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0001~0500 |
六.家谱文献:
1.家谱:
上海云间丁氏谱一卷,(民国)丁佩撰,民国年间武进陶氏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江苏濡须苏南丁氏宗谱十六卷,(清)丁大年修,清光绪七年(公元1881年)五果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溧水丁氏宗谱二十卷,(民国)丁存泰纂,民国十年(公元1921年)继善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溧水县东屏乡蔴山村。
江苏丰县丁氏谱序一卷,(民国)丁敬尚纂,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兴县套楼乡谢集村。
江苏泗阳县丁嘴支老长房丁氏族谱七卷,(民国)丁明绸、丁明森三修,民国二十三年(公元1934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泗阳县三庄乡尤圩村。
江苏淮安山阳丁氏族谱,(清)丁晏重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81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吉林大学图书馆。
江苏江都丁氏族谱二卷,(民国)张为汇纂辑,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江苏省镇江市博物馆。
江苏南通丁氏宗谱三十卷,(清)丁邦球重修,清道光五年(公元1825年)裕昌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七卷、第三十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南通市图书馆。
江苏镇江丁氏族谱六卷首一卷,(清)丁治寅主修,清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留余堂木刻活字印本六册。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
江苏镇江丁氏家谱,(清)丁立中纂修,稿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杭州市图书馆。
江苏丹阳东门丁氏十三修族谱二十六卷,(民国)丁绳祖、丁允和等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世贤祠木刻活字印本三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常州丁氏宗谱四十六卷,首六卷,(清)丁儒南、丁楚英重修,清光绪十年(公元1884年)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三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毘陵丁氏宗谱二十四卷,(清)丁金叙、丁振刚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
江苏常州丁氏重修宗谱,著者待考,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三卷、第十七卷、第十九~二十四卷。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董村丁氏宗谱,著者待考,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四卷下册。现被收藏在江苏省常州市图书馆。
江苏常州丁氏家乘八卷,(清)丁增德、丁应骐等纂修,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江苏常州毗陵丁氏族谱十二卷,(民国)丁坤朝等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双桂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无锡南塘丁氏真谱十卷,首一卷,世系表十卷,(民国)丁锡镛主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铅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江苏无锡丁氏宗谱二十卷,(民国)丁福联重修,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双桂堂铅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苏州大学图书馆。
浙江杭州丁氏谱牒一卷,著者待考,清朝年间丁氏嘉惠堂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萧山萧南历墅湖丁氏宗谱六卷,(清)丁仕蛟、丁仕彪撰,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瑞松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萧山丁氏宗谱十卷,首一卷、末一卷,(清)丁起鹏等修,清道光二十七年(公元1847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萧山丁氏宗谱,(清)丁朝栋等纂修,清光绪三十三年(公元1907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萧山丁氏家谱十二卷,(民国)丁南生主编、丁峙白等编,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敬爱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河北大学图书馆、美国。
浙江奉化丁氏宗谱六卷,(民国)方汝济纂修,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奉化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湖州乌镇丁氏族谱一卷,(清)丁寿祺重修,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辽宁省图书馆。
浙江新昌彩煙丁氏宗谱十二卷,(清)丁承瑞等纂修,清乾隆三十六年(公元177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十一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新昌彩煙丁氏宗谱十二卷,(清)丁友贞、丁祖宪纂修,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宁波市天一阁文物管理所。
浙江新昌彩煙丁氏宗谱十四卷,(民国)丁志贤、丁绍荣编辑,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二卷、第四卷、第六~八卷、第十一~十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新昌县文物管理局。
浙江新昌南洲丁氏宗谱十二卷,(民国)丁明盛征修,民国七年(公元1918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十二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新昌县文物管理局、浙江省嵊县明山乡许宅村。
浙江上虞夏湖溪丁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丁达先修、丁耀南纂,清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瑞松堂木刻活字印本十六册。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夏溪丁氏宗谱二十一卷,首一卷、末一卷,(民国)丁渭封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瑞松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浙江省图书馆、四川省图书馆。
浙江上虞虞东丁氏宗谱四卷,(民国)丁银北等编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承德堂铅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浙江嵊县剡西丁氏宗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六年(公元1880年)留余堂木刻活字印本二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浙江蘭县丁家村丁氏宗谱六卷,(民国)童辉、丁懋得重纂,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圣山乡。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三十六卷,(民国)丁文达、丁只玉续修,民国二十四年(公元193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毛良坞乡东岭村。
浙江常山丁氏宗谱六卷,(民国)徐燮重修,民国三十六年(公元1947年)木刻活字印本,缺第二卷、第五卷。现被收藏在浙江省常山县青石乡丁家村。
安徽徽州丁氏世宗谱,著者待考,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绩溪县横坞乡。
安徽枞阳枞川丁氏宗谱十二卷,(清)丁子固等纂修,清光绪十九年(公元1893年)刊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图书馆。
安徽怀宁丁氏宗谱七卷,首三卷、末一卷,(清)丁佐廷等修,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松兆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人民大学图书馆。
安徽怀宁丁氏族谱一百一十卷,首三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缺卷首、第一卷、第三卷、第十四卷、第二十四卷、第五十三卷、第六十~六十二卷、第七十九卷。现被收藏在安徽省安庆市图书馆。
安徽蒙城蒙邑丁氏家谱八卷,首二卷,(民国)丁化南、丁企辉等重修,民国九年(公元1920年)福萃石印馆石印本十册。现被收藏在河北大学图书馆。
福建连江齐阳丁氏族谱一卷,(民国)丁美元续修,民国四年(公元1915年)稿本。现被收藏在福建省连江县档案馆。
泉州丁氏族谱,(明)丁儀等修,泉州丁氏手抄本一册。现被收藏在福建省图书馆。
山东丁氏族谱四卷,(清)丁元爵、丁研书等续修,清道光二十一年(公元1841年)木刻活字印本四册。现被收藏在日本、美国。
山东丁氏族谱十二卷,(清)丁麟、丁世佳纂,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人民大学图书馆、南开大学图书馆、辽宁省图书馆、吉林大学图书馆、哈尔滨师范大学图书馆。
山东棲霞丁氏谱书一卷,(民国)丁奎五纂,民国三十年(公元1941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棲霞县官道乡河崖村。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五十四卷,(清)丁懋五重编,清咸丰七年至十年(公元1857~186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一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国家图书馆。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八十二卷,(清)丁聊羽等修,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山东省日照市图书馆、美国。
山东日照丁氏家乘九十三卷,(民国)丁文玞编,民国十五年(公元1926年)上海铅印本二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上海市图书馆。
河南永城丁氏族谱四卷,(民国)丁卓牵纂,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石印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永城县马牧乡。
河南郏县丁氏家谱,著者待考,手抄本。现被收藏在河南省郏县吴寨村。
湖北新洲丁氏宗谱七卷,(清)丁传熙编,清同治末年(公元1875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新洲县三店镇竹园村。
湖北宜昌县白菓园丁氏族谱一卷,(清)丁朝品补修,清同治五年(公元1866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宜昌市档案馆。
湖北咸丰丁氏族谱一卷,(民国)丁德善撰,民国三十五年(公元1946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湖北省咸丰县档案馆。
湖南上湘丁氏族谱四卷,(清)丁文斐、丁文仕纂,清乾隆三十年(公元1765年)木刻活字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注:该族散居湘潭、湘乡等地。
湖南丁氏五修族谱十五卷,(民国)丁文乐、丁广文等纂修,民国十四年(公元1925年)济阳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广东省中山市图书馆。
湖南丁氏六修支谱十一卷,首四卷,(民国)丁流琪、丁流峻等修,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应北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第一~三卷。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上湘北门丁氏续修族谱八卷,首三卷,(清)丁仙姿修、丁鹤立、丁鹤喧辑,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梦松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上、中、下册。现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
湖南湘乡横洲润丁氏五修族谱二十六卷,(民国)丁氏合族修,民国十六年(公元1927年)济阳堂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第一卷、第三~四卷、第六~七卷。现被收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图书馆、湖南省图书馆。
四川合川丁氏族谱,(清)丁树诚纂,清光绪二十二年(公元1896年)修,民国二十一年(公元1932年)增补石印本一册。现被收藏在重庆市图书馆。
四川仪陇丁氏宗谱一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六年(公元1846年)重修,清光绪年间手抄本(残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仪陇县档案馆。
四川宣汉丁氏族谱一卷,著者待考,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四川省宣汉县五宝乡二村。
甘肃庄浪丁氏三代宗亲族谱,(清)柳鑑纂修,清光绪十三年(公元1887年)手抄本。现被收藏在甘肃省庄浪县刘庙乡丁家山。
江苏丹阳东门丁氏十三修族谱二十六卷,(民国)丁允和纂修,民国戊子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丁氏八修族谱六卷,(清)丁治寅主修,清光绪三十四(公元1908年)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丁氏族谱十二卷,丁研书总纂,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毗陵丁氏宗谱二十四卷,(清)丁禹河主修,清光绪乙巳年(公元190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江苏无锡丁氏宗谱二十卷,著者待考,民国十八年(公元1929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浙江虞东丁氏宗谱,(民国)丁孔培主修,民国乙丑年(公元1925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常德丁氏族谱十九卷,首卷上、下册,(民国)丁华甲纂修,民国二十七年(公元1938年)木刻活字印本。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湖南昭阳龙山丁氏族谱,(民国)丁秀峰等修,民国二年(公元1913年)修刻本十二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安徽怀宁丁氏族谱,(现代)丁治安等修,1999年铅印本三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丁氏族谱十四卷,首卷上、下册,著者待考,民国三十七年(公元1948年)济阳堂铅印本十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宁乡宁乡人里衡丁氏族谱九卷,首一卷、末一卷,著者待考,民国甲子年(公元1924年)广大堂木刻活字印本八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万载沙桥丁氏族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六年(公元1890年)木刻活字印本十册,缺第五~六卷。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丁氏六修支谱十一卷,首四卷,著者待考,民国十三年(公元1924年)应北堂木刻活字印本十五册。现被收藏在中国家谱网站。
2.家规十二戒:
一戒忤逆不孝:
五行之属三千,而罪莫大于不孝忤逆者。又不孝之甚者也,非独惰四肢、好货财、私妻子、好勇断、狠以危父母而已,甚且詈骂反稽、侧目横视、大仗不走、小仗不受,及亲亡不哀、停丧不葬、种种罪孽、殊难发指。族若有此,其会同公处治也何疑。
二戒居丧嫁娶:
嫁娶吉礼也,居丧凶事也。人子居丧,方将哀苦之不暇,何忍寓吉于凶乎。彼乘丧嫁娶者不过图占便宜,因之反凶为吉吁,亲骸未冷,而敢议及婚姻,是诚天地间之忍人,古今来之罪人也。吾族决不可出此。
三戒无故出妻:
律有七出,犹有三不出之条。况妇人一出不犯而顾可出之乎。乃世有为家贫而出者,不思糟糠之妻,不下堂之谓何也。有嫌貌陋而出者,不思娶妻在德,不在色之谓何也。更有夫恋私交,而欲出此以就彼者,不思谋人田地水推沙、谋人妻子不成家之谓何也。吾族务端刑于之好,勿生轻弃之心。
四戒婚姻转房:
转房一说,渎伦甚矣。明明兄嫂而弟或妻之,明明弟妇而兄或妻之,耻孰甚焉,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即不幸有既娶,而夫死者无子女牵连,再醮与否,听妇立誓,不得强逼,亦不得阻当。有聘定而子妖故者,其女任伊父母另选名家,无生凯觎,永绝转房之羞,深为吾族之戒。
五戒聘定悔盟:
婚姻誓同山海,问名之后,千金不移。今之联渊者,每于男女甫一周两载,便凭媒说合,传庚聘定,迨桃夭及时,或憎翁家穷苦,或嫌郎婿痴愚,捏端翻悔,构讼连年,此非受儿女实以戕儿女也。纵欲择配,须当慎之于始,至若悔之于后,徒属滋事耳。吾族以为何益。
六戒有子娶妾:
人生一夫一妇,同偕到老,何等爽快。至于妾,不得已也,为无子也。乃亦必年至四十而始娶。今有少年浮荡之子,逞其富豪,一娶不已、而再娶三娶,只图取乐于目前,不顾滋累于后日。讵知嫉忌之心,妇女为甚。夫存则妻妾争宠,夫亡则嫡庶争权,任你丰裕家质,弄得残败方休。况为妾者,每多少艾娇姿,而防闲不密,以致中媾贻羞者比比然也。吾族其各慎之。
七戒牝鸡司晨:
妲己用而商亡,骊姬宠而晋乱,无他,牝鸡司晨故也。从古夫为妻纲,乃巍然一丈。夫岂可假权于妻,而俯仰是随乎。总由平时不御以礼,而狎亵过甚始也,挟恩恃爱,继则作势拿班,主不由夫,而为所欲为,从之不可,远之不能,家道于以颠倒错乱,而有不为家之索者几希。吾族切勿使妇女擅权专制门户。
八戒同姓为婚:
礼同姓百世不通婚,厚别也。是以昭公娶吴,贻议千古,楚南陋习,尝有蹈此者。畏人议乃解之曰,同姓不同宗。夫宗者姓之所自始也,姓既同矣焉,有宗不同之理乎。吾族原无二姓,务宜谨守同姓不婚之礼。
九戒嗜酒好色:
酒以合欢,色以传后,非可以纵欲败度也。今人迷溺于中,日饮狂乐以移其性,日即温柔以荡其情,惹事招非,而不顾家破身亡,而不悔清夜以思,何为也者。孔子曰,不为酒困,又曰戒之在色。而嗜之好之,其违圣训也多矣。如之何不戒。
十戒开场赌博:
呼掷一笑千金,人故迷而不悟,不知娱想他人财物,却虚自己囊中,一人于此,始则荒时废事,终必败产荡家。吾族若有此辈,父兄先治以家法,再蹈前辙,送诸公庭究惩。
十一戒健讼干求:
立身行己,务宜正直端方,奈何今人以告状为手段,以希宠为身荣。对人说出几多虚情昧语,当官作出几多巧计机关,今日见官、明日求府,不知作出几多卑躬屈节、行出几多附势趋炎,试问关甚紧要,胡乃甘心于灭天理丧名节以至此也,如之何不戒。
十二戒贪嗜洋烟:
洋烟(指鸦片)造自西洋,流毒中国,为害最深。世有贪食之辈,唆耸朋友,谓烟可以治气疾而提精神,可以却风寒而疗暑湿,可以款亲朋而交官宦,始以烟劝,继以烟就,终以烟迷,引诱子弟偏多,无瘾遂成有瘾,呜呼,一食烟而为官为干者,则荒其政事、废其诗书矣。为农工商贾者,则惰其操作、绝其生路矣。渐至抛家失业,而烟不除,妻鬻子卖,而烟不除,甚而流落不堪,或为娼盗,玷辱祖先,以致人人痛憾,悔之晚矣。我族后人毋入迷途,永行正业,是则吾人之所厚望也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