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新生入学前的“军训”,似乎都是千篇一律地到军营中练站“军姿”(学生在军训后,留下的总体印象)。这与高中生和大学生的“军训”形式大体相似。本来实施对各阶段学生军训的目的,主要是进行国防、纪律和团队(即组织性)意识教育和学习。这样的军训虽然从几天到半个月,但终归只是让学生上了一堂大课,最终要达到目的,仍需要学校对学生的常态化教育和训练。“军训”中,对学生体能要求,更与平时的常规训练分不开。
很多省市叫停了小学、初中学生的“军训”。我认为,叫停的应是现行一窝蜂到正规军营,由部队军人担任教官的“军训”模式。到军营军训模式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好,只是对小学和初中一年级学生来说,很不适合这一阶段学生年龄特征,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似乎也要多一些。
如:由于突然到来的“吃苦”教育,让一些学生哭鼻子、想爸妈。
由于平常少锻炼,学生在烈日下晕倒现象也时有发生。
军训由学校组织,一些常规预防伤病的药也应由学校统一安排准备,不应由学生自带。
军训学生穿戴的服装、腰带等“军用品”,也应由学校统一准备,由学生租用。学生租用后,由学校统一清洗、消毒、保存,循环使用。现在这些“军品物资”多由学生全资购买,等到下一次使用时,很多都不能穿戴,形成社会物资的极大浪费。而且这些“军用服装”常常作工粗糙、质量低劣。学生穿戴后,常有开线破肚的情况发生。
军训中,对学生的体罚现象,也屡见不鲜。
……
小学、初中阶段学生的军训,应由学校教育班子为主体,班主任和副班主任为教官,在学校内开展,适合该年龄段的学生军训活动。
当然在“军训”中,应有必要的“政训”与之配合。这个阶段的“政训”内容,主要应是进行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处世观、德育和爱国主义等的教育。对12岁至15岁的青少年来说,这个年龄段正是树立正确人生观等,奠定基础的关键时期。在学校学生军训时,同时开展这样的“政训”,正好发挥了学校教育的优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