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巴蜀地区古山城寨堡集成》前言

(2016-11-30 10:33:01)
标签:

文史杂谈

巴蜀地区千百年来,公私双方出于军事、自保的目的,合作或各自修造了无数山城寨堡。这些山城寨堡今以物遗存于世,或以文字存于史料中,或以口碑形式流于民间,为我们留下一笔可贵的文化遗产。本资料采集范围以巴蜀汉族地区为主。

这里的“山城”主要指唐代以来,在巴蜀汉族聚居地区,由官方在军事战略要处修筑以纯军事目的的军城。宋末,余针对抗元战争制定“诸郡据险建筑”山城寨堡的对策。这段时间巴蜀各地各级政府依当地地势和战略功能,修筑了众多的山城寨堡,并形成网络。这个网络以山城驻有宋军的主力部队,并以此为中心,以一定数量兵力,分散布局于山城周边,形成信息通达、后勤补给、互相策应的应战态势。以金堂县“云顶城”为例,时云顶城驻守的是“怀安军”,它不仅节制了金堂、金水两县,同时在重要关口要地布局了长乐镇、真多镇、牟池镇、三州镇、白镇、柏茂镇、三节镇等十个军镇和屯兵要地(目前只发现青白江区人和乡石城山一处为宋时屯兵处)。又如重庆渝北区鸳鸯的多功城虽说是城,实则是重庆城与钓鱼城间的一个副中心。这些副中心或军镇驻地多修建了防御的寨堡,这些寨堡多选择在视野开阔而又隐蔽,有天然屏障又有水源之处。有的虽然没修永久性寨墙,但周边多系山野,有回旋余地。宋时怀安军辖下的白镇,只有军官公事地修有寨墙,而士兵的营防呈一字形顺山排列近两里地,且房舍多为永久性建筑。实地踏堪,该处距要道不远不近,又特隐蔽。其处田土原本平整,白镇具有拱卫怀安军城的功能,又具有屯田的作用。不容置疑,在白镇与怀安军城间必有相应的点状设置,以达信息的相互通报。这类设置,在战时又多以下述第五类寨堡出现,

元末明初,不见巴蜀大地上有大规模修建山城寨堡的记载,明末清初民众避乱、各类势力占山自持,也多是利用旧有山城寨堡。民间更多的避乱方法是游于山林之中或远离战场,如简阳的傅迪吉、遂宁的张。直到清嘉庆至同治年间,白莲教在巴蜀起事,没落的清廷无力控制局势,只得允许民间士绅百姓修寨筑堡,组团练以自保。当时,启用旧有的山城寨堡和另行修建寨堡在川内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了。居重庆市潼南区龙形镇的周氏家族的《周氏族谱》中,就记录了祖上当时不仅倡议修复龙多山城以避乱,还在周氏聚居地僻静处,依山势修建了供族人避乱的天宝寨。在清末民初,由于军阀混战、社会动荡日久,巴蜀地区仍有不少士绅继续修寨造堡以自保,如四川省武胜县的宝箴塞、安岳县的文家寨、张公寨、龙家寨、朱家寨、姚家寨、彭家寨等寨堡都工毕于民国时期。

各个时期修筑的山城寨堡按其功能可分为以下五类:

1、具主战功能的山城。由各级政府和军事主管部门修建的山城。如金堂云顶石城、合川钓鱼城、重庆城、泸州神臂城等山城。在宋末尤如下围棋初落子一样,散布于巴蜀这个棋盘上的战略要害处。这类山城主要出现于宋末。

2、为主战山城提供兵力和物资保障的城寨。如潼南区与合川区交界处的龙多山城、青白江区的小石城山城,这类城寨主要出现于宋末。

3、起守护要道关隘的寨堡。如荣昌区大荣寨、合川区涞滩古镇,金堂县星宿寨、汉源县王建城。这类寨堡出现于各个历史时期,由官方设置。

4、仅以民间为自保避乱修筑的寨堡。这类寨堡现存尤多,均修筑在远离要道及政经重地偏僻有水源的高处。这类寨堡主要出现于清代中后期及民初。目前这类寨堡中,又以隆昌县云顶寨面积为巨、文化及建筑实体保存较为完整,

5、仅以传递消息的山寨。此类性质的山寨,均选择主战山城与起守护和保障性质的城寨间的适宜偏僻山头上。围绕中心山城呈纵横网状布设。这类山寨规模小,多没有名气,又历经了数百年的时间,实物很难再有保存下来。这类山寨主要出现历史各个时期。

巴蜀地区古山城寨堡文化底蕴丰厚,故引起本人兴趣,却因个人能力有限,不能遍访巴蜀所有古山城寨堡。幸有巴蜀众多热心本土文化的人士,在网上纷纷发布了不少当地古山城寨堡资料,让我采集不已,初编纂成个人使用的《巴蜀地区古山城寨堡集成》资料集。

(《巴蜀地区古山城寨堡集成的资料多为网上采集,这里不再重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