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分类: 0001~0500 |
0268 怀[懷、褱、褢,读音作huái(ㄏㄨㄞˊ)]←相关的满文、蒙文显示不出来者,请安装《圆点满文印刷体字库》、《蒙文标准字库》。
一.姓氏用字:
二.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无怀氏,出自上古无怀氏部落,属于复姓省文简化为氏。
据史籍《姓氏考略》记载,上古时期,中原地区有个氏族部落叫无怀氏,其部民风淳朴,人民安居乐业,“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这实际上是一种古代理想社会的状况描述。
据说,怀氏就是该支无怀氏族人的后代,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周文王姬昌后代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西周初期,周武王封文王子叔虞于分封于唐国,把商族遗民“怀氏九宗”也赏赐给他做臣民,怀氏九宗的后代就是怀氏,安置于怀邑(今河南武陟),并告诉叔虞对待与戎族杂处的夏遗民要“启以夏政,疆以戎索”,即在推行政令时要顺应夏人的习俗,疆理土地则要适应戎人的成法。
后来姬叔虞被改封迁至晋邑以后,怀邑成为郑国之邑。在叔虞的族人中,有些人就取原封邑名称作为姓氏者,称怀氏,史称怀氏正宗。
怀氏族人大多尊叔虞为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大夫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郑国有一大夫被封于怀邑(今河南武陟),史称怀伯。
在怀伯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封邑名称为姓氏者,称怀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子姓,出自春秋时期宋国始祖微子启后人的封地,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据史籍《中国姓氏大全》和《路史》记载,春秋时期宋国始祖微子启的后人中,有以怀为氏者,意为怀念先祖,始有子姓怀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楚怀王的后裔,属于以先祖谥号为氏。
据史籍《汉书·高帝纪》记载,刘邦建立汉朝后,曾下令把楚国的昭、屈、景、怀、田五姓公族迁于关中地区,怀氏为楚国楚怀王后裔大族。
在楚国历史上有两个楚怀王,一个是战国时期楚怀王熊槐,被骗客死在秦;另一个就是秦朝末期的楚怀王熊心,初被项羽立为楚,旋即被尊为“义帝”,是“亡秦战争”的精神领袖,后为项羽称霸西楚,将其谋杀。
楚国怀氏家族,源出战国时期楚国君主楚怀王的后裔子孙。
楚怀王熊槐,是著名的战国末期楚国君主,公元前328~公元前299年在位,是楚威王熊商之子,楚顷襄王熊横之父。
楚国本来是六国中的强国,拥有强大的国力,但楚怀王贪婪成性,屡次中秦国相张仪的计谋,得不偿失,本来楚国与齐国是坚定盟友,却背齐投秦,把楚国的国力耗尽。
楚怀王在位时贪令智昏,任用佞臣令尹子兰、上官大夫靳尚,宠爱南后郑袖,排斥正直的左徒大夫屈原,致使国事日非。周郝王姬延二年(楚怀王十六年,秦惠文王嬴驷后元十二年,公元前313年),秦国宰相张仪欺骗楚怀王,要其以断绝齐国之交换取秦国割让六百里商于之地,楚怀王中计,便不顾屈原的反对而与齐国断交。不料之后只得了六里地。
楚怀王恼怒不已,遂发兵进攻秦国,却被秦军大将魏章大破于丹阳,楚怀王再召集全国的部队发动进攻,又惨败于蓝田,其后在周郝王四年(楚怀王十八年,秦惠文王后元十四年,公元前311年),秦国乘楚军败后疲软之机攻取了楚国召陵,楚军抵挡不住,三战皆败。
周郝王十六年(楚顷襄王元年,秦昭襄王赢稷八年,公元前299年),秦军在连续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之后,秦昭襄王约楚怀王在武关(今丹凤东武关河北岸,与函谷关,萧关,大散关共称“秦之四塞”)会面。楚怀王又一次不听大夫屈原、昭睢等的劝租,自负地前往武关,结果在武关会议上秦昭襄王胁迫楚怀王割地,楚怀王不肯,于是被扣留在秦国不得归。楚国人遂立太子为王,是为楚顷襄王。楚国从此走向没落之途。
周郝王十八年(楚顷襄王三年,秦昭襄王十年,公元前297年),楚怀王终于找到机会逃走,但秦国人随即封锁了通往楚国的所有道路,楚怀王只好逃到赵国,赵惠文王赵何却不敢收留他,于是楚怀王只好再逃往魏国,却在途中被秦国追兵捉回。
周郝王十九年(楚顷襄王四年,秦昭襄王十一年,公元前296年),楚怀王在秦国病逝,秦昭襄王令人把其遗体送还楚国。当时“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楚顷襄王为父亲上谥号为“怀”,史称“楚怀王”。
在楚怀王的后裔子孙中,多以先祖谥号为姓氏,称怀氏,为楚国五大贵族姓氏之一,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将领斡鲁纳台·怀都,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蒙古族怀氏,源出著名元朝将领斡鲁纳台·怀都。
斡鲁纳台·怀都,公元?~1279年待考,蒙古族,是蒙古斡鲁纳台部人。
元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春季,斡鲁纳台·怀都奉命从哈必赤讨平李璮叛乱,在农历7月,他在济南追杀李璮。元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斡鲁纳台·怀都率军南征,在襄阳击败宋军。元至元九年(公元1272年),斡鲁纳台·怀都在樊城与宋军撕杀中斩宋军大将韩拨发,而后攻克安徽安庆,驻守镇江,之后连取苏州,直至福建,所战皆捷。后官至镇国上将军、浙东宣慰使。
元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斡鲁纳台·怀都病逝于处州(今浙江丽水)。
在斡鲁纳台·怀都的后裔子孙中,有在明朝初期取先祖名字为姓氏者,汉化称怀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出自清朝时期满族叶赫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叶赫氏,源出女真扈伦纳喇部,通古斯语为“Hulunnara”,汉义“盔顶”,本河流名称,故居辉发(今吉林柳河、辉发河以及沙河下游,桦甸、辉南一带)。
明朝初年,居于松花江大折弯地区的蒙古土默特部的一个分支纳兰部(那剌部)的酋长土默特·星根达尔汉率军灭了扈伦纳喇部,兼并其民众,迁徙至叶赫河岸后改为叶赫部,以部为氏,满语为Yehe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叶赫乡南部),其分支即有那拉氏,满语先为Nara mongu,后称Yehenara Hala,即叶赫那拉氏。
清朝晚期以后,满族、蒙古族叶赫氏、那拉氏、叶赫那拉氏多冠汉姓为怀氏、何氏、叶氏、那氏、纳氏等。
得姓始祖:姬叔虞、怀伯、微子启、熊槐(楚怀王)、斡鲁纳台·怀都。
三.各支始祖:
资料有待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