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平阳县会文中学校本研训项目申报书

(2023-10-10 12:13:36)

附件1:

平阳县校本研训项目申报书

申报学校(盖章)  平阳县会文中学      校长  王加德   

研训项目名称

提升教学有效性及高效课堂的校本研修

项目负责人

王加德

校内职务及联系电话

校长 616603

团队成员

各学科组教研组长

对象人数

25

申请学分

每学年24学分

研训时间

全体教师会

各教研组教研活动周

(一)项目简介(项目背景、拟解决的核心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预期效果等

为了落实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和温州市初中教学新常规,“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行动的要求,我校决定制定基于提高教学常规各环节有效性的校本研修项目。《浙江省义务教育教学管理指南(试行)》第三十二条指出:教师研修的重点是执教能力和学科专业素养的提高。研修活动要重视引导教师理解和掌握学科教学规范,提高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研修的内容包括解读课标和教材、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作业布置与批改、学生学习诊断、学业辅导、过程性评价、考试命题研究等,而这些内容也恰恰是教师最常规的教学工作。可见,优化研修工作的成效,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立足于教师最常规的教学工作,围绕教学中最急需解决的问题来提高教师的执教能力。我校办学规模不大,班级数也不多,一个教研组或备课组的人数比较少,甚至有好些学科根本连备课组的够成,因为只有一个人教一个年级段。跟规模大的学校相比,我们的集体备课和教科研氛围没那么浓厚。每年做课题的老师数量不多或总是那么几个人,原因是不会做或觉得没什么可做。为了提高我校教师的做课题的能力和激发科研热情,特邀请专家讲座形式,希望能让更多的老师参与作课题研究。对学情的精准诊断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我们通过请专家讲座的形式和同伴示范的方式,提高老师们教学诊断的能力,促进有效教学。

近年来,我们学校尝试着围绕教学常规中的备课、课堂教学、作业、考试等基本环节,大力开展主题式校本研修,为教师不断发现、研究和解决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平台和引导机制,并积极组织教师开展以案例、课题为形式的相关科研活动,使教学、教研、科研等工作环环相扣,构建出一条   “教学问题教研化,研修主题科研化”的研修路径,将教师执教能力的提高寓于常规的教学活动中来,有力推动了学校教师专业成长,促进了学校新课程教改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二)具体目标(具体简洁、清晰可测

1. 通过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的讲座,鼓励和引导教师积极做课题研究。

2. 通过大数据分析的讲座,提高各学科教师利用大数据做好学情分析,进行教学诊断的能力,并进行课例研讨和成效分析。

3. 发挥本校一二层次教师的对学科的引领作用,分享经验成果,实现互相促进,激发教师工作热情,树立教学研究意识,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科研能力。

(三)设计思路(建议围绕项目目标、内容、形式之间的逻辑关系,用框架结构图表达项目设计思路

教研工作不应成为教师的一种额外负担,而应成为教师在专业成长中一种内在需求;只有教师乐意做,教研工作才有效益。在内容上,体现常态性。我们的理念是“目标明确,有效提高”。  

(四)课程总表

研训

模块

研训内容

研训时间

研训形式

学时

主讲或主持

(简要荣誉职务)

理论培训

基于云数据,提高教学品质

2023.9

讲座

4

林俊

教师如何做课题研究

2023.10

讲座

4

王加德

 

 

 

 

 

观摩实践

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学选考复习导纲编制

2023.10

讲座与研讨交流

4

林开顺

可见的教与学

2023.11

讲座与研讨交流

4

王孟繁

 

 

 

 

 

学员展示

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2023.12

课堂教学

4

王加德

研讨交流,反思改进

2024.1

汇报交流

4

林俊

 

 

 

 

 

(五)研训作业要求(请逐条清晰列出

开一节公开课。(教学模式探索或是试卷分析课)

每学期听课至少10节。

参加一次学科命题或参加命题比赛。

参加理论培训学习和观摩实践活动。

写一篇关于教育或教学有效性的案例。

鼓励参与教科研课题研究或写论文(最好各教研组至少一个)

(六)校务讨论意见(100字内

 

校长(签字):

                                

附:2023学年第学期各校校本研训活动行事历(要与研训课程表一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