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抗日战争时四川客家人支持内迁学校二、三例

(2021-01-10 09:47:40)
标签:

历史文化杂谈

1、上海立达学园是1925年由匡互生、丰子恺、朱光潜等人在上海创办的一所新型综合技艺学校。抗日战争中,上海立达学园于1940年辗转迁至隆昌,苦无合适校址。时立达学园校长陶载良经人介绍,结识了隆昌人余自铭,求其帮助。余自铭在上海读大学时,就知道“南有黄埔,北有立达”,立达学园为国内著名学校。余自铭与余氏族人协商后,决定以低廉价格,将隆昌县城南的胡家坝余家大院三百余间房屋,出租给立达学园作校舍。立达学园在隆昌四、五年间,培养了大批人材。抗战胜利后立达学园迁回上海。迁走时留下了一批教学器材和技术给与隆昌地方,支援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余自铭及余氏族人于抗战时大力支持内迁学校的举动,与其家族历来崇教尚义信念分不开的。该支余氏祖籍广东兴宁,清雍正四年(1726)入川落业隆昌后,余氏子弟一直勤耕获富,奋读而取得功名甚众,家族不仅倾心于慈善:公益事业,还热心于地方教育事业,嘉庆年间,入川二世余千与同乡郭元龙等受县令委托重修隆昌最高学府莲峰书院。

2、金堂县姚渡的曾家寨曾氏先世从广东入川。1938年底,抗战最艰难的时期,于右任找到当年同盟会老友曾家寨的曾道,希望曾家人能帮忙安置一所孔先生所办学校。曾道一听就明白了,这位能让于右任亲自帮着联系学校的孔先生,肯定就是孔祥熙。在当时,恐怕也只有国民政府财政部长、行政院长孔祥熙能有这个面子了。那所学校就是当时还在内迁的山西铭贤学校。最后,曾家人经过集体商量,爽快地在曾家寨中腾出来300多间房屋,无偿借给了铭贤学校,使用到抗战胜利。

319408月,在宜宾李庄羊街8号,时为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罗南陔住宅内,区长张官周、镇长杨君惠、宛玉亭、范伯楷、杨明武、邓云陔等全镇崇文重教、开明包容的乡绅名流商议欢迎抗战内迁学校、单位来李庄的大事。是年10月,上海同济大学内迁至李庄,一时为具体落实校址的事犯了难。当时为中元纸厂厂长、同济校友钱子宁通过李庄的士绅罗伯希、王云伯,并与罗南陔牵上了线。罗南陔祖籍福建汀州,出生于1885年,自幼聪颖,勤功书史,擅长书法金石,性善交游,在家乡建有植兰书屋,约集诸诗友彼此唱和,故有小孟尝之雅号。 以推崇实业救国闻名,早在1918年就创办期来农场,引进意大利蜂、美国来航鸡、北京鸭,并专门送儿子罗莼芬到成都蚕桑专科学校学习。罗南陔组织了李庄乡绅名流们集体为同济大学张罗校舍。为降低校舍租金,他们还向上级政府上呈南溪县李庄士绅为将孝妇祠依法由同济大学租定祈令南溪征收局转饬分柜迁让呈。呈文主要内容为各公私处所均已不顾一切困难,先后将房舍让出,交付同大,而粮税分柜独延宕不迁……该祠既属公产,主权应属本镇全体人士…… 维护教育,繁荣地方,其责端在绅等,万难坐视。……当此非常时期,官民同有协助政府,完成抗战之义务。绅等之所以积极协助同大者,良以该校学子, 对于抗建贡献甚大。盖安定同大,间接即增强国家力量。该局既为地方机关, 对同大辗转流亡来此,究竟是否应当表示欢迎?

黄家坝(罗家祠堂所在地,今属沿江村)和国民党李庄区党部书记罗南陔牵上了线。懂得“国家危难之际,文教机构一定要保住”的高级知识分子罗南陔,在其中大力推动,全力张罗,最终让李庄镇,向烽火中的同济人张开了怀抱,而中研院史语所、营造学社等,便也闻声随之迁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