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组2022学年第二学期第3次活动

标签:
数学教研组 |
分类: 数学组校本培训 |
“基于单元视角,提高教学效率”主题教研(第3次)安排表 |
||||
时间 |
内容 |
负责 |
参与 |
备注 |
2023.4.7 |
庄天然《平均数》磨课 |
庄天然 |
水头四小数学组 |
|
2023.4.7 |
庄天然《平均数》集体评课 |
庄天然 |
水头四小数学组 |
|
2023.4.12 |
庄天然《平均数》汇报课 |
庄天然 |
水头四小数学组 |
|
2023.4.12 |
庄天然《平均数》集体评课 |
庄天然 |
水头四小数学组 |
|
《平均数》磨课
教学目标:
1、 通过讨论,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为什么要有平均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2、 在观察分析、合作讨论、交流汇报的活动中,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体会平均数的应用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3、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板块一:什么是平均数?为什么要有平均数?
T: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这是个适合运动的季节,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间活动,体育老师在课间学校组织了“五秒种”跳绳团体赛,跳1个记1分,接下来有请1队和2队,到底那队的水平比较高呢?等我们给他们打完分数,结果也就出来了。我们来看比赛结果:
1队:9
T:这是1队每个人的得分,如果要给1队整队打分,你会打几分?
预设:36分(总分)
T:这是2队每个人的得分,如果要给2队整队打分,你会打几分?
预设:40分(总分)------T:所以2队获胜……
预设:不对,2队的人数比1队多一个,比总分1队比较吃亏,这样比不公平。
T:的确如此,比总分的话,人数越多肯定越有优势,这是不公平的比法,那当参赛人数不一样时,如何给他们打分才公平?请完成活动一
活动一:当参赛人数不一样时,如何给他们打分才公平?
活动要求:1、独立思考,你觉得打几分最合适?
2、 同桌交流,比较一下谁的分数更合适;
3、 全班交流,哪些分数合适,哪些不合适。
活动预设:
1队:9分
2队:
1、(10+5+9+7+9)÷5=8(分)
2、(10-5)÷2+5=7.5(分)(最低分5和最高分10正中间的分数)
T:8分?哪里有8分?它是怎么来的?(给学生表达想法)
T:2队这里有好多分数(将这些分数从大到小依次写在左侧角落),你们非不选,却要硬生生自己创造出一个分数,这几个分数哪里不行了?而8分又好在哪里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讨论一下。
预设:
10分:只有1个跳到10分,其他人都比10分少,没有跳到10分的也算10分,多算了,2队分数就打高了。
5分:只有1个人是5分,其他人都比5分多,那其它人多跳的分数就浪费了,少算了,2队分数就打低了。
T:5分太低,7分高一点,总行了吧?
预设:
7分:还是有分数被浪费了(学生上台展示哪个分数被浪费了——移多补少)
T:9分呢?9分人最多,总可以代表整队的分数了吧?
预设:
9分:多算了(学生上台展示哪里多算了)
7.5分:同上
T:那8分又好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上台演示,移多补少后正好都变成8分)
T: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打8分的话,就没多算一分,也没少算一分,刚刚好。
T:哦,原来这就是你们打的8分啊,它是这么的刚刚好啊。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得到8分的(板书演示移多补少得到8分,还有说算式各部分的意思——总数÷人数)
T:哇!同学们真厉害,竟然能创造出一个分数,而且还这么有道理,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啊,你们有问题吗?
问题:2队里面没有一个人得8分,而你们给他们队打了8分,那这8分到底代表的是谁的分数啊?体现谁的跳绳水平啊?
预设:8分代表的不是哪个个人的分数,而是他们队的综合水平,因为他们的分数不一样,用谁的分数都很难代表整队的水平,只有像移多补少这样把只用高分拔高了整队分数的部分消减掉,把只用低分拉低整队分数的部分补充起来,把多和少的分数综合在一起,就是整队的分数了,也就能体现整队的跳绳水平了。
T:像这样的数就叫平均数(板书课题),同学们学习就应该这样,我们既要知道什么是平均数,也要知道为什么要有平均数,因为它代表整队的——综合水平、整体水平
T:哪队的跳绳水平比较高?现在知道了吗?
预设:9分>8分,1队胜。
T:看来并不是人多水平就高了
板块二:
1、练习计算平均数
T:1队、2队比完了,我们再来比一比3队和4队吧。
活动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第三队的平均数
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第三队的平均数。
先展示计算,再展示不同的移多补少的方式
T:同学们发现了没有,3队的平均数和常玉婷的分数都是7分,这两个7分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出示4队:8分、6分、7分、5分、4分
T:同学们等一下,先不计算,老计算没意思,你能不计算,就能看出来4队的平均数比3队高还是低吗?
预设:低,3队的平均数是7分,而4队只有一个人的分数比7分多,而且才多1分,而比7分低的却是好几个,所以4队的平均数肯定达不到7分
T:水平真高,你对平均数的理解已经不一般了。
2、观察平均数移多和补少部分,发现移多=补少
板块三:
T:接下来再看看最后两队。(只出示两队的平均数)
T:这次情况有点不一样,他直接告诉我们两队的平均数了,看来5队的水平比较高,那你觉得4队的马宇芯和5队的何文杰,谁的分数会比较高?谁的会比较低呢?
预设:不一定,因为平均数不能决定队员的分数,他有可能比平均数高,也有可能比平均数低,所以不一定。
出示结果(同上的方法比较欧羽彤与郑梓衫,吴慧敏与王璇)
T:那李锦鑫与林百合呢?
预设:不是不一定了,是林百合高,5队其他人都比平均数高,那第四个人肯定比平均数6分低,而6队其他人都比平均数8分低,那第四人肯定比平均数8分高,所以林百合高
T:你有办法知道他们的得分分别是多少吗?以验证你刚才的想法。
活动三:两队第四个人谁的得分高?你有办法知道他们的得分吗?
活动要求:1、独立思考,将思考过程记录下来;
2、 同桌交流,对方的方法是否可行;
3、
全班讨论,都有哪些方法
(1)5队:6×4-7-8-7=2(分)
(2) 5队:6-1-2-1=2(分)
6队:8+2+3+1=14(分)
T:5队前3人明明已经赢过6队前3人了,你看,5队前3人的平均数至少比7分高,而6队前3人平均数只有6分,为什么5队还是输了,它输在哪里?6队又赢在哪里?
预设:因为5队第四个人分数太低了,把5队的平均数拉下来很多,所以输了;6队第四个人分数特别高,把6队的平均数拉高了很多,所以赢了
T:看来平均数稳定不稳定的啊?它是极易受极端数目的影响。
板块四:
T: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
时 |
2023.4.7 |
地 |
录播教室 |
主持人 |
庄天然 |
主 |
“运用活动教学,突出学生主体”主题教研第次(磨课) |
||||
简 |
|||||
一、 庄天然上课 二、 集体评课: 三、 蓝天程:教学基本功扎实,关注学生的表达能力的培养,学生从不敢说到敢说,从不会说到能用专业的语言表达,完成了一个不小的蜕变。 金晓玲:“这是2队每个人的得分,如果要给2队整队打分,你会打几分?”,打分是一种对成绩的评价,而不是直接反映跳绳个数的方式,所以很多学生会打90分、80分等,如果改成“这是2队每个人的个数,那2队整队的成绩是5秒(
就更能让学生注重针对跳绳个数的统计了。 毛艳艳:板书比较完整的覆盖了本课的知识点,但缺乏系统性,需要再提炼的简洁些。 |
|||||
《平均数》汇报课
教学目标:
4、 通过讨论,理解平均数的意义,知道为什么要有平均数,掌握求平均数的方法。
5、 在观察分析、合作讨论、交流汇报的活动中,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数感和统计观念,体会平均数的应用价值,感受学习数学的快乐。
6、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深度思考的能力,提升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掌握求平均数的计算方法。
难点:理解平均数的意义。
板块一:什么是平均数?为什么要有平均数?
T:春天到了,万物复苏,这是个适合运动的季节,为了丰富同学们的课间活动,体育老师打算在课间组织“五秒种”跳绳团体赛,并做了前期试验;接下来有请1队和2队,到底那队的水平比较高呢?我们来看比赛结果:
1队:9
T:这是1队每个人5秒钟跳的个数,那1队整队的成绩是5秒(
预设:36个(总数)
2队:10
T:这是2队每个人的个数,那2队整队的成绩是5秒(
预设:40个(总数)
T:所以2队获胜……
预设:不对,2队的人数比1队多一个,比总数1队比较吃亏,这样比不公平。
T:的确如此,比总数的话,人数越多肯定越有优势,这是不公平的比法,那当参赛人数不一样时,如何给他们记数才公平?请完成活动一。
活动一:当参赛人数不一样时,如何给他们记数才公平?
活动要求:
1、独立思考,你觉得记几个最合适?把你的思考过程记录下来。
2、同桌交流,哪种记数最合适;
3、全班交流,哪种记数最合适,哪种记数不合适,为什么?
1队:9个
2队:
1、(10+5+9+7+9)÷5=8(个)
2、(10-5)÷2+5=7.5(个)(最低个5和最高个10正中间的个数)
T:8个?哪里有8个?它是怎么来的?(给学生表达想法)
T:2队这里有跳10个的、9个的、7个的、5个的(将这些个数从大到小依次写在左侧角落),你们非不选,却要硬生生自己创造出一个个数,这几个哪里不行了?而8个又好在哪里呢?同桌之间先互相讨论一下。
预设:
10个:只有1个人跳到10个,其他人都比10个少,没有跳到10个的也算10个,多算了,2队个数就算多了。
5个:只有1个人是5个,其他人都比5个多,那其它人多跳的个数就浪费了,少算了,2队个数就算少了。
T:5个太低,7个高一点,总行了吧?
预设:
7个:还是有被浪费了(学生上台展示哪个被浪费了——移多补少)
T:9个呢?9个人最多,总可以代表整队的个数了吧?
预设:
9个:多算了(学生上台展示哪里多算了)
7.5个:同上
T:那8个又好在哪里呢?
(请同学们上台演示,移多补少后正好都变成8个)
T:同学们,你们有什么发现?
预设:记8个的话,就没多算一个,也没少算一个,刚刚好。
T:哦,原来这就是你们记的8个啊,它是这么的刚刚好啊。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刚才我们是怎么得到8个的(板书演示移多补少得到8个,还有说算式各部个的意思——总数÷人数)
T:哇!同学们真厉害,竟然能创造出一个个数,而且还这么有道理,但是老师有一个问题啊,你们有问题吗?
问题:2队里面没有一个人得8个,而你们给他们队记8个,那这8个到底是谁的个数啊?体现谁的跳绳水平啊?
预设:8个代表的不是哪个个人的个数,而是他们队的综合水平,因为他们的个数不一样,用谁的个数都很难代表整队的水平,只有像移多补少这样把只用多的个数拔高了整队个数的部分消减掉,把只用少的个数拉低整队个数的部分补充起来,把多和少的个数综合在一起,就是整队的个数了,也就能体现整队的跳绳水平了。
T:像这样的数就叫平均数(板书课题),同学们学习就应该这样,我们既要知道什么是平均数,也要知道为什么要有平均数,因为它代表整队的——综合水平、整体水平
T:哪队的跳绳水平比较高?现在知道了吗?
预设:9个>8个,1队胜。
T:看来并不是人多水平就高了
板块二:
1、练习计算平均数
T:1队、2队比完了,我们再来比一比3队和4队吧。
活动二: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计算第三队的平均数
先展示计算,再展示不同的移多补少的方式
T:同学们发现了没有,3队的平均数和常玉婷的个数都是7个,这两个7个表示的意思一样吗?
出示4队:8个、6个、7个、5个、4个
T:同学们等一下,先不计算,老计算没意思,你能不计算,就能看出来4队的平均数比3队高还是低吗?
预设:1、低,3队的平均数是7个,而4队只有一个人的个数比7个多,而且才多1个,而比7个低的却是好几个,所以4队的平均数肯定达不到7个
T:水平真高,你对平均数的理解已经不一般了。
观察平均数移多和补少部个,发现移多=补少
板块三:体验平均数的特性
T:接下来再看看最后两队。(只出示两队的平均数)
T:这次情况有点不一样,他直接告诉我们两队的平均数了,看来5队的水平比较高,那你觉得4队的马宇芯和5队的贺文杰,谁跳的比较多,谁跳的少,还是怎么样呢?
预设:不一定,因为平均数不能决定队员的个数,他有可能比平均数多,也有可能比平均数少,所以不一定。
出示结果
(同上的方法比较欧羽彤与郑梓衫,吴慧敏与王璇)
T:那李锦鑫与林百合呢?
预设:不是不一定了,是林百合高,5队其他人都比平均数多,那第四个人肯定比平均数6个少,而6队其他人都比平均数8个少,那第四人肯定比平均数8个多,所以林百合多
T:你有办法知道他们跳几个吗?以验证你刚才的想法。
活动三:两队第四个人谁跳的多?你有办法知道他们分别跳几个吗?
活动要求:1、独立思考,将思考过程记录下来;
4、 同桌交流,对方的方法是否可行;
3、全班讨论,都有哪些方法。。
预设:
5队:6×4-7-8-7=2(个)
6队:8×4-6-5-7=14(个)
5队:6-1-2-1=2(个)
6队:8+2+3+1=14(个)
T:5队前3人明明已经赢过6队前3人了,你看,5队前3人的平均数至少比7个都,而6队前3人平均数只有6个,为什么5队还是输了,它输在哪里?6队又赢在哪里?
预设:因为5队第四个人跳太少了,把5队的平均数拉下来很多,所以输了;6队第四个人跳特别多,把6队的平均数拉高了很多,所以赢了
T:看来平均数稳定不稳定的啊?它是极易受极端数目的影响。
所以当你在陌生水域看到它的平均深度是1米,而一个1米4的人很自信地就要下水游泳,你会怎么劝他?
当哪次考试你们只知道班级平均数不高,然后有个一学霸在哭时,你会怎么劝他?
板块四:总结
T:同学们,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平均数,你有什么收获?
T:其实我们生活中已经接触过平均数了,谁来说说生活中都有哪些平均数?
教研组活动记录表 |
|||||
时 |
2023.4.12 |
地 |
四(3)教室 |
主持人 |
庄天然 |
主 |
“运用活动教学,突出学生主体”主题教研第次(汇报课) |
||||
简 |
|||||
一、庄天然上课 二、集体评课: 林静:教师能合理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对学生的即时评价具有发展性和激励性,对于学生出现的错误,能及时以恰当的方式指出纠正 陈灵芝:“这是2队每个人的个数,那2队整队的成绩是5秒(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