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将印刷新的移民与客家交流资料目录

(2014-07-22 10:07:43)
标签:

博文汇集目录

        我决定在原交流资料《拾穗集》的基础上,重新印刷一册新的交流资料。资料名未定,现将资料“目录”公布如下:

目   

第一篇   移民与客家

        汉族是古代各民族迁徙中原后,不断融合而形成的。“夸父追日”就是一次明显的远古移民迁徙活动。而客家人是移民迁徙活动中出现的一支奇葩。

“背手”动作和“解手”的说法与“湖广填四川”无关…………(1)

清初客家移民入川具体路线探究…………………………………(3)

平凡而又伟大的客家女性 ………………………………………(15)

曾懿──四川客家女性中的佼佼者 ……………………………(24)

立桅杆是客家普通信仰 …………………………………………(28)

窥客家取“郎名”之一斑 …………………………………………(30)

浅谈客家人的“法名” ……………………………………………(36)

客家祖训、祖德与墓葬坟式 ……………………………………(39)

王福公一族是广东长乐县王氏的一支 …………………………(42)

“湖广”填四川与客家的渊源 …………………………………(44)

简阳寨子沟客家钟氏与金堂县客家陈氏的交往 ………………(51)

四川客家人陈钧先生其人其事 …………………………………(55)

四川客家人曾詠和曾叔度家族资料 ……………………………(58)

曾章恒及其家族纪年 ……………………………………………(61)

四川客家人吴雪琴和赖高翔两先生 ……………………………(94)

“择吉”入川的客家移民…………………………………………(97)

 

 

第二篇   四川“麻城孝感乡现象”

       四川汉族人中,除清初湘、粤、闽、赣等地移民外,元末麻城孝感乡籍移民现象是四川移民研究中不可忽视的对象。

从民国《简阳县志.氏族志》及田野考察中看麻城现象………(101)

麻城县在元朝时只有一个“孝感乡”……………………………(108)

崇州市“某姓营”调查笔记………………………………………(117)

开启四川“某姓营”尘封的历史大门……………………………(119)

杨泗将军是神,还是人? ………………………………………(161)

刍议遂宁张烺《烬余录》………………………………………(168)

从泸定县兴隆镇沈村余氏族谱看四川余氏……………………(174)

邛崃市部份家族资料……………………………………………(177)

蒲江县复兴镇陈氏家族资料……………………………………(186)

雅安市名山区部份家族资料……………………………………(188)

阿坝州理县桃坪乡佳山村董、贾两氏家族资料………………(226)

牟秉文先生传略…………………………………………………(228)

邻水县牟家坪聂氏家族简史及聂生明先生年表………………(230)

仁寿县北斗镇洞弯村叶氏家族资料  …………………………(234)

如何到湖北麻城市寻根问祖?…………………………………(239)

 

第三篇  名山区宋、明要臣在川遗痕

       在田野考查中,在名山区发现:祭祀宋末最后一任制置使张珏的楠庙和明开国功臣郑遇春、吴祯入川后裔,这也是移民研究中很有意思的现象。

名山县前进乡有一座祭祀张珏的楠庙…………………………(243)

对名山县车岭镇吴沟吴氏祖上入川经历的联想………………(246)

名山县双河乡郑氏入川始祖郑孤贞考…………………………(251)

 

第四篇    我眼中的金堂县广兴镇历史记忆

        金堂县广兴镇是我从事移民与客家田野考查的处女地,也是我脚迹相对密集、时间花费最多的地方。我真想把广兴镇历史信息中的“大鱼”和“虾米”,都详细一网打尽。这怎么可能呢,只有尽力吧。

金堂县广兴镇历史属地及行政建置……………………………(257)

金堂县广兴镇历史遗痕…………………………………………(259)

一、会馆(P259)

二、书院、义塾和学堂(P259)

三、宗祠(P260)

四、寺、院、庙、堂(P261)

五、银号、钱店、当铺(P263)

六、帮会(P263)

七、汉代崖墓(P263)

八、山寨(P265)

九、古官道(P268)

十、传统民风民俗(P269)

金堂县广兴镇汉墓中出现盘角羊崇拜…………………………(272)

金堂县“三节镇”考………………………………………………(277)

金堂县广兴镇明末清初地名为“长乐乡十甲”…………………(284)

古人四首诗中有关广兴镇的历史信息…………………………(286)

金堂县广兴镇太乙宫原本是“南五省会馆”…………………(292)

金堂县广兴镇《太乙宫志》………………………………………(301)

金堂县广兴镇部份家族资料……………………………………(328)

一、广严寺社区

(一)邓家沟刁氏一支(P328)

(二)庙湾王氏一支(P333)

(三)雷家沟雷氏一支(P336)

(四)庙湾黄氏一支(P338)

(五)万寿街钟氏一支(P339)

(六)上横街钟氏一支(P340)

(七)万寿街刘氏一支(P341)

二、桂花沟村

(一)大屋基刘氏一支(P342)

(二)孙家沟孙氏一支(P355)

三、熊安村

(一)湖广刘氏一支(P359)

(二)广东刘氏一支(P367)

(三)湖广罗氏一支(P370)

(四)广东杨氏一支(P371)

(五)湖广陈氏一支(P371)

四、九龙村

(一)龙虎刘氏一支(P373)

(二)湖广刘氏一支(P377)

五、龙井村

(一)莲花李氏一支(P377)

(二)斩龙垭陈氏一支(P379)

六、何家沟村

(一)大泉刘氏一支(P385)

(二)犁园李氏一支(P386)

(三)白庙刘氏一支(P388)

七、和平村

(一)大罗、小罗罗氏一支(P388)

(二)邓家沟李氏一支(P388)

八、兴乐村

(一)耗儿梁子廖氏一支(P389)

(二)小孙家沟李氏一支(P390)

九、凤岭村

十、宝塔村

(一)十五组走马岗郑氏一支(P393)

(二)十一、十二组高氏一支(P393)

金堂县广兴镇移民与客家文化资源初步调查…………………(392)

金堂县广兴镇客家建筑亟待保护………………………………(397)

向天文爱好者推荐星宿山为“追星捧月”观察点………………(398)

宋怀安军下辖十镇………………………………………………(400)

金堂县真多镇、白艻镇考察记…………………………………(408)

 

第五篇    临邛探古

        由于好玩和好奇,又有邛州“某姓营”之引诱,有意或无意之中,写了临邛的几个字。

骑龙山城隍庙是古平落曾在的证据……………………………(414)

从“乡、场、镇”三字说起──再谈古平落镇………………(418)

骑龙山古道为什么要修在山上…………………………………(421)

骑龙山古道通向何方?…………………………………………(423)

探邛州“某姓营”…………………………………………………(426)

移民赵人卓氏等选“临邛”落足是远见之举……………………(432)

 

第六篇    云贵川交界处的筇竹

        筇竹文化在中国竹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高风亮节”是筇竹文化的精髓。

浅议“筇竹”与“筇竹杖”………………………………………(436)

《筇竹杖赋》注译………………………………………………(441)

古人议颂筇竹选…………………………………………………(446)

 

第七篇   雅州茶马古道

       幼时,常随父母迁徙,不觉之中对道路有一种莫名的好感。至今仍“老马好徙”,乐此不止。

宋代黎州“易马场”及其他………………………………………(452)

雅州茶马古道……………………………………………………(456)

唐蕃古道的起点──沪定县兴隆镇……………………………(459)

试解读《何君阁道碑》文字中的历史信息………………………(462)

“灵关”辩………………………………………………………(465)

 

第八篇   桅杆及其它                                                                                                                          

        史海中任何一滴“水”,都包含有丰富的历史信息。

陆上桅杆考察与初探……………………………………………(466)

重庆市南岸真武山桅杆是军事用途桅杆………………………(477)

四川省仁寿县北斗镇洞弯村叶家祠之谜………………………(483)

浅谈潼南县天保寨………………………………………………(494)

荣昌县路孔镇历史文化资源调察………………………………(498)

 

第九篇   我从少年到青年的点滴记忆

       青少年时代多是无忧无虑的,其经历是永远值得个人怀念。

我曾当了五年的“重庆崽儿”……………………………………(520)

到成都的第一印象──东胜街二十号…………………………(524)

在成都就读“西城区第一中心小学”……………………………(527)

在黄瓦街四十六号住了四年……………………………………(539)

在第十四中学度过的时光………………………………………(544)

在“二师”的些年…………………………………………………(550)

记在金玉街小学一起工作过的几位同事………………………(553)

 

第十篇   成都民间故事三则

        四川的民间故事丰富多彩、妙趣横生,是四川龙门阵或冲壳子时常有的主题。

青羊宫的神仙和南门五块石……………………………………(562)

北门“千俭省”与南门“万俭省”的故事…………………………(565)

“三月三童子会”习俗和“幺姑田”的传说 ……………………(567)

 

封面与封底背景:雅安市名山县红岩乡施家坝一角。

说明:

      “草鞋坪哨所”及“茶马古道上”两幅插图为汉源县曹启东先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