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县吕翁祠

http://s15/mw690/001HCUV5gy6XepiPR5I9e&690
http://s4/mw690/001HCUV5gy6XepitC1B13&690
这是山门的背面,门内放了一些建筑器械。邯郸县斥资对景区进行打造,目前正在紧急施工中。http://s9/mw690/001HCUV5gy6XepiKpjGb8&690
http://s11/mw690/001HCUV5gy6XepiENg66a&690
山门内的东西山墙上,画着两幅壁画,左青龙右白虎,彰显着中华传统文化。http://s14/mw690/001HCUV5gy6XepizblP5d&690
山门后的院子正中,是一座八柱小亭,原石原色,朴实无华。http://s8/mw690/001HCUV5gy6XepipmM737&690
亭子后面,是本进院落的主体建筑吕祖殿,里面供奉着吕洞宾的塑像。与吕祖殿并列还有两个大殿,东面为上是钟离殿,供奉的是吕洞宾的师傅汉钟离。尊师是中华民族优良品德,弟子出了名成就了大业,当然不能忘记师傅。西面为下是卢生殿,秀才卢生因吕洞宾点化而做了著名的黄粱一梦,也名入典册,得以在吕翁祠内谋取了一殿之位。http://s15/mw690/001HCUV5gy6XepahjCSae&690
http://s5/mw690/001HCUV5gy6XepabMQQb4&690
http://s13/mw690/001HCUV5gy6Xepa5ZQU1c&690
http://s13/mw690/001HCUV5gy6Xepa0cPy2c&690
东西两侧各有两座配殿,四殿全是表现吕洞宾不同时期不同生活内容的,塑的都是他的塑像。因正在施工,不能进内细看,只能从外面拍了张照片。http://s9/bmiddle/001HCUV5gy6XepeUX6E88&690
吕祖殿后,是另一进院落,正中即是吕洞宾墓。墓丘微微高出地面,围绕墓丘,修了这个八面围墙。此墓于1986年发现,经邯郸市文物部门组织考古发掘后,确定为唐代墓。全墓由大青石条彻成,墓底由尺余厚的石灰、沙、木炭混合夯成。墓呈八卦型,墓顶用青石板覆盖。墓门向南直通吕祖殿后门,墓门两侧有一对石螭龙把守。墓被盗过,墓门被砸坏,墓内石棺被砸成碎片,随葬品有:陶器、陶人、陶十二生肖、陶十天干、十二地支、陶车马、陶骆驼,都成碎片掺在泥土中。我这次肯定参观不了墓道,再有机会再说吧。http://s10/mw690/001HCUV5gy6Xepf7r4Z39&690
http://s2/mw690/001HCUV5gy6Xepf1NYd21&690
http://s12/mw690/001HCUV5gy6XepeOunh4b&690
吕祖墓后的院落,还在施工中,东西南北四个方向修了四座这样的影壁墙,正反两面墙上都是吕祖生平的画面。http://s5/mw690/001HCUV5gy6XepeIKa084&690
院子正中是一座八柱木亭,主体已经竣工,地面正在收尾。此亭修得富丽堂皇,大红的木柱,亭楼分三层,迥异于前院的石亭。http://s8/mw690/001HCUV5gy6XepaCzVZe7&690
最后的建筑是三清殿,三清殿是道教供奉最高尊神三清祖师的殿堂。大殿主体工程已经完工,院子里的地面还没有铺完。http://s7/mw690/001HCUV5gy6XepawOxg56&690
三清殿内供奉:玉清元始天尊、上清灵宝天尊、太清道德天尊即太上老君,故名三清殿。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尊神,故而每个道观都必须供奉。http://s6/mw690/001HCUV5gy6XepasqMZe5&690
http://s12/mw690/001HCUV5gy6XepamJfR5b&690
这是三清殿东西两侧山墙上的壁画,都是传说中的中国本土的神灵。吕翁祠共占地30亩,三清殿是最后一组建筑。http://s16/mw690/001HCUV5gy6XepeD0mjef&690
http://s4/mw690/001HCUV5gy6Xep9OOyff3&690
吕翁祠山门前,是一个面积不小的广场,还有一座硕大的戏台,戏台的名字就叫“纯阳苑”,很明白就是为吕洞宾献艺的。http://s8/mw690/001HCUV5gy6Xep9U595f7&690
戏台广场上另一一亭,亭内也是吕洞宾的雕像,与祠内三清殿前石亭内的吕洞宾雕像如出一辙。http://s16/mw690/001HCUV5gy6Xep9IV0r0f&690
吕翁祠东侧,是淤泥河旧址。古时,这里是一条淤泥河,吕翁祠就建在淤泥河边,远远望去就像是在岛上,因此吕翁祠得名神仙岛。如今已经没有河,更没有淤泥,淤泥河旧址变成了观光农业园,可以采摘。http://s10/mw690/001HCUV5gy6XxGYKXj359&690
戏台广场上南吕固村干部于2007年立的碑文记载:相传吕祖在民间被敬为清廉公正之神仙,在他去江南时,乘坐的南海老母的船,所以民间留下“吕祖老爷下江南,不走旱路坐舟船”之句。后来每年农历四月十四日在吕祖诞辰之日,要送条船作礼物,开始是真船,后改布船,最后为纸船。纸船是黄纸所做,人们就称其为黄船。送神的礼物自然要烧掉,所以自元朝末年开始,在吕翁祠就兴起烧黄船的习俗。烧黄船从准备到结束历时半月,许多巧手妇女精心美化黄船,许多热心人走村串巷不辞劳苦游船,她们载歌载舞,招来成千上万观众,形成一种独特的保佑人民幸福安康的文化娱乐形式,成为吕祖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涌现出不少八九十岁的能工巧手和热心人,她们是:石连氏、石杜氏、杨郝氏、常代氏、靳赵氏、石刘氏、石贾氏、杨闫氏、张陈氏、张玉彬,今立石铭记以示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