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金堂县治、金水县治、怀安军军城说及其他

(2014-01-09 15:25:36)
标签:

怀安军军城说

文化

    今成都市金堂县及青白江区在西魏废帝二年(553)设金渊县,同建白牟县。北周省白牟县入金渊县。隋初,金渊县隶凱州,后改隶蜀郡。唐初忌李渊讳,改金渊县为金水县,唐咸亨二年(671)分金堂县隶汉州。宋时,基本沿袭唐置。

    从西魏至宋历代所置各县县治所又在于今何处呢?

    已知白牟县县治所为今青白江城厢镇政府驻地。宋嘉祐二年(1057)以前,金堂县治所在今毗河南的韩滩。后因该处水淹迁古城(今城厢镇,其为西魏古白牟县治,故称“古城”。时韩滩原县治地称“旧县”)。

    金水县治为今怀口镇州城村。从近代考古发现,州城村遗址确实是金水县县城遗存。遗址中一处,一次就出土了三千余斤“开元通宝”铜钱,证明金水县城早在唐代就立于此了。

    归纳各家之说,以上信息早已不是再争的史实了。不过有两个问题需议论一下。

    一是,宋金堂县治迁古城后,是否短期内再迁移过?

    宋乾德五年(967)立怀安军,时金堂县治所还在韩滩。宋嘉祐二年(1057)从韩滩迁古城以后,史料及各说均没有金堂县治再有迁移过的说法。众所周知,1257年蒙军初定成都,1258年云顶山陷入孤立无援中。这期间,在古城的金堂县治所会经历怎样的风雨飘摇呢?城厢地处平坝水网间,无险可据,无坚可守,虽有古城镇兵守护,终不可敌蒙军重拳。金堂县治所在蒙古重兵压力之下,实在不可能再发挥其应有的行政功能了。因此金堂县治再迁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余玠治蜀时,曾下令各级下属广筑山城山寨,各级政府职能部门均迁入山城山寨内。因此金堂县治所是不可能还呆在城厢了。金堂县治所重迁韩滩旧城是最有可能的。首先,金堂县治所不可能迁往远离治地的金水县城,也不可再迁周边前敌军镇。而韩滩旧县址为金堂县治所战时回迁的首选地。

选韩滩旧县地为治所具有如下良好条件。

    首先,本地位于金堂县中心地区,便于发挥行政功能。

    其次,韩滩东、北有沱江、毗河天堑,后有金堂山诸山为纵深,可守可退。

    再次,金堂山南端有金水县和怀安军城,可利用沱江和山路呼应及时。

    还有,韩滩旧县地有怀安军金堂镇驻兵设防,可保一时平安,也合符余玠防务构想。

    二是,宋置怀安军后,怀安军所驻怀安军城究竟在哪儿?

    首先要弄清“怀安军城”的概念。“县城”应是以住民为主的城池。重兵守护的“县城”,仍是“县城”。“军寨”为驻扎军队的临时营地。“军寨”周边多用木栅栏分隔。“军城”同样为驻军营地,所不同的是营地周边多用夯土或石块作墙,为长久性营地。

    怀安军存在一百多年,其驻扎地应为长久性营地。怀安军这个长久性驻扎地会在今天淮口镇什么地方呢?不会与金水县城同城吧?今天的考古及资料都说州城村遗址是“怀安军遗址”,没有一个直接提到这里是“金水县县城遗址”。这是有问题的前车之

    2008年州城村考古发掘现场有6000余平方米,专家估计金水县城占地在0.6平方公里左右,可见金水县城占地是很大的。出土物中“军资库”文字出现说明,金水县城中确曾设置有有军队指挥机关。至于城中是否也曾驻扎过成千上万的兵丁,要等以后的考古发现了。不过,即使金水县城内曾驻扎过大量怀安军官兵,并在此作过战,也不能将金水县县城定性为:“怀安军军城”。其遗址也不能定性为“怀安军军城遗址”

那么“怀安军军城”在哪儿呢?“怀安军军城”就是今天所说的“云顶石城”。“云顶石城”的修建,就是以军事为目的的大量驻军的城池。仅管云顶石城在战时允许地方官员和少数百姓入内避难,但都不能改变云顶石城的专用军事功能。

    宋代以怀安军军城为中心的十个军镇和两个县治为今金堂县留下不可多得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资源。今有关部门有意开发,造福人民,这是好事。重庆合川钓鱼城与金堂县云顶石城齐名。人家开发得要早些,之中有成功的一面,不过也有败着。钓鱼城最大的败着是该处的文化资源持续挖掘、研究、宣传不够,现追逐商业利益超过了它的文化影响力。这应是后来者的前车之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