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文主义(上)

(2024-08-11 19:16:33)
什么是人文主义?(上)

    读赫拉利的《未来简史》,收获很多。我的理论水平有限,自以为不能够深刻准确理解作者的意思。就先写下来,并提出自己的看法,看看是否有高人给我点拨一二?欢迎批评!

    人文主义,赫拉利认为有三类:传统人文主义,社会人文主义,和进化人文主义。

    传统派认为,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对世界有独一无二的体验,有自己内心的声音。应该让每个人都字由自在体验世界,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表达自己真实的想法。举例来说,字由主义证治认为,选民能够作出最好的选择;字由主义艺术认为,观看艺术作品的人自己觉得美,就是美;字由主义经济学认为,顾客永远是对的,字由市场经济是最合理的;字由主义伦理认为,只要自己内心感觉对了,就该去做,等等。一句话,人要为自己思考,从自己的内心就可以找到一切问题的答案。

    其实原先西方人遇到问题,首先当然是从神,从S经那里去找答案的,然后按照指示行事,好像自己根本不必参与任何决策和思考的。他们这样做,就好比当年的我们,凡是做一切事,首先想到的是必须在《语录》中寻找根据和答案一样,然后坚决执行即可。这样做的好处是简单,很机械粗暴,很容易便得出“无可置疑,无可辩驳”的结论。可麻烦也随之而来。因为不同的人对S经的理解不同,于是就有分歧,结果便形成很多不同的教派。因为人人都坚信唯有自己正确,对方必然错误,为了保卫神的权威,那可是原则问题,所以绝不妥协,要斗争到底的。

    那时候,绝大部分人对于神,对于《S经》,是绝对没有异议的。认为是不证自明,理所当然的真理。当然,还是有少数人,天生“反骨”,大逆不道,敢于怀疑一切。为什么仅仅是极少数人?因为有这样离经叛道的思想是非常危险的,甚至可能因此丢掉性命。敢于公开说出不同观点的人需要有非凡的勇气,不怕牺牲。这样的人当然就很少很少。想当年敢于挑战《语录》的有几人? 那不是找死么?但看看如今,情况变了。敢说的人多了,认同“异端邪说”的人也多了,这正说明时代的确进步了。

    这样看来,是不是可以说人文主义已经跳出了宗叫的约束?既然遇事只要问自己的内心即可,神还有什么用呢?说到底, 人文主义的神就是人自己!但是实际情况并不是那么简单。有多少信奉人文主义的西方人,却依然声称自己是虔诚的信徒。他们甚至把两者结合在一起,似乎不觉得彼此矛盾。这又是怎么回事?

    我的理解很简单:人其实最喜欢实用主义。遇到任何事,总是拿对自己最有用,最适合自己利益的理论来解释。哪里会那么死板,愿意做书呆子,拘泥于什么主义,什么经呢?那些主义,经之类,不就是为人服务的么?哪有人非得听命于这些东西的道理?当然,人也实在太聪明,故而断然不会承认,不可能公开声明的。

    但是问题还是存在。既然人文主义主张遇事人可以从自己的内心找到答案, 可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答案,那国家的民众不就是一盘散沙么?大家各唱各的调,还怎么步调一致?还怎么领导他们?打起仗来怎么得了?但是妙就妙在这里,他们有两个共同的基础,可保平安。其一是“普S价值”。他们认为凡是人都应该认可,好比人到底要吃饭,还是吃屎?人人都明白。在这里人人的内心给出的都是同样的答案。谁如果硬是不承认,那就说明他不是人。人本来就应该享有字由的权利,  而不是谁给予,更不是谁“恩赐”的。当然字由也有边界,个人的字由不能以剥夺他人的字由为代价。其二是法律,无论贵贱,人人必须守法。这是国家能够正常运行的保证。如果没有这两个基础,就无从谈起人文主义。

    人文主义就是字由主义(liberalism)。如今备受很多人推崇的胡适就是典型的例子。看看他说了什么,做了什么,让人钦佩,是很有说服力的。(续)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