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查看仁寿县彰家镇天仙洞记

(2013-02-12 18:51:56)
标签:

仁寿县彰家镇天仙洞

    乘2013年春节假期,查看了查看仁寿县彰家镇天仙洞。

   天仙洞位于彰家镇南,通往汪洋镇的公路旁的王家山腰。王家山又名“寨子山”,相对高度近90米。山势成城垣状,四周岩石为绝壁,仅有后山有一条险路通山顶。山腰同一水平处,相距二、三百米有三个天然洞穴,“天仙洞”为其中一穴,另两个分别为“天生洞”、“敬神洞”。

    沿上山阶梯上行到40米高处,首先见到的是“天仙洞”。天仙洞洞口成穹庐状,洞口正中高约7米,宽约15米,进深约25米,洞内空间整体呈黄牛角状。天仙洞洞口被一道石墙封住,正中留有一门,双扇门用厚度约9厘米的柏木做成。封洞口石墙内侧有不等的石方孔,疑为旧时此处有屋架等建筑。

    现天仙洞为当地老年活动中心。洞内供奉观音等神像。封墙外两侧新修了两厢房。在天仙洞外左侧崖壁上有同治二年凿“天仙洞”三个大字。

    沿天仙洞左侧小路前行两三百米,就到了天生洞。现存天生洞口高不足3米,宽也约15米,洞口上方分布有数个孔洞,除洞口正上有一高约70厘米,宽约50厘米的长方形孔洞最大外,其于孔洞均在20×30厘米的小孔洞。洞内空间整体也呈黄牛角状。洞内堆集有旧时取硝留下的泥土。

    天生洞最引人关注的,也是最奇特的地方,是它洞顶的人工构造空间。距天生洞洞口上方的洞顶,向上开了一方孔。沿现在所修石梯向上登,就进入另一个人工开凿的空间。由下向上的洞口呈“斗”状,“斗”的下方开约1平方米,上方的约2×2米,“斗深”约1米。上方“斗壁”开有数个同水平的孔洞,疑此处原应有封锁洞口的装置。第二层的空间平面约有30平方米。第二层外侧,就是外面看见崖壁上的几个孔洞。除最大的一个孔洞外,其余小孔洞均外小内大。由这些孔洞向外望去,外面景况一览无余。洞内左侧有一同治年间的“天生洞记”,由于洞內光线昏暗,无法细看。二层洞内有一向上通往山顶的洞口,由于潮湿昏暗,泥泞不堪,本次准备不足,未能由此登上山顶。

    由于计划不周、路途远、又难行,故敬神洞未作查看。

    王家山周边王姓为大族。据84岁的王姓老人介绍:三个山洞可互通。后山原有的一条上山道,很早以前就被封闭。现在上山顶的道路,也只有经天生洞一条为最近便的了。山顶面积近三十亩,现为果园地。

    根据目前掌握资料和天仙洞实情分析,初步认为:天仙洞周边人工构筑群,应为宋末元初,制置使余玠令巴蜀全境设山城山寨,以抗元兵的抗敌方略下,当地地方军政所为。它与北斗利民山(也称:寨子山)叶家祠、资中发轮镇寨子山、威远县凤凰寨、白牛寨、五堡墩寨、杨家寨、隆昌云顶寨、自贡三多寨等山城山寨,均为同一性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