为多少度? |
回答老师问题 |
引入学生思考三角形内角和,明确新课的主要内容 |
|
|||
2.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
探究三角形的内角和。 给出钝角、锐角、直角三角形各一个。 1.通过量一量的方法。 同桌两人合作,用量角器测量出指定三角形每个角度,并相加。探究三角形内角和可能的度数。 2.通过撕一撕的方法。(小组合作) 3.通过折一折的方法。(小组合作) 4.方法拓展: 介绍帕斯卡用直角三角形来证明其他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方法。 5.小结:我们发现了任意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
1. 2.在小组内合作完成,撕开三角形并拼接内角和,证明内角和为180度。 |
通过三种方式,从渗透猜想——验证——结论,证明无论哪种三角形的内角和都是180度 |
|
|||
3.应用知识,熟练技能 |
1.
2.
3.
4. |
1.
2.
3.
4. |
通过各类挑战、应用,熟悉的掌握三角形内角和都为180度这一知识,并能够灵活应用在各类问题中。 |
|
|||
4.归纳总结,反思升华 |
你今天收获了什么知识? |
回答老师问题 |
归纳总结 |
|
|||
5.布置作业,巩固提高 |
略 |
|
|
|
|||
http://s8/mw690/0029Yf36zy72Jlxk2Cr67&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