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学年第2学期数学组教学常规计划
(2023-06-15 09:38:04)教学常规计划
树立质量第一的意识,形成健康的教育质量观。本学期,我们将加大督查的力度,做到“五个抓”:一抓备课,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结合个人风格进行二次备课;二抓上课,课堂教学是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教师上课要具有较强的目标、质量、效益意识,要不断学习名教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技巧、方法,要能引导学生开发智力,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三抓作业,要精心布置学生的课堂作业,加强作业布置前的研究和探讨,所有布置作业要认真规范地进行批改,杜绝积压,严格控制学生间的批改次数。作业必须坚持“四必”:即有发必收,有收必改,有错必纠,有练必评。
1.教研组定期检查教学人员的备课情况,倡导写教学反思,备课时使用规范语言,对检查及时进行情况小结。
定期检查3次,一次一反馈,检查一公布一整改。
每学期至少定期检查三次备课,平时每人每个学期至少一次不定期检查(查是否教备一致,作业批改与二次批改是否及时)。定期检查由教务处和教研组评价,不定期检查由校长室执行,根据标准量化打分并写评语。
教师备课本上附备课制度、教师备课要求。
本学期侧重评价点:“学为中心,打造‘学正’课堂,构建‘五环’教研”。
教研组每月对组内教学人员的作业布置与批改情况进行检查,规范语言文字,及时进行情况小结。
定期检查3次,一次一反馈,抽查面不小于学校总科目的1/3。
每学期至少一次展评,评选出优秀班级、学生作业进行展览。
教师作业批改记录每月一次,定期检查。
每学期至少一次一次学生展评。
2.严格规范地组织各类知识检测、能力检测。组织好每期的期末的考试,安排监考、评卷工作。抓好“综合评价改革”项目过程性评价,关注多元评价的效果,让“综合评价”项目评价常态化。要求任科教师写好各学科质量分析,期末工作总结,努力提高及格率,优秀率。
每学期检查、抽查各3次,抽查面不小于学校总科目的1/3。
每学期至少一次展评,评选出优秀班级、学生作业进行展览。
教师作业批改记录每月一次,定期检查。
每学期至少一次一次学生展评。
3.建立教师互相听课、评课制度,取长补短,促进教学。每学期,教师听课不少于10节。要求45周岁以下(包括45周岁)的教师每人开1节,“学为中心,打造‘学正’课堂,构建‘五环’教研”的有效教学公开课。
每学期安排3次全校集体听评课。
进行听课时一并完成《教师听评课记录》,作为年度教师评价考核依据。
听课后立即进行研讨,听课所有教师都要发言,总结出本次活动的成绩和不足,对于典型性的经验要提炼并推广。
听评课要围绕“学为中心,打造‘学正’课堂,构建‘五环’教研”中心展开,要为达到这个目的进行探究,研讨要达成共识以便于指导好今后的教学工作。
有代表性的研讨课、示范课,要求教师写出评课讲稿,每学期不少于1篇。
4.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竞赛活动,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一是配合上级相关部门,组织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创优异的比赛成绩。二是开展校内基础性技能比赛:“学正杯”计算过关赛。
5.抓好评价、反馈与整改。教师评价内容:(1)备课(2)学生作业典型错误分析和辅导(3)课堂教学(4)集体备课(5)听课记录(6)评课讲稿(7)后20%学生转化工作(8)校本培训记录(政治学习、理论学习)(12)校本研讨记录。
6.语言文字规范之深化“项目学评”改革
继续推进“项目学评”改革试验,加强“项目学评”引领课堂变革的研究,实施“项目学评”。充分激发学生的乐学情感,培养学生的“学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