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国传统建筑中的磉礅

(2015-01-23 09:49:00)
标签:

传统建筑磉礅

       成都昭觉寺过去有一个传说:明末清初战乱频发,寺内和尚不得不四处逃命。临行前,众僧问师父何时回来。老和尚只说:“寺内树抱柏,柱落磉,延瓢飞时,我就回来了。”昭觉寺内一大殿中一立柱与磉蹬间有空隙,并未础在磉蹬上。此立柱俗称“悬梁柱”。“柱落磉”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若干年来,在参观一些古建中,特留意了其中的磉礅。

    “磉礅”又称“柱石”、“柱础”。“磉礅”主要用在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中立柱下方,起着隔绝地下水气对木柱的腐蚀的作用。

    “磉礅”多用石材做成,如青石、石灰石、花冈石和细密坚硬的红砂石。基本外形大致可归类为:方形、圆形和二者组合形。其尺寸大小依建筑物体量决定。

       方形磉礅横切面为正方形,露出地面的侧面为正方形或长方形。

       圆形磉礅横切面为圆形,露出地面为圆柱形或鼓形。

       组合形横切面分为三个部份,下层为正方形、中间为正八边形、上层为圆形。组合形的磉礅寓意最有意思。中国人常说“天圆地方”,组合形磉礅上圆下方正是此意。中间展示人世间的“四面八方”,寓意为“人”。“天、地、人”组合在一起,充分展示了中国人“天地人和谐”的理念。

      这些磉礅一般侧面为素面。经济条件许可的,常刻有花木禽兽等,手法多以浮雕、深浮雕、漏空雕表现,为建筑物增添了美的原素。

      有些高大的古建筑正面廊柱下是将狮、虎的臀部作为方形或圆形的磉礅。有的直接将组合形中部八边形直接刻成蟾、龟形。

      现将多年拍摄的部份磉礅照片:

(因网络原因,照片无法显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