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志教育篇个人笔记
(2020-03-23 12:00:03)
标签:
文化杂谈 |
客家人于教育之关联与其他汉族民系无多大差异,故要突出客家人于教育的独有特色来,确实无有可记。比如,客家母亲与其他汉族民系的母亲,有意或无意都会用儿歌、童谣对幼子女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除语言上的差异外,其动因并无区别。
竟管要求编写客家志教育篇不能与官方所编《教育志》有所雷同,可惜,我从未见识到任何《教育志》,不过,也好,没见识过,也就没有“框框”束缚了。出现“撞车”、“相似”的可能是正常的,因为客家研究,让其“鹤立鸡群”显然是不对的。中华民族是百花,客家人的表现只是其中一朵花,编写客家志教育篇只是将这一朵花的开花历程记录下来而已。
四川客家人在清代、在近代于中国传统教育及近代教育中,无论是作为受教育者或是教育者,都有各自的顺应时代的表现,其中不乏有许多姣姣者。把这些于教育上客家人极富正能量的行谊分类一一记录下来,这是我参与编写客家志教育篇个人想法。把四川客家人于教育的我所搜罗的资料一一归笼过来,那知倒先写了几篇客家人物介绍。目前收集资料是一回事,要将搜集的零散资料“烹饪”成一盘“美味”,让别人感觉良好,还得费一番功夫才行。
前一篇:客家志人物篇曾懿(未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