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北门城隍庙的传说
(2016-08-19 11:22:56)
标签:
文化杂谈 |
旧时,成都市北门外有座城隍庙,它的传说来源如下。
成都城中有条鼓楼街,街中立有鼓楼一座。其楼甚高,昔有成都人与汉阳人相互吹牛,汉阳人说:“汉阳有座黄鹤楼,离天三尺三。”成都人说:“成都有座钟鼓楼,半节伸到天外头。”传说,在成都鼓楼楼洞內用耳贴墙,可听见下有湍急水声,此水可通东海。
由于明末清初那场战乱,虎狼当道、民不聊生、瘟疫盛行。有李姓老民,杏林世家,举善为宗,不忍见民间疾病痛苦。于康熙年间,在鼓楼南侧开济生堂生药铺一间,济众半城。随世道遂之平和,由于经营有道,四方民众点赞。虽多少有些积蓄,却不改诚信店风,秤不少钱,药不缺真。春、秋两季,老板必亲临灌县采购药材,什么川芎、鹿茸、熊胆、麝香、藏红花、杜仲、雪莲花等中药材都必须做到货真。要精挑药材所费时间也不少,因此李老板在灌县呆的时间,每年少则两个月,多则四个月。
随着时间的流失,李老板年事已高,每年两次远门采购渐感力不从心。李老板意欲将独生儿子培养为自己的接班人。李老板亲带儿子多次在灌县教会挑选药材,两年后,儿子也争气,完全可独挡一面了。
开初几年,儿子采购药材完毕,跟着运药的车队,人也回家交差了。不久老板发现,药材到家,儿子却迟迟未归,少则半月,多则三月才归家。问其原因,到青城山玩去了。数次之后,老板生疑,于是派亲信伙计到灌县查询。伙计将查到的情况回来向老板一汇报,老板气得两天都吃不下饭。
原来,儿子在灌县采购期间,所住的旅店旁边,有一个卖汤元的小店。儿子每天就在这里早餐。汤元店主为一杨姓年轻寡妇,人称杨姑娘。杨姑娘娘家为崇宁县著姓杨氏。该杨氏世代出美女,唐代的杨玉环就出生于此门。此杨姑娘不仅貌美,且态度和蔼,所做汤元特则适合儿子口味,一来二去,两人好上了。于是每次采购完毕,儿子令伙计将药材自行运回,自己总要多呆些时日。老板得知儿子迟迟不回家的原因后,立即派人督促儿子回家。过去儿子回家总感到是被迫的,这次回家却成了资格的被迫行为。两人依依不舍告別,儿子向杨姑娘承诺:回家后说服父亲,明年春季定来迎娶。
儿子回家后,被父亲不允成儿子这桩婚事,并禁止再去灌县采购。儿子至孝,不敢力争,害了一场大病,虽抢救过来,却终日闷闷不语。事后老板也有处理此事不当之感。
春来秋去,女子终不见成都有来人迎娶。就在第二年,杨姑娘抑郁成疾,于冬季在家中无声无息故去。由于是独居,街邻无从知晓。冬天很冷,遗体也不见腐坏,始终呈鲜活状态。
春来,灌县一轿行老板做了一个梦。梦见灌县某街某巷一杨姑娘要租轿上成都鼓楼街济生堂。醒来老板发现租银已在手中,始信为真。
第二天,轿行老板派小轿如约而至,一年多不见的汤元女店主终露面于街邻前,上了小轿,直奔成都方向而去。
小轿经竹瓦铺、安德铺、过郫筒、犀浦、土桥、营门口、进得成都城,直奔鼓楼而来。一下轿,儿子眼尖,一下看见恋人到来,一改往日苦相,心喜若狂,急忙上前问候。杨姑娘上前亲切问候二老,言语贴切。老父见状,心想人已上门,不答应这庄婚事已不成了。急择吉日,让二人完婚。
婚后,夫妻恩爱,子孝媳贤,二老也十分喜欢。不久儿子承继药店生意,继续发扬治病救人,施药施棺、接济贫困的家风,深受远近百姓尊敬。杨姑娘更显贤惠,除支持丈夫的各项善举外,还将家里店外打理得有条不紊的。时常做出可口的汤元以悦家人。老老板牙口不好,甜食汤元正合适,小老板吃着汤元,初恋的感觉又上来了。后来又添了孙儿、孙女,两老更高兴得不得了。
一年一度的成都花会开始了,高兴的二老便带了一家人去逛花会。花会中玩的、吃的、看的、听的、闻的啥子都有。二老爱看戏,便在坝坝戏前停了下来,儿孙们也在一旁陪着看。开始台上依依呀呀唱着“西厢记”,一会儿文戏停了,要演“岳飞打张飞,打得满天飞”的武打戏了。相传过去在演武打戏之前,都要请端公打卦,查一查观众中有没有躲藏的鬼。防止在武打过程中,鬼施法,让演员假杀变真杀,鬼便可借尸还魂了。这次打卦的结果,观众中二老旁边的女子确认是鬼,于是这场武打戏只有改日演出了。演出方为安全起见,决定出钱驱鬼。
杨姑娘虽是鬼,对现实生话非常满足,无转世投胎之意,且未作过坏事,属善鬼之列。但端公不管这些,为了钱,不分善恶事都敢作。
端公背地告知药店父子二人,二人不信杨姑娘是鬼。小李老板爱妻心切,把这事告诉了杨姑娘。杨姑娘暗中将此事通报到阴司,阴司要她静候数日听从安排。那知端公见文驱不成,便计划武斗。
一天夜晚雷雨暴起,狂风大着,杨姑娘不顾有事要发生,黎明前仍到厨房,准备天明时一家人要吃的汤元。杨姑娘端着一盘汤元正要下锅,只见端公一手拿着桃木剑一手拿着符纸冲了过来。杨姑娘见状,顺手拿起一个汤元向端公打去,这汤元尤如一粒钢弹,一下就将桃木剑打断。数招下来,端公见法力敌不过杨姑娘,转身升空向北门方向逃串。二人打斗时,小李老板欲进厨房关心夫人,见二人打斗猛烈,一下就当场昏死倒地。当追到北门豆腐街上空时,杨姑娘一个汤元将端公打落下地,汤元也随之落入街边一口水井中。这时阴司值星赶来,连忙要杨姑娘住手,称阴司因她夫妻二人医病护民有功,已封其夫妻二人为成都县城隍和城隍娘娘。
杨姑娘在追赶端公途中,手中的盛汤元的托盘落在锦江北岸,即今天的北门电子市场处,人们在此修建了成都县城隍庙。城隍庙为四合院,进门两侧塑阴司刑罚处。正殿为城隍老爷正审案状。左侧偏房为城隍的书房,塑城隍老爷看书状。右侧偏房为卧室,卧床床沿坐着城隍娘娘,床边站立抱有男孩的一侍女,城隍老爷毕恭毕敬地站着,旁边站立一小女孩。
城北豆腐街为旧时通陕要道,过往行旅客商进城前都要在这里歇息,品尝一下这里价廉物美的豆制品。自从杨姑娘的汤元落入豆腐街的水井后,用这井水所制成的豆制品味道更不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