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组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教研
标签:
语文教研组 |
分类: 语文组校本培训 |
语文组2020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教研
《陀螺》教学设计初稿(施晓婧)
教材解析
本文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学情简析
通过本单元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大致了解作批注的方法,能自主地找到描写心情的句子,但对一部分同学来说体会和总结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目标
1.
2.
3.
4.
教学重点
1.能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1.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1.
独脚身体圆,身上绳缠满。用力挣扎脱,地上打转转。(陀螺)
2.揭示课题——陀螺
3.学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1.生字词
妩媚
2.辨析多音字
钉(dìng)上了一枚铁钉(dng)
3.指导书写 旋
4.学生活动一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思考并完成填空
(做)陀螺→
板块三 深入研读
1.
再读课文,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上批注,作批注时注意书写工整,整洁。
引导学生在有疑问、写得好、有启发的地方做批注。
“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
2.学生活动三
想一想,填一填我的心情变化,并说说你从文中哪里可以读出。
做陀螺→
(难过)(开心)
“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尤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这使我士气大减,……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
板块四
1.过渡:这次陀螺的胜利,不但给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还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学生活动四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理解)
3.选一选
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A.
B.
C.
5.
作业设计
必做 作业本
选做 课后阅读其他与陀螺有关的文章。
板书设计
做陀螺→
难过
施晓婧老师《陀螺》磨课
9月28日下午,施晓婧老师在四年2班进行试课《陀螺》,课上施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的教态,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时间 |
9月28日 |
地点 |
少先队室 |
主持人 |
杨少卫 |
|
主题 |
《陀螺》集体备课 |
||||
|
简要过程 |
|||||
|
1.施晓婧老师讲述设计思路。 2.语文组老师提出修改建议。 徐强老师:字词教学方面,两个多音字可以设计辨析题,加深学生的印象;活动一出示作业本,完成情节图,再用情节图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活动三:梳理总结单元所学批注的方法,再以此为评价标准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自主批注交流评价;最后借由学生批注引出心情变化,完成作业本。 希希老师:字词教学时间过多,可以挑选重点进行教学。 钱慧老师:学生批注须要进行二次修改,再进行展示。 3.施晓婧老师整改教案。 |
|||||
|
课题 |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2 |
课次 |
1 |
|
教材 与 学情 分析 |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Z、C、S这三个平舌音,学生读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的字的读音来掌握Z、C、S的读音。 |
||||||
|
目标 与 重 难点 |
教学目标: 1. 学会认读Z、C、S三个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发音准确。 2. 学会正确书写Z、C、S三个声母。 3. 能准确拼读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 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Z、C、S三个声母发音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发音。 教学难点: 平舌音Z、C、S的发音。 |
||||||
|
教学 准备 |
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小红花。 |
||||||
|
过
程
设
计 |
板块一、图片导入,学习新知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动物们在干什么? 2.学生发言,师生总结:大熊老师在上课,三只小刺猬在听课,蚕宝宝在吐丝。 3. 请同学们找一找,拼音宝宝藏在哪里? 师生总结:大熊老师黑板上写着“z”,刺猬的身形是“s”,蚕宝宝吐的丝是“s”。 4.学习发音 (1) 教师范读。 (2) 开火车读,纠错正音。 (3)打乱顺序抢读。 (4)用词语来识记 出示词语:紫色的紫,刺猬的刺,蚕丝的丝。 板块二、认识字形 读准了z、c、s,请同学们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z、c、s的样子呢? 口诀记忆 编儿歌:像个2字,zzz;半个圆圈ccc;半个8字sss。 2. 动手游戏。 板块三、书写互评 1. 观察字形。三个声母都写在中格,一笔写成。 2. 教师范写。请学生书空z、c、s 3.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4. 同桌互评。 板块四、认读整体音节 1. z、c、s遇上了i之后变成zi、ci、si的认读。
2.对比朗读;声母 z 3.多样练习:齐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4.标调认读
|
||||||
|
作业 设计 |
必做题:
1.书写 2.认读三种音节的拼读。
|
||||||
|
板书 设计 |
z
|
||||||
9月28日下午,蔡文文老师为我们带来了一节生动有趣的语文课《z
c s》。蔡文文老师优雅大方,十分有亲和力,深受孩子们喜爱。
|
时间 |
9月28日 |
地点 |
少先队室 |
主持人 |
杨少卫 |
|
主题 |
《z c s》集体备课 |
||||
|
简要过程 |
|||||
|
1. 2. 徐强老师:在试课中老师说得有点多,要以学生为主体,设置有效的学习活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 钱慧老师:老师要及时评价,注意评价方式多样。 吴希希老师:课堂中没有书写环节,增加这个环节并书写展示,并出示评星标准进行激励。 陈新新老师:多给学生思考的时间,怎么记字形。
3. |
|||||
磨课结束后,语文组老师们进行了集体备课,蔡老师和施老师把评课老师对这节课的看法和建议形成文字,再次修改教学设计,十分认真和用心。
《陀螺》教学设计终稿(施晓婧)
集体备课
徐强老师:字词教学方面,两个多音字可以设计辨析题,加深学生的印象;活动一出示作业本,完成情节图,再用情节图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活动三:梳理总结单元所学批注的方法,再以此为评价标准运用到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自主批注交流评价;最后借由学生批注引出心情变化,完成作业本。
希希老师:字词教学时间过多,可以挑选重点进行教学。
钱慧老师:学生批注须要进行二次修改,再进行展示。
教材解析
本文主要通过回忆童年时“我”用小陀螺战胜大陀螺的经历,分享自己从中获得的启示——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学情简析:通过本单元前面几篇课文的学习,学生已经大致了解作批注的方法,能自主地找到描写心情的句子,但对一部分同学来说体会和总结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引导。
教学目标
1.
2.
3.
4.
教学重点
1.能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
2.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难点
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板块一
1.
独脚身体圆,身上绳缠满。用力挣扎脱,地上打转转。(陀螺)
2.揭示课题——陀螺
3.学生齐读课题
板块二
1.生字词
妩媚
2.辨析多音字
钉(dìng)上了一枚铁钉(dng)
3.指导书写 旋
4.学生活动一
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事?思考并完成填空
(做)陀螺→
板块三 深入研读
1.
再读课文,在自己体会比较深的地方作上批注,作批注时注意书写工整,整洁。
引导学生在有疑问、写得好、有启发的地方做批注。
“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大陀螺摇头晃脑,挺着肚皮一次次冲过来。”
2.学生活动三
想一想,填一填我的心情变化,并说说你从文中哪里可以读出。
做陀螺→
(难过)(开心)
“因此,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我的世界堆满乌云,快乐像过冬的燕子一般,飞到一个谁也看不到的地方去了。”
“这消息曾使我一整天处于恍惚的状态,老想象着那只陀螺英武的风姿”
“尤其……更是手舞足蹈,恨不得马上在马路上一显身手”
“这使我士气大减,……不敢向任何人挑战”
“这真是个辉煌的时刻。我尝到了胜利的滋味……”
板块四
1.过渡:这次陀螺的胜利,不但给我极大的欢乐和由衷的自豪,还让我悟出了一个道理——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
2.学生活动四
小组之间相互讨论对这句话的理解。(引导学生联系课文情境理解)
3.选一选
对这句话正确的理解是()
A.
B.
C.
5.
作业设计
必做 作业本
选做 课后阅读其他与陀螺有关的文章。
板书设计
做陀螺→
难过
《z c s》教学设计终稿(蔡文文)
|
集体备课 徐强老师:在试课中老师说得有点多,要以学生为主体,设置有效的学习活动放手让孩子们自己去探究。 钱慧老师:老师要及时评价,注意评价方式多样。 吴希希老师:课堂中没有书写环节,增加这个环节并书写展示,并出示评星标准进行激励。 陈新新老师:多给学生思考,怎么记字形。 |
|||||||
|
课题 |
|
课型 |
新授 |
课时 |
2 |
课次 |
1 |
|
教材 与 学情 分析 |
教材分析:本课包括五个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三个声母z、c、s和三个整体认读音节zi、ci、si,每个声母都有一副图,提示对应的声母形状。第二部分是声母和单韵母a、e、u的拼音练习以及三拼音节练习。第三部分是认读字词,学习一首儿歌。第四部分是z、c、s的书写格式。 学情分析: Z、C、S这三个平舌音,学生读起来有一定困难,教师可引导学生通过相关的字的读音来掌握Z、C、S的读音。 |
||||||
|
目标 与 重 难点 |
教学目标: 1. 学会认读Z、C、S三个声母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发音准确。 2. 学会正确书写Z、C、S三个声母。 3. 能准确拼读Z、C、S与单韵母组成的音节。 4. 认识5个生字,会读儿歌。 教学重点: Z、C、S三个声母发音和整体认读音节zi、ci、si的发音。 教学难点: 平舌音Z、C、S的发音。 |
||||||
|
教学 准备 |
多媒体课件、拼音卡片、小红花。 |
||||||
|
过
程
设
计 |
板块一、图片导入,学习新知 1.出示课件,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图片,说一说图片中的动物们在干什么? 2.学生发言,师生总结:大熊老师在上课,三只小刺猬在听课,蚕宝宝在吐丝。 3. 请同学们找一找,拼音宝宝藏在哪里? 师生总结:大熊老师黑板上写着“z”,刺猬的身形是“s”,蚕宝宝吐的丝是“s”。 4.学习发音 (1) 教师范读。 (2) 开火车读,纠错正音。 (3) 男生女生读。 (4) 用词语来识记 出示词语:紫色的紫,刺猬的刺,蚕丝的丝。 板块二、认识字形 读准了z、c、s,请同学们说一说有什么好办法记住z、c、s的样子呢? 它们长得像什么? 编儿歌:像个2字,zzz;半个圆圈ccc;半个8字sss。 2. 动手游戏 1. 观察字形。三个声母都写在中格,一笔写成。 2. 教师范写。请学生书空z、c、s 3.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展示学生的优秀书写。 板块四、认读整体音节 1. z、c、s遇上了i之后变成zi、ci、si的认读。 2.对比朗读; 声母 z
3.多样练习:齐读,指名认读,开火车读。 4.标调认读 |
||||||
|
作业 设计 |
必做题: 1.书写 z、c、s在拼音格的位置。 2.认读三种音节的拼读。 选做题:找一找生活中关于z、c、s的字母宝宝。 |
||||||
|
板书 设计 |
z
|
||||||
|
教学 反思 |
|
||||||
|
时间 |
10月14日 |
地点 |
四楼会议室 |
主持人 |
杨少卫 |
|
主题 |
《zcs》和《陀螺》集体评课 |
||||
|
简要过程 |
|||||
|
环节一:蔡文文和施晓婧老师开课。 环节二:吴希希老师和杨少卫老师评课,语文组老师集体评课。 一:吴希希老师评蔡文文老师的公开课《zcs》。 评课记录主持人兼教研组长发言。 蔡文文老师谈开课感受:新手上任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吴希希老师(评课):该课准备充分,教学环节一环紧扣一环,教学过程有层次性,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唯一不足的是教师讲得较多、学生发言较少。 徐强老师:给我的感受较为成熟,感觉很棒,不足之处是老师在教学时部分地方像带着学生走,导致后半节课上得有些闷。 海枝老师:上得很棒,值得学习。 平平老师:上课时有用上一些口令,便于孩子识记,上课状态很好。 二:杨少卫老师评施晓婧老师的公开课《陀螺》。 施晓婧老师谈开课感受:上课时自我感觉有出现一些问题,时间有些不够用,希望大家多多指教。 杨少卫老师(评课):选一个孩子的批注进行修改,课上读的时间不多。 徐强老师:本课是本单元的重点,应选取重点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做批注,用例句让学生自行做批注,再进行二次修改。 |
|||||
评课稿《陀螺》(杨少卫)
今天有幸聆听了施老师的公开课《陀螺》,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课上施老师那亲切的语言、自然的教态,扎实的教学功底和良好的语文学科素养,都很值得我学习。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精彩不断,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地方:
一、教学目标定位准确,重难点突出。
本节课施老师定位了四个小目标,其中重点教学第二、第三个目标,分别是:能在体会较深的地方作批注,并借助批注进行阅读;能借助表现心情的语句体会我心情变化的过程,准确合理,重难点把握准确。
二、教学方法多样,循循善诱。
教学内容由易到难,在上课前,施老师以谜语形式导入,引出孩子们感兴趣的课题——《陀螺》,接着教学本课容易读错的生字和重要词语,其次让学生们初读课文,思考文中讲了一件什么事?进而让学生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紧接着挑选重点片段让孩子学写批注,最后体会文中“我”的心情变化的句子,每个环节层层推进,帮助孩子深入理解课文。
教学批注注重引导,教会孩子们学会思考、并把体会写下来。施老师挑选了“好的冰尜儿尖部嵌一颗滚珠,转起来能增加许多妩媚”这个句子,很好地做了示范,将自己的思考过程展现给学生,带给学生启发:为什么用“妩媚”这个词呢?一般是形容人的,为什么用来描写陀螺?紧接着陈述自己的思考:“妩媚”这个词用得真好,原来它是用来形容女子姿容美好、可爱、柔媚的风格。现在用来形容陀螺转动的样子是那样的轻盈可爱,像一个女子跳舞似的。最后向学生们展示自己的批注:我曾经玩过陀螺,转动的样子真的非常优美,所以我感受得到“妩媚”的画面。施老师循循善诱,孩子们也学得很认真。
三、关注课后习题,让作业本进课堂。
施老师围绕课后习题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提高课堂学习效率。施老师的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教学目标紧紧围绕着课后习题展开,教学思路清晰,扎实有效。施老师充分利用课后习题和作业本这一优质资源,更好地帮助学生研读文本和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听了施老师的课,我在进行了以下思考,提出一点小建议:
我觉得课堂上孩子读得时间可以更多,课堂上应留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加深孩子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中,施老师始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允许学生自由选择、自由表达,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主权,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阅读感受,注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感受。
施老师这堂课重难点突出、思路清晰、教态自然、语言规范、读说结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我个人认为是一堂成功的课。
《z c s》评课稿(吴希希)
今天聆听了蔡老师执教的《z c s》课堂教学实况,与其说是评课,不如说是互相学习,今天蔡老师的课让我受益非浅。下面就这堂课,我谈一谈自己一些不成熟的看法,与各位老师共同交流。
《z c s》是一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学拼音”中的第二部分。课包括五部分内容。第一部分是情景图,以生动形象的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引出要学习的声母z c s。第二部分是声母z c s与表音表形图,并有zi ci si这三个音节和四声练习。第三部分是声母z c s的书写,用以指导正确描红。第四部分是声母z c s与单韵母a u的拼音练习。第五部分是图与相应的拼音词,用以看图练习读拼音词。教学的整个过程都让我深感到蔡老师在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各环节过渡自然、得体,教学环节一环扣一环。从蔡老师的教学中我看到了以下几大亮点:
(一)目标定位准确,体现层次性
本节课蔡老师精心设计了四个教学目标,目标定位准确、全面。这四个目标符合教学大纲对教学内容的要求,在整堂课中,蔡老师紧扣目标展开教学,目标设计和落实体现了层次性。从z
c s的读写,到zi
(二)情景创设,激发兴趣
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在这一节课中,蔡老师以生动形象的情景图贯穿教学,在图中有大熊老师黑板上写的“z”,刺猬的身形是“c”,蚕宝宝吐的丝是“s”,蔡老师利用情境图,把学习内容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努力创设一个充满生命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在实践中轻松愉快地学拼音,感受学习的乐趣。
(三)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习形式多样
蔡老师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拼音的兴趣。如用观察图片、编儿歌、创意记形、摆小棒等方法记住拼音的音和形。用儿童活泼好动的特点边拍手边唱儿歌再次强化记忆。教师始终用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组织课堂教学,营造了愉快的课堂学习氛围,让孩子们在看看、说说、想想、玩玩中学到了知识,真正体现了在“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乐,使用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克服了拼音教学的抽象、枯燥的弊病。
比如蔡老师在学习活动一中就设计了让学生进行创意记形,用铅笔等学习用品、手或者身体来摆出Z、C、S的形状,还用小棒摆一摆字母的形状等,让学生对拼音的形印象更加深刻,同时又增加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蔡老师执教的这节课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很多,这里就不再一
这些仅是我个人的不成熟见解,如有说得不当的地方,请各位老师给予指正。
《陀螺》教学反思
《陀螺》是部编版四年级上册的第六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文是儿童文学作家高洪波老师的一篇回忆性散文,它以陀螺为线索,主要叙述了作者童年时期爱玩陀螺,千方百计地想制作出一只出色的陀螺都没有成功,在生日时得到叔叔送的一只其貌不扬的陀螺,并在之后自己的陀螺战胜大陀螺的事情。课文用生动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陀螺的喜爱之情,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作者在游戏中的快乐。本文作者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
1、教学效果
本课围绕着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效果:
1.整体把握,理清思路
我从整体出发,让学生初读课文,出示几个问题,1.了解文中写了一件什么事。2.文章那几段是作者斗陀螺的感悟。3.作者的“快乐”和“自豪”是什么。通过让学生回答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总结出文中写出了陀螺的制作工艺和玩法——自己制作陀螺——叔叔送我陀螺——上街赛陀螺,从而让学生对文章的思路有个整体的把握。
2.赏析文章的语言美。
本文的以儿童的眼光和心理去观察事物、描写事物,字里行间充满了童真童趣。引导学生体会文中“我的陀螺个头虽小,却顽强得出奇!”“结果呢,大陀螺在这种立于不败之地的对手面前,彻底地溃败了”重点语句,让学生知道这几处都是运用了拟人的写作手法。本来陀螺是没有生命的,但是通过这样的写作手法,把陀螺写“活”了,好像陀螺也有了感受和意识,这样会使文章更生动、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小陀螺的喜爱之情。有了这样的体会,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文章的主旨。
3.结合亲身体验,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陀螺是我们儿童时期一种常见的玩具,通过引导学生交流在玩陀螺时的感受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情感,从一开始做不出一只出色的陀螺“乌云满布”的心情到陀螺战胜大陀螺时“快乐”与“自豪”的对比,让学生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更深刻地体会到玩具在儿童成长中的作用。
二、成功之处
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我觉得自己还是比较成功的,现在把成功的几方面总结如下:
1.始终将学生当作课堂的“主人”,以学生为主。
在教授本课时,我始终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分成几个互助小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按照文章的结构美、内容美、语言美等方面欣赏文章。
2.运用了多种学习方法,品读文章内容。
文章的具体学习中,我运用了多种的学习方法,例如圈点勾画法、自主合作探究的方法进行学习,学生们的积极性高,学习效果非常好。
3.注重朗读,在读中感悟作者情感,体会作者内心的变化。
我引导学生展开各种形式的朗读,通过读,找出表示作者心情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对比,让学生体会作者的心情变化,进而体会到陀螺带给作者的快乐与自豪。
三、不足之处
本课的不足之处是课前准备资料不足,应让学生多查查有关陀螺的资料,了解陀螺这种游戏的起始,课前应布置让学生玩一玩陀螺,感受玩陀螺的心情变化。
四、改进措施
如果重上这节课的话,我会先布置同学们查查有关陀螺的资料,让学生们对陀螺有深刻的了解,让学生们在课前玩一玩陀螺,说一说玩陀螺的心情,我也会查找一些有关陀螺的图片,让学生对陀螺有一个形象的认识,相信这样的课堂,才会更加完美。
成功之处:首先用开火车形式复习了之前学过的声母,从复习拼音入手,增强他们的信心,让他们对今天所学的内容感兴趣,愿意去探究。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利用情境图,让孩子说说图上的内容,引出学习内容。把学习内容和生活情有效地整合起来,既有利于学习拼音,帮助记忆字母的音和形,又增强了学习兴趣,让孩子们很感兴趣,课堂上始终保持高涨的兴趣。其次,采用多种方式教法多样,识记字母,教师去编顺口溜或者让学生自己去思考。让读的方式多样,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领读、开火车读、比赛读、随机点读……让学生在兴致勃勃的发音练习中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既加深了学生对字母的印象,又解决了他们“学得快,忘得快”的问题,学生的学习兴趣立刻被激发了起来。自主识记字形,孩子们通过看口型猜字母,用手、文具、线摆一摆字母,用自己的手和身体的动作表示一下字母等,不仅帮助学生记忆字形,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情感都得到升华。
不足之处:一年级的孩子很受师的表扬,在课堂上,孩子们发言积极,要为他们竖大拇指,通过热情的语言来激励:“你真聪明、声音真响亮、你坐的端正,听得也认真、你的反应真快、你真勇敢……”书写字母的时候:“你书写真认真,你的字母真漂亮” “哇,你真了不起!比老师写得都好。”加上一个大拇指,一个个鼓励的、赞赏的近乎夸张的表情,这些赞赏时时撞击着学生无拘无束的心灵,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愉悦。在这样的激励之下,孩子们更高兴了,也更愿意学习了,营造轻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教师在这方面做的不够,所以导致孩子最后没有勇气去回答问题另外对学生的发音一直不到位,还需要多示范,多指导。
改进措施:加强学生的基本训练,习惯养成教育还要加强,如抬头听课,张嘴读书,手不乱动等行为习惯。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