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成都杜甫草堂附近黄师塔考

(2019-12-29 15:03:32)
标签:

文化杂谈

同治十一年(1872),已居成都石马坟蓝家堰近九年的左锡嘉(常州人,四川华阳客家人曾咏妻,善诗书画,为近代才女),于冬季率儿女先迁居市内城南近学宫处,旋迁成都城西南,即黄师塔侧,浣花溪畔,西临临百花潭。

浣花溪与百花潭(即古百花潭)今天己知其地理位置所在,而黄师塔却不知所在。黄师塔系黄姓和尚的灵塔。其塔从唐代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一诗中得知,黄师塔在唐代就存在,而且其周边不仅住有黄姓人家,还有以桃花为主的大片花丛。

那么黄师塔就竟立在何处呢?我们先从杜甫草堂面面的河流说起。旧时清江水由苏坡桥流来,于今二环路清水河大桥西边,由北向东转了一个大弯,在此形成一处深水潭,即古百花潭。清江水过古百花潭之后,继续向东流向龙爪堰处呈“爪”状分三流。向北一支为浣花溪,向南一支为肖家河,中为清水河正流。其中肖家河、浣花溪均是人工开凿的农用河道。“浣花溪”得名于浣花夫人涤僧衣而现繁花的传说。唐代杜甫乡居于此时,其诗中并未提到过“浣花溪”。“浣花溪”应出现于杜甫离开此处之后。从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得知其茅屋南面直接面临的是一条大江,即今日的清江。清江流域从龙爪堰起,由西向东依次有原百花中学处、草堂小学对面、南门五块石、倒桑树街363医院处。染靛街西头都为清江该段河流两岸的传统墓葬地。这些墓葬地只有原百花中学处距杜甫草堂最近,并处于其正南边,完全符合杜诗中所说的“南邻”。

原百花中学处传统墓葬地我于二十世纪六十年初我见过,那是高出平地约两三米的一片台地,台地上是无数的坟冢和茂密的芭茅。台地的西边是当地农民的居住区,北边濒临清江。六十年代初,有关方面计划将此台地开发出来,用以新办工农师范学校校址。后来工农师范学校撤消才改为百花中学。1965年百花中学扩建,于扩建处的土坑墓中出土了战国时期的文物,可见此台地作为传统的墓葬地其历史是很久远的。唐代,出身于此处的黄姓人出家当了和尚,故后建灵塔于此处台地,那是很正常不过的了。

旧时成都平原一马平川,站在那里都可见到西岭雪山。平原上河流纵横,是种植水稻作物的极佳之地,因而这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们都惜田如命,凡能蓄水的地方都会种植水稻。在这里只要是高出平地的一个个台地多是传统墓葬地,其旁边也有庄户人家房屋。人们会在这台地周边不能用于种植水稻的高处,种植点以竹木果树及花草,以丰富自已的生活。杜甫“江畔独步寻花七绝句”一诗中描绘的“稠花乱蕊畏江滨”之处,就应是原百花中学处的这个台地的西侧,近代才女左锡嘉居住了十四年之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