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天然老师《小数除法的应用》教案
(2015-12-21 10:15:05)分类: 数学组校本培训 |
小数除法的应用
课题 |
解决问题 |
课型 |
新授课 |
||
设计说明 |
1.给学生留足合作、交流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的过程。 为了让学生对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经历一个观察、对比、分析的过程,本设计主要以小组交流的方式组织教学活动,这样既能给学生一个独立思考的机会,又能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通过观察、分析、比较、讨论等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给学生提供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和学习数学的价值。 2.关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要使“进一法”和“去尾法”的运用对他们来说没有任何难度。教学中设计了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说一说“进一法”和“去尾法”在生活中的应用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刻地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可以回归生活这样的理念。 |
||||
学习目标 |
1.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2.会解决有关小数除法的简单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会小数除法的应用价值。 |
||||
学习重点 |
灵活选择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
||||
学习难点 |
能结合实际情况用“进一法”和“去尾法”取商的近似数。 |
||||
学习准备 |
教具准备:PPT课件 |
||||
课时安排 |
1课时 |
||||
教学环节 |
导案 |
学案 |
达标检测 |
||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课。 |
1.说说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这节课我们一起应用以前学习的小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问题。(板书课题) |
1.自由交流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求商的近似数的方法。 2.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
1.计算下面各题。 5.6×2.4÷7.2 =13.44÷7.2 ≈1.87 6.3÷1.4-1.4 =4.5-1.4 =3.1 6.8÷1.7÷0.16 =4÷0.16 =25 9.08-86.4÷24 =9.08-3.6=5.48 |
||
二、讨论交流,探究新知。 |
1.教学例10(1),探究“进一法”。 (1)出示例10,交流题中的数学信息,理解题意,独立列式计算。 (2)组织学生汇报解题过程 (3)引导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4)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讨论并交流:结果是小数,这与实际相符吗?应该怎么办? (5)组织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6)教师小结 根据实际情况取近似数时,不管省略部分首位上的数字是多少,都像前一位进一的这种方法,叫做“进一法”。 2.教学例10(2),探究“去尾法”。 (1)引导学生读题、审题,分析题目,并列式计算。 (2)讨论:A礼盒数能用小数来表示吗? B用“四舍五入”法取近似数是17,那么丝带够吗? (3)师生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4)教师小结。 像这样,无论整数个位后面的数是几都得舍去,这种取近似数的方法叫做“去尾法”。 3.生活中什么时候要用“进一法”?什么时候要用“去尾法”? 4.回顾解题方法,师生共同总结。 |
1.(1)学生按老师的要求完成。 (2)学生汇报计算结果。2.5÷0.4=6.25 (3)学生交流发现:计算出的瓶子的个数是小数。 (4)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5)汇报,互相补充。 A. 需要的瓶子的个数应该是整数。 B. 6.25≈6,需要6个瓶子。 C. 6个瓶子只能装2.4㎏,需要准备7个瓶子。 (6)总结交流,明确方法。 2.(1)学生按要求完成。 25÷1.5=16.666…(个) (2)学生交流明确:礼盒数不能用小数来表示。经计算这些丝带不够包装17个礼盒。 (3)探讨后明确:根据本题的实际情况,这里不管小数部分是多少都要舍去,取整数16。 3.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说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 4.在解决实际问题时,一般情况下我们使用“四舍五入”法求商的近似数,特殊情况下使用“进一法”和“去尾法”,但是不管用什么方法,我们都要根据实际情况来求商的近似数。 |
2.25千克花生米可以榨油8 kg,照这样计算,60 kg花生米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60÷25×8=19.2(千克) 或8÷25×60=19.2(千克) 答:60千克花生米可以榨油19.2千克。 3.某粮店要运69吨大米,用载重4.5吨的卡车至少需要运几次才能全部运完? 69÷4.5≈16(次) 答:至少需要16次才能全部运完。 4.做一件上衣用布1.8米,现在有41.2米布,最多可以做多少件上衣? 41.2÷1.8≈22(件) 答:最多可以做22件上衣。 |
||
三、巩固练习。 |
完成教材41页7题、8题。 |
学生独立解答,并在小组内交流,汇报解法,集体订正。 |
教学过程中老师的疑问: |
||
四、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
1.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布置作业。 |
1.交流自己本节课的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
|||
五、教学板书 |
解决问题 求商的近似数 “四舍五入”法:25÷1.5≈16.7(保留一位小数) “去尾法”:25÷1.5≈16 “进一法”:25÷1.5≈17 利用求商的近似数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选取正确的方法求近似数。 |
||||
六、教学反思 |
本节内容学生不容易掌握,会受前面所学“四舍五入”法求近似值的影响。可能会“不知所措”。“进一法”和“去尾法”是不同于“四舍五入”法的求近似值的方法。本节课中要让学生明白“进一法”和“去尾法”是解决实际问题时根据实际生活需求求近似值。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始终贯彻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的理念,采用导学自主模式,注重给学生创设生活中的情景,把数学教学融入生活中去,两道例题完全放手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出现问题及时点拨和引导,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中自由交流,激发学生热情参与。在学生初步感知“去尾法”、“进一法”的方法后,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加深理解,同时又找了一些比较贴近生活的题让学生独立解决。 教师点评和总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