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0948 姓氏略考-麦姓-姓氏渊源

(2009-11-12 20:49:54)
标签:

杂谈

分类: 0501~1000

0948 [,读音作mài(ㄇㄞˋ)]

 

.姓氏用字: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春秋时期齐桓公封麦丘邑人于麦丘,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春秋时期,齐桓公姜小白行猎,追逐一只白鹿到麦丘邑(今山东济南商河),遇到一位龙钟老态的麦丘邑人

齐桓公下得车来,问道:“老人家,您年纪多大了?

老人回答说:臣,年八十三岁了。

齐桓公高兴地说:太好了,这么长寿呀,就凭您的长寿来给寡人祝福吧。

麦丘邑人便举杯进酒,拜了又拜。说:使吾君长寿,金玉是贱,人民是宝。意即祝我们的君王长寿,不要把金玉当回事儿,而应把人民当作真正的宝贝。

齐桓公说:你祝的好哇!寡人听受了。极高的德行不会单独出现,好话也不会单独一句,老人何不再祝一下呢?

麦丘邑人捧杯进酒,拜之又拜,说:“使吾君好学士,而不恶问;贤者在侧,谏者得入。“意即敬爱有学问的人,要耐心向他们请教;贤臣在身边,能正言规劝君王的人就能来!

齐桓公高兴地说:好极了,寡人听受了,看来我是碰到大德之人了,请老人家再祝一下如何?

麦丘邑人又捧杯,拜之又拜,说:无使群臣百姓得罪于君,无使吾君得罪于群臣百姓!

齐桓公听后不高兴了,说:这句祝词比不上前两句好,老人家请你改变这句话。

麦丘邑人流下了眼泪,说:愿君仔细考虑,这个祝词还在前两句之上呢!儿女被父母怪罪,可以让姑母叔父求情,而让父母不再记恨,父母还能原谅;臣下被主上怪罪,可以让主上的亲近左右求情,而让主上不再记恨,主上还能原谅。但如果主上得罪了广大老百姓又会是什么后果呢?过去夏桀商汤被老百姓怪罪,殷纣王被周武王怪罪,这都是主上不能被臣下怪罪的例子,他们是无法谢罪的,而且到今天也没听说被原谅过。这段话之厉害,等于给统治者以严重的警告,要他们从自己不被推翻的长远计,不要与看似无能无力的广大老百姓为敌,否则他们的下场会与地一个个被杀死也不被原谅的暴君一样。

齐桓公明白了,感叹地说:我仰仗国家的福气和先祖的保佑,今天得到了您这样一个人才!遂把麦丘邑人扶上车,亲自为他驾车回朝,并在朝庭上行了封官之礼,将麦丘邑赐封给麦丘邑人,由他主持地方事务。

麦丘邑人遂被称作麦丘老人,他的“三祝三谏“所体现的民本思想弥足珍贵。麦丘老人的子孙后代自此后以麦丘为姓氏,称麦丘氏,后有省文简化为单姓麦氏者,世代相传至今;亦有仍用麦丘复姓者。

 

 

 

第二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西汉王朝开国将军韩信之后,属于避难改姓为氏。

西汉初立,大将军、齐王韩信因功高震主,被汉高祖刘邦借吕后之手谋害,累及韩氏九族,其族人四散逃命。

传说,逃难途中,有人因渡河而幸免于难者,遂以谐音字“何”而易韩改何,称为何氏。有的因躲入麦田幸免于难者,而易韩改麦,称麦氏,世代相传至今。

至今仍有民间传说:韩、何、麦三氏同宗。

 

 

 

第三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西汉初期汉景帝后裔,属于以封爵称谓为氏。

西汉王朝中期,汉武帝刘彻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封其弟刘昌为麦侯,居麦邑,地属琅琊郡。

在汉麦侯刘昌的后世子孙中,有以先祖爵号为姓氏者,称麦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四个渊源:源于姓,出自西周时期酿酒官名,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麴,本是酿酒的主要原料,即俗称的酒粬。在西周时期,“麴”成为掌管酿酒业的官名,世袭此职的人便以麴为姓氏,称麴氏,世代相传。

另至东汉末期,有大臣鞠谭的儿子因避难改姓为麴,他的后世子孙亦称麴氏。

据文献《麦氏族谱》记载:“余家麦氏之谱,或问姓从何来?曰:去曲为麦。”

到了西晋朝时期,有大臣麴允,浙江处州府松阳人,官居右仆射(丞相),与游氏世代为豪门大族。后逢“五胡之乱”,为避战乱,携亲属二十四户去“匊”改为“麦”氏,迁往始兴郡百顺里居住(今广东南雄),遂逐渐生息繁衍一支麦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五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隋朝时期著名战将何饶丰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该支麦氏出自何氏,源自隋朝时期何饶丰之后,因隋文帝杨素赐姓而改为麦氏。

据文献《麦氏族谱》记载:“至隋有铁杖者,东征辽东,屡立战功,仕至石屯大将军,其日行百里,吃麦三斗,贤孙三才皆以仕官。”

在隋朝时,铁杖之父,姓何,名曾唯。中年生二子:长子何饶丰,号铁杖,次子何饶瑞。

何铁杖骁勇有膂力,隋朝开皇年间官车骑将军,跟从杨素北征突厥,每作战捷足先登,因屡立战功,隋文帝问其愿任何职,何铁杖答说:“愿能日食斗麦足矣!”隋文帝大笑,遂赐称号为“麦”,时人皆称其麦铁杖

麦铁杖后来并成为隋朝开国元老,功绩显著的大将军,晋升柱国(司马),为政法令严明。不过,麦铁杖之弟何饶瑞仍姓何。

麦铁杖成为岭南麦氏始祖,麦铁杖之子以父称号为氏,称麦孟才。麦孟才性格刚烈果断,有其父麦铁杖的风范,官至武贲中郎将,他的后裔子孙相传姓麦,称麦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六个渊源:源于回族,出自源时期西域来华人之后,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回族中的麦氏,取自先祖经名首音的谐音汉字。

阿拉伯语“麦术丁”(Maisad-Din),可译作“麦述丁”、“买述丁”等,故有以“麦”后“买”为汉姓者,称麦氏、买氏。

在元朝时期,有任中书亭章政事的麦术丁(麦述督丁)和任义乌县达鲁花赤(地方军政长官)的麦述丁等。

现今,回族中“麦”经名仍在使用,如“麦扎儿”。麦氏回族主要分布在中国西北地区。

 

 

第七个渊源: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莽佳氏,亦称迈佳氏,满语为Manggiya Hala,世居盖州(今辽宁盖州),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莽氏、麦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得姓始祖:麦丘邑人、韩信、刘昌、麴允、何饶丰(麦铁杖)

 

 

 

.各支始祖:

麦铁杖家族世系:

鼻祖何曾唯:生于齐梁间居始兴百顺里夫妻好善晚年得子,墓葬大水迳龙形。妣梁氏。墓葬象形。生二子:何饶丰(麦铁杖),何饶瑞(字良谟,葬大水迳牛形上穴。妣曾氏,子未详待考)。

始祖麦铁杖:讳饶丰,字良韬,号铁杖,小字寿生,以号行,生梁大同四年戊午正月初七午时,终于隋大业八年三月十七午时寿七十五岁。赐葬百顺里冲天凤形庚向。夫人冯氏、伊氏与公合葬。一作许氏江西布政之女,当时无布政官大误。又作甘氏、区氏葬海螺形。一作公生于梁中大通及陈大建间者与传不合。曲江县谱载公墓韶石,黄文通载公墓在百顺里仁山下,府邑志无仁山名非以旧谱为正。生三子:麦孟才、麦仲才、麦季才。

二世麦孟才:字智棱,妣朱氏。葬大水迳仙人现掌形。生一子:麦秀明。

麦仲才:字智秩,隋正议大夫,葬大水迳海螺形上穴。妣黄氏,葬下穴。生二子:麦民业、,麦世平。

麦季才:字智和,隋正议大夫,葬大水迳山牛山右虎形。妣刘氏,葬百顺里尖冈咀。嗣子待考。

三世麦秀明:字翼亭,妣冯氏。生二子:麦永安、麦吉护。

麦民业:字耕良,妣冯氏,一作梁氏。

麦世平:出嗣麦季才,字禹勋,妣何氏。生二子:麦保安、麦永怀。

四世麦永安:字兆兰,妣李氏。生二子:麦圣卿、麦圣书。

麦吉护:字兆麟,妣唐氏。嗣子待考。

麦保安:生一子:麦佐政。

麦永怀:字兆松,妣万氏(传裔江南)。

五世麦圣卿:字天爵,郡庠生,当时未有此称,妣吴氏。生一子:麦万金。

麦圣书:字天禄,妣王氏。生三子:麦敬敷、麦达高、麦兼善。

麦佐政:生二子:麦性发、麦含芳。

六世麦万金:待考。

麦敬敷:字宽五,一作五教,妣王氏。生一子:麦契兰。

麦达高:字循理,妣李氏(失考)。

麦兼善:字泽嘉,妣张氏。生一子:麦报君。

麦性发:脔分居高明板桥顺德马宁等处。

麦含芳:脔分居高明板桥顺德马宁等处。

七世麦契兰:妣待考,生二子:麦广度、麦恢宇。

麦报君:字惟忠,妣张氏。生一子:麦鉴照。

八世麦广度:字宏器,妣陶氏(待考)。

麦恢宇:字宏业,妣刘氏。生一子:麦凤呜。

麦鉴照:字宏炽,妣赖氏。生二子:麦积山、麦久福。

九世麦凤呜:字栖桐,妣郑氏。生一子:麦丰裕。

麦积山:字稼同,妣郑氏。生二子:麦敦厚、麦朴端。

麦久福:字攸同,妣黄氏。生一子:麦荣发。

十世麦丰裕:字书年,妣汪氏。生一子:麦源和。

麦敦厚:字礼崇,妣郑氏(失考)。

麦朴端:字简崇,妣邱氏(失考)。

麦荣发:妣待考。生二子:麦廉、麦洁。

十一世麦源和:字调元,妣郭氏,一作谢氏,葬百顺里狮子铜锣印。生一子:麦炽。

麦 廉:字清操,妣何氏,葬大水迳象形。生一子:麦燕。

麦 洁:字高节,妣叶氏,葬大水迳三郎庙盆形。生一子:麦秀。

十二世麦 炽:字亿昌,妣叶氏(迁福建开基)。

麦 燕:字诒谋,妣张氏,葬大水迳饭箩石仙鹅形乾山巽形。生一子:麦登饶。

麦 秀:字实析,妣马氏,一作冯氏(迁省城南海另谱)。

十三世麦登饶:字大有,一作致远,迁珠玑巷柯下大井头。妣竺氏,合葬大水迳膳竹岭蛇形巽向。按:知县,宋称县令;通判,称判官;只有教授助教谕训导之称始於元、明,非宋职,此数世谬误甚多,似於附会无真本可考,姑以传疑。生二子:麦文富、麦文贵。

十四世麦文富:字少武,号静轩,宋授南康县教谕,转升贵州临县知县,后待考,因为贵州没有临县。妣范氏。生二子:麦昆友、麦昆玉(皆在贵州开基)。

麦文贵:字卓武,一作少式,号雪轩,元集贤学士与修宋史,配赵氏,一作陈氏。合葬南黄坑杉木塘,仙人大生形,丙山壬向。元泰定贰年乙丑敕建锦衣坊,于南雄城北关外世显。坊一作隆兴进士,历官筵英殿大学士,修宋、金、辽三史。生三子:麦昆璧、麦昆泰、麦三璧。

十五世麦昆友:在贵州开基。

麦昆玉:在贵州开基。

麦昆璧:字美璠,宋授济和知县,转福建监察御史,至仕归移居南雄城内,配唐氏,一作许氏,合葬文贵公墓左壬向。
生三子:麦原鲁、麦原清(失考)、麦原道(失考)。

麦昆泰:字美瑜,居有顺里旧址,配马氏,合葬大水迳牛形。生二子:麦原吉、麦顺吉。

麦三璧:字美琰,宋授平陇教谕。考无平陇地名。配吴氏,居珠玑巷,墓未详。生五子:麦必荣(生二子)、麦必秀(生二子)、麦必达(生四子)、麦必端(生一子)、麦必雄(生三子)。

十六世麦必荣:字尚仁,登宋崇宁癸未贡选,官至奉政大夫,由南雄始迁东莞。

麦必秀:字尚义,登宋政和丙申乡贡,宣和二年,授江西南康县知县招讨尉,由南雄始迁南海麦村。生二子:麦挺芳、另一待考,淳熙戊戌进士,官兵部郎中。

麦必达:字尚道,自南雄保昌迁香山(今中山)之黄旗角。至十九世元俊,元至治间,又迁小榄。据谱称:于黄旗角隶香捐钱十万,立石基以防水患。

麦必端:字尚智,由南雄始迁番禺。

麦必雄:字尚信,弱冠从诸兄迁徙,一旦复归南雄,后再至广州,居新会,宋末帝赵昺时,曾出谷赈济。

十七世麦挺芳:待考。

十八世麦雄发:迁广东三水涡边村(兰村),建成安堂,为兰村麦氏始祖。

……

资料有待补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