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学以致用?

(2025-05-21 10:37:53)
标签:

教育

学以致用?

      一个人从小到大,从幼儿园到大学,一般要19年,甚至更多。学习的时间很长,学习的东西很多,可等到工作时,要把所学拿出来用了,才发现自己懂的东西还是太少,远远不够。这是怎么回事?这说明学用脱节非常严重。虽然学了一大堆根本无用的东西,而真正需要学,至关重要的知识,却偏偏没有学,而且学习能力也没有培养好。我提出这样的看法,是不是有实用主义的嫌疑?人是不是需要学习“无用”的知识?无用和有用到底怎么区分?这里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但此文只说一件事:要不要学以致用?

      假如你是一个老板,最喜欢招聘什么样的雇员?除了人品必须好之外,在业务上当然是可以很快胜任工作的人。如果被聘用后样样都要重新学,那就太麻烦了。这样看,学以致用是一个基本的原则。若违背这个原则,则学习就没有效率。这是底线思维,层次不高,不过普遍适用。高级的暂且不谈,凡是被吹嘘得天花乱坠的高级,只是对极少数人有意义,普通人肯定不行。但偏偏最容易忽悠人,大家需要特别警惕。

      有个美国朋友,是大学老师,他的两个孩子都非常优秀,课余时分别学了小提琴和钢琴,达到了很不错的水平。他当然非常高兴,自豪。因为孩子可以到教会,到婚礼和葬礼上去演奏,得到大家的欢迎。当然,他们还远远达不到专业乐团演员的水平。在私下里他也感叹,为了孩子们学习乐器,他付出了极其巨大的代价,即使身为大学老师也觉得负担沉重无比!更遗憾的是,在孩子们工作后,因为事情太多,乐器便慢慢退出生活了。这其实是必然的趋势。所以学乐器到底有多少价值呢?他不禁怀疑。

      他的想法很真实,可要回答却不容易。记得我年轻时曾经痴迷拉京胡,每天练习几个小时,大热天把自己关在房间里,免得影响别人,挥汗如雨,手上起了老茧,自己觉得很不错。可有一次去老师家,遇到一位少年,当他拉动弓弦时,简直太美妙了!我忽然意识到,自己无论多么努力,也绝对比不过这个少年,因为差距太大,普通人和天才怎么比?我就打了退堂鼓。还是把力气用在别处吧。

      我们这代人小时候学习乐器的人很少。家长拼命逼着孩子学的基本没有。即使是孩子真的愿意,真的喜欢,也许家长也未必支持,因为大家都太贫穷,总得先要吃饭吧。看看现在,多少孩子在课余时间学习乐器?太多了。且不说要花费多少钱,多少精力,多少痛苦和眼泪,只要孩子到了高中,因为必须全力以赴学习那么多课程,还有几个孩子依然在学习乐器?几乎没有!到进入大学后,有几个人重新拿起乐器?少得可怜。这一阵风就此刮过去了,带走了什么?得到了什么?好在大家都能够想得开,好像也没什么嘛。更何况想不开又如何?

      当然,人在年轻时走一点弯路很正常,是不是浪费了钱和精力也很难说。成年后依然演奏乐器可以陶冶心情,带来快乐,不一定非得走专业道路,是一件好事。所以学以致用不必过于执著是有道理的。

      还有一件事,给我的感受很深。20年前,有个外语系毕业生去一家汽车企业应聘,对方有点犹豫,因为这个毕业生不懂汽车。后来他们找了一圈,发现两方面都懂的人根本找不到,才回过头来决定聘用这个毕业生。可人家已经找到了工作。最近,居然又发生了同样的事情。一家汽车企业,急需一个懂得专业,又能够熟练用外语和外企交流的工程师,好不容易才碰巧招聘到这样的人。原来此人在原单位就是做这件事的。而新毕业的大学生里还是没有这样的人才。20年过去,问题还是依旧,说明什么?学以致用依然被忽视了。

如今国家重视外向型经济,可网络上依然充斥着学习英语无用的老调,甚至好像学了外语就有“变坏”的倾向似的。这实在是害人不浅!但是相信此论调的人还真不少!这实在是很糟糕的。

大学当然要为毕业生就业考虑,学以致用怎么可以不顾?每个用人单位都喜欢招聘可以拿来就用的人才,大学还是搞老一套怎么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