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记教学案
(2011-05-01 22:14:10)
标签:
杂谈 |
龙集中学九年级语文导学案
备课教师:尹
课题:岳阳楼记
教学目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
5、 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政治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教学重点:
1、疏通文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文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文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文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理解作者写景抒情的意图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知识链接
1.走近作者
二、自主学习
1.阅读课文,把你不会念的字和你认为容易念错的、容易写错的字从课文上找出来并注音,把你认为难以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找出来,参照课文注解加以解释,写在预习本上,并理解全文大意。
2、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滕子京(
岸芷汀兰(
原文:若夫霪雨霏霏,
4.重点翻译以下句子。
三、展示点评,解答疑惑。
1、朗读课文
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课文,注意字音、语句的节奏、停顿等。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感知课文,做到流利朗读。
2、疏通文义
根据已有文言知识借助课下注释试译课文,如有不会的做上记号。
3、重点词句点拨
(1).通假字 ①百废具兴(具:通“俱”,全,都)
(2).古今异义:①去国怀乡(去:离开;今义:到、往。国:国都;今义:国家)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观:名词,景象)。
②或异二者之为(或:副词,或许);
②不以物喜(以:介词,因为)。
②浊浪排空(空:名词,天空)。
四课堂检测:
1.写出通假字:
百废具兴:
2.解释古今异义词
明年:
3.解释下列一词多义
⑴和:
⑵通:
⑶观:
⑷空:
⑸极:
⑹以:
⑺或:
4、翻译下列句子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薄暮冥冥,虎啸猿啼。
皓月千里,浮光跃金 。
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岳阳楼记》导学案·第一课时
◇八语下学案 2011-02-24 21:47:07 阅读65 评论0
《岳阳楼记》导学案
课 型
学习目标
1、知识目标:
①掌握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逐步加强文言词汇的积累。
②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
③背诵课文。
2、能力目标:
①学生朗读,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读出情感。
②揣摩本文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以及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法。
③揣摩本文的立意美、意境美、语言美,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3、情感目标:
学习重点
1、整体把握文意,理清行文思路,背诵课文。
2、学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写法。品味意境,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学习难点
1、理解“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两句中的“异”字的内涵及其在篇章结构中的作用。
2、理解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体现的作者的政治抱负。
课时安排
教学过程
《岳阳楼记》导学案
学习重点
1、认识作者、写作背景及文体特征。
2、认读生字,积累文言词语。
3、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继续提高诵读能力,品味意境,读出情感。
悄悄地告诉你:
1、走近作者: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苏州吴县人,北宋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死后谥号“文正”,世称“范文正公”。他出身贫寒,幼年丧父,对下层人民的痛苦感受较深。宋仁宗天圣(1023—1031)年间任西溪盐官,建议在泰州修捍海堰。宝元三年(1040),任陕西经略安抚招讨副使,加强对西夏的防御,屡立战功。庆历三年(1043),范仲淹还朝,任参政知事。曾提出十条改革措施,因遭保守派反对罢政,于庆历五年贬放邓州,以后还做过杭州、青州的太守。死后谥号文正。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预习导航
1、查查工具书,联系课文,为下列各字注音。
谪守(
浩浩汤汤(
潇湘(
樯倾楫催(
波澜不惊(
岸芷汀兰(
2.据注音填写汉字并解释:
①滕子京zhé(
③zhǚ(
⑤心kuàng(
3.解释加点的词:
越明年(
朝晖夕阴(
沙鸥翔集(
迁客骚人(
波澜不惊(
宠辱偕忘(
4、找出下面句中的通假字,写出它们的本字。
①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
②属予作文以记之。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解说“记”:
二、自主学习:
2、 听教师范读课文,要听清字音和停顿。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提示:
读骈句,节奏必须整齐划一,凡四字皆两字一顿,其余按意义划分,不要读破。相邻的两组骈句之间,要有稍长停顿。
4、朗读课文。要求:
①读准音,在文中圈画应积累的生字并标记读音。
②读顺文,能够准确划分句子内部的停顿,流畅、清晰地朗读课文。
③读懂意,知道一些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并了解文章大意。
5、同桌或前后桌的两位同学为一组,互相听、读,诵读全文。
要求:能准确、清晰地读,要认真、忘我地读;能指出对方同学朗读中的失误与不足。
三、合作探究
6、请用“∕ ” 划分标出下列语句的朗读节奏。
7、推选朗读水平较高的同学示范朗读,其余同学点评。
四、拓展创新
8、你知道有关岳阳楼的“诗文赋”吗?
五、达标检测
9、填空。
(1)《岳阳楼记》选自_
_
朝__
(2)《岳阳楼记》是历代名篇,文章以凝练优美的语言劝勉友人学习古仁人的
“__
10、给加点的词注音:
谪守(
潜行(
阴风怒号(
11、解释加点的词:
谪守巴陵郡(
横无际涯
(
朝晖夕阴
(
12、写出与下列句子相对偶的句子
(1)衔远山,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皓月千里,浮光跃金,____________。
六、布置作业
13、为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
南极潇湘
满目萧然
虎啸猿啼
樯倾楫摧
墙上芦苇
七、预习导航:翻译课文。(见第二课时导学案)
1、请同学,借助工具书和课本注释,读懂文句,梳理文意,试译课文。
2、初步理解句意、段意,全文大意。把自己对段意的理解写在笔记本上。划出文中疑难字词。在文中不懂处划上记号,写在下面。
八、知识小锦囊
(一)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
文言文的朗读停顿,除了把握语感,在文言句正确的标点后要作适当停顿外,有时还要在句中作换气停顿,即要正确把握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把握句子内的朗读停顿节奏呢?
1、根据文言句子语法结构确定朗读节奏
一般情况,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有这样的停顿规律:主语与谓语之间要作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要作停顿,宾语与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如:
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 此句在主语、谓语、宾语之间停顿。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此句在谓语、宾语、宾语补语之间停顿。
2、根据句首的发语词、连接词、关联词来确定朗读节奏
句首发语词,往往表示将发表议论、提示原因,如:“盖、夫”等,可在其后作适当停顿。如: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对上下文起衔接作用的句首连词后要作朗读停顿,像“至于、至若、若夫、已而”等词通常用在一段开头,起与上文紧密衔接的作用,朗读时在其后要稍作停顿。如:
至若∕春和景明(《岳阳楼记》)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岳阳楼记》)
已而∕夕阳在山(《醉翁亭记》)
复句中的关联词,如“虽、虽然、如使、故、是故、而、若、然则”等,大多用在一句话的开头,朗读时要在其后作停顿。如: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三峡》)
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而∕山不加增(《愚公移山》)
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活板》)
然则∕北通巫峡(《岳阳楼记》)
3、根据句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确定朗读节奏
文言文中,起舒缓语气作用的“之”字后往往要稍作停顿,这样朗读使整个句子的语气不至于显得急促,而是缓急有致。如:
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捕蛇者说》)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
岂若∕吾乡邻之∕旦旦有是哉(《捕蛇者说》)
4、根据文句内在的意义确定朗读节奏
给提取出来的文言句子确定朗读停顿节奏,一定要先理解此文言句的意思,理解时,要遵循“句不离段,段不离篇”的原则,切莫想当然,否则会闹笑话。如:
其一犬坐于前(《狼》)此句中“犬”不能理解为“狗”,而是“像狗一样”,这里的“犬”是名词作状语。这句话的意思是: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一样坐在屠户的前面。因此,这句话应这样停顿:其一∕犬坐于前。
根据文言句的正确意思来把握正确的停顿节奏,类似的句子还有:
然∕得而腊之∕以为饵(《捕蛇者说》)
5、切忌读破偏正短语、介宾短语
上面说了主谓之间、动宾之间、宾补之间要作朗读停顿,但偏正短语、介宾短语要把它们看作一个整体,一般不在其中作停顿。如: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此句中“唐贤今人”是作“诗赋”的限制性定语,译成“唐代名家今人的诗赋”,“唐贤今人诗赋”是个偏正短语,中间不要停顿。
先天下之忧∕而忧(《岳阳楼记》),此句中“先天下之忧”是个介宾短语,译成“在天下人担忧之先;
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此句中“夫观人风者”译成“那些考察民风的人”,是个偏正短语,中间不要作停顿。
其实,正确把握文言句的朗读节奏远不止这些方法,而这几种方法也不是孤立使用的,不管用什么方法,关键是要准确理解文言句的意思,把握其内在的逻辑意义,不读破词句。
(二)书写岳阳楼的对联
岳阳楼上最短的一副对联:“水天一色,风月无边”,这副对联写出了洞庭湖烟波浩淼,水天相接的雄壮气势,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岳阳楼公园大门口的一副对联:“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这副对联高度盛赞了洞庭湖和岳阳楼,具有磅礴的气势。
岳阳楼上最长的一副对联:“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范希文两字关心,滕子京百废俱兴,吕纯阳三过必醉。诗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怆然而涕下;< 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阳城东道岩疆。渚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这副对联是清代窦垿撰写的,将岳阳楼的古今历史文化与优越的地理条件融为一体,抒发自己的感慨。
【学后记得】
八年级语文(下)导学案·《岳阳楼记》导学案·第二课时
◇八语下学案 2011-02-24 21:50:21 阅读44 评论0
《岳阳楼记》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掌握文中的实词:(名词)“国”“景” “大观” “迁客” “骚人” “宠辱”;(动词)“谪” “属” “把”的用法。
2、了解文中虚词:“以” “夫” “斯” “微” “则”“然则” 等的用法。
3.重点句子的翻译。
一、自主理解
1、大家自由朗读课文,对文章中不理解的字词句相互交流,不明白的提出共同解决。
二、合作探究
2、将画横线词语的意思填写在横线下面。
3、翻译课文。
岳阳楼记
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 谪
修岳阳楼,增 其旧 制,刻 唐 贤 今人
诗赋 于其上。属 予作文以
记
涯。朝 晖夕阴,
峡,南 极潇湘,迁客 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 夫 淫雨 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
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 斯 楼也,则 有去 国 怀乡,忧 谗
畏 讥,满 目 萧 然,感极 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 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 集,锦鳞游泳;岸
芷 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
此乐何 极!登斯楼也,则有 心旷神怡,宠辱 偕忘,把 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 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
庙堂之高,则 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 则 何
时而乐耶?其必曰“先 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 斯 人,吾
谁与归!
*
三、达标检测
一、通假字:
1、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属予作文以记之。
(二)成 语:
3、百废俱兴:
4、气象万千:
5、心旷神怡:
(三)词 汇:
6、增其旧制:
7、朝晖夕阴:
8、前人之述备矣:
9、山岳潜行:
10、薄暮冥冥:
11、沙鸥翔集:
12、樯倾楫摧:
把酒临风:
二、句子精点
13、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译:
14、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译:
15、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译:
16、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译:
1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译:
18、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译:
四、知识小锦囊
骈句
五、布置作业
(一)解释重点实虚词:
1、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谪:
3、横无际涯 横: 涯:
5、前人之述备矣 备:
7、若夫:
9、浊浪排空
11、山岳潜形
13;樯倾楫摧 樯: 楫: 摧:
15、忧谗畏讥 忧:
17、波澜不惊 惊:
19、而或长烟一空
21、把酒临风
23、或异二者之为
25、居庙堂之高
27、是进亦忧,退亦忧
28、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
(二)找出文中通假字并解释之。
(三)一词多义
1、夫
3、极
(四)翻译句子
1、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2、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3、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4、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
5、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6、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7、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8、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六、预习导航
1、划分文章的结构层次,归纳层意,并指出各段所用的表达方式。
2、结合第二、三、四段中精彩的描写景物,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
【学后记得】
《岳阳楼记》第三课时
学习目标
1、理清全文思路,体会文章叙事、写景、抒情、议论相结合的特点。
2、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
学习过程
一、温故知新
1、文中表达作者赞美滕子京的语句是
2、作者在本文中表达了__________
的豁达胸怀和__________ 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 __ _ __的政治抱负。
3、揭示全文主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4、描写洞庭湖全景的句子
二、自主学习
5、概括第一段内容并指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6、概括第二段内容并指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
7、第二段中哪个词可以看作理解文章的切入点?哪句话有引出下文的作用?引出了那些文段?
8、概括第三段内容并指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本段的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9、概括第四段内容并指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本段的内容与上段有何联系?
10、概括第五段内容并指出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或异二者之为”中“二者”指什么?如何理解段中的“异”字?
三、合作探究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谁的看法?作者同意这种观点吗?
从哪儿可以看出来?作者用这样的问句结束全文,有何用意?
四、达标检测
12、整理文章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部分(
第四部分(
五、拓展创新
13、一千多年前的封建士大夫能吃苦在前,享乐在后,能时时处处忧国忧民,这种闪烁着民族精神的人格力量对我们后人是一种鞭策,是一种教育。回望中华民族几千年灿烂的历史,这样的人物数不胜数。你能从我们学过的古诗文中找出这样的例子吗?
六、品味本文精妙的语言
14、本文在写景和抒情时的语言是十分精妙的,通过本文的学习,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提示:①形象、生动的词语
七、达标检测
15、文章的第一段叙述了滕子京在贬谪(逆境)中的政绩,赞扬政绩的句子是:
16、为人应心胸豁达,切勿患得患失,就如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所写的那样:“
17、表现作者远大政治抱负的名句是:
18、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名句是:
19、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喜的两个四字句是:
20、表现迁客骚人因物而悲的两个四字句是:
21、文中动静结合,描写洞庭湖月夜美景的句子是:
22、文中总写了岳阳楼“大观”的句子是:
从时间角度描写岳阳楼景象的句子是:
最能显示岳阳楼雄伟气势的两个词是:
23、由“四面湖光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这副对联,你能想到范仲淹《岳阳楼记》中的两句话:
24、面对人生中成功的欢乐和失败的痛苦,我们应拥有“
25、“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在文中起了什么作用?
26、“迁客骚人”与“古仁人”的本质区别在哪里?
八、布置作业
1、设计导游词——
我国古代有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北宋庆历六年(1046)一代名臣范仲淹应朋友之约,为重修的岳阳楼作记,千古名文《岳阳楼记》于是诞生。应该说岳阳楼的名扬在很大程度上正在于此。今天,岳阳楼更成为中华文化楼、精神楼。请结合课文所学,为岳阳楼拟写一段三百字左右的导游词。
2、自由论坛——
《岳阳楼记》是彪炳千秋的光辉著作,章法也很独到,在唐宋古文中应该是很有代表性的,但是为什么范仲淹不在“唐宋八大家”之列呢?
《岳阳楼记》第四课时
同步练习
一、积累与运用
1、给加点字注音。
谪守(
樯倾楫摧(
2、解释加点的词。
①增其旧制(
②前人之述备矣(
③沙鸥翔集(
④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3、划分下列句子的节奏。
①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4、用课文原句填空。
①文中表达作者旷达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
②从时空两个角度描写洞庭美景的句子是:______
③“前人之述备矣”与上文“______
④从正反两方面阐述古仁人内涵的句子是:_______
二、阅读
阅读下列文段,回答文后问题。
(一)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5、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然则:
②去国怀乡:
③南极潇湘:
④连月不开:
6、写出上文中的对偶句:
7、阴晦凄凉的景致带给登楼者的感受是什么?
8、用一句话概括上文第二段所表达的览物之情。
9、文中略写巴陵胜状,详写览物之情,简要说说原因。
(二)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曜,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10、翻译画线的句子。
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②微斯人,吾谁与归?
11、“或异二者之为”中的“二者”具体指的是哪两种心情?
12、“是进亦忧,退亦忧”中的“进”和“退”分别指什么?
13、最后一段文字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14、作者动静结合描写月夜美景,请你描绘一幅“盛夏月夜图”。
(三)
范仲淹有志于天下
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少有大志,每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既仕,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乃至被谗受贬,由参知政事谪守邓州。‖仲淹刻苦自励,食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常自诵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
15、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注音并释义。
①啖粥而读
②辄以水沃面
③食不给
④乃至被谗受贬
16、“每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译句是(
A.
B.
C.
D.每天把治理国家大事作为自己应尽的责任。
17、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或夜昏怠,辄以水沃面:
②妻子衣食仅自足而已:
18、这段文字的层次已在文中划出,请简要归纳层意。
①
②
③
19、“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是范仲淹所作《岳阳楼记》中的名句,与该文一样,此句在本文中起了
默写《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导学案
(2007-11-20 20:37:53)
分类: 学案试题 |
教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文。
2.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领会文中警句的思想光彩。
4.学习和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中的实词,了解文中“以”“则”等虚词和“然则”“得无”的用法。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1)朗读和背诵全文。
2.难点:
(1)学习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教学过程
一、名楼导入
同学们,我国的很多名胜古迹,都留下了文人骚客的诗词歌赋。比如我国古代的三大名楼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上面就铭刻了很多美文妙句。王勃《滕王阁序》“落霞与孤鹭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令人神往之至;崔灏《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让人回味无穷;而岳阳楼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传唱不衰,《岳阳楼记》成为写景状物抒发真情的名篇。今天,我们就来阅读这一名篇,看看它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
二、解题
1046年,范仲淹的挚友滕子京谪守巴陵郡,重修岳阳楼。当时,范仲淹亦被贬在邓州作官。滕子京请范仲淹为重修的岳阳楼写记,并送去一本《洞庭晚秋图》。范仲淹依据此图,凭着丰富的想像,写下了千古名篇《岳阳楼记》,表达了他“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和“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激励我们要以天下为己任,树立崇高的理想,拥有宽阔的胸怀。
三、初步感知,自读疏通文意。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读懂文旬。
(1)积累词语:
(2)理解句意:
(3)阅读思考:
③本文的中心句在哪里?
四、难句探究
1.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
2.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分析:用反问语气强调肯定谓语所表达的意思;异,不同。无,没有。得,能够。乎,吗,在是非问句后面的语气助词。
译文: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3.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
4.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2)“翔”跟“集”是一对反义词,“游”跟“泳”也有反义因素。
译文:“沙鸥时而飞翔,时而停歇,美丽的鱼儿在水中游来游去。”
5.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
分析:(1)“而或”其实是两个词,“而”表顺接;“或”作“有时”讲。
(2)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是一个工整的对偶句。
(3)“浮光跃金,静影沉璧”,也是对偶句,各又隐含着一个比喻,就是“浮光如跃金,静影似沉璧”,上句写水上之景,下旬写水下之景。
译文:“有时弥漫的炊烟完全消散,皎洁的月色笼罩千里。浮动的光,闪着金色,静静的月影,像沉下的玉璧。”
6.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庙堂”,一般的解释是,“庙”,宗庙;“堂”,殿堂;“庙堂”指“朝廷”。
译文:“在朝廷做官,就担忧他的百姓。”
7.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分析:“先”“后”都是形容词。“先”“后”是形容词增加在动用法,“先天下之忧”“后天下之乐”,就是“在天下之忧先”“在天下之乐后”。 “而”,可以译成“就”,后一个“而”用来表示迟,可以译成“才”。
译文:“在天下人忧之前先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8.微斯人,吾谁与归?
分析:这里“与”跟“归”都是动词,作“结交”或“称许”讲。
译文:没有这种人,我跟谁一道呢?
二、研习新课
1.理解文章层次结构。
2.提问:写文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自然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3.提问:第2自然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4.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5.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6.朗读第3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7.朗读第4自然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8.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明了“迁客骚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9.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10.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11.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12.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13.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14.提问:文章最后一自然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三、小结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自然要写岳阳楼的景色,但作者的意图却是借题发挥,谈一个人应有的政治抱负:并以此规箴友人。文章先由叙事人手从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说到岳阳楼的“大观”,再写“迁客骚人”登楼时一悲一喜的情怀,最后将这种情怀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自然引出议论,说明作者意图。文章把叙事、写景、抒情、议论自然结合起来,句式上骈散交错,节奏不断变化,读起来声调铿锵,使人产生审美的愉悦。
四、当堂练习
(一)积累运用
1.给下面划线的字注音。
2.按要求默写课文原句:
⑴ 写湖上夜景的语句是
⑵ 范仲淹认为“古仁人”跟“迁客骚人”对自然景物变化的感受是不同的,“古仁人”是____________
⑶ “微斯人,吾谁与归?”中“斯人”的政治抱负是__________
_
3.写出文中可作成语的词语(3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⑴而或长烟一空(
⑶前人之述备矣(
⑸南极潇湘(
⑺去国还乡(
⑼或异二者之为(
(二)语段分析
①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5.第①段中的“今人”指的是_____________朝人;第②段中的“骚人”指的是__________
6.作者对“岳阳楼之大观”的描写很简略,其原因是__________
(请用课文中的话回答)
7.“览物之情,得无异乎?”这句话用现代汉语翻译应是_______
8.写“岳阳楼之大观”的句子是
9.重修岳阳楼的原因是
资料链接
3.范仲淹二岁而孤,家贫无依,而少有大志,以天下为己任。发愤苦读,惫甚,辄以凉水沃面;食不给,啖粥而读,人不堪其忧,仲淹不改其乐也。既任(做官),每慷慨论天下事,奋不顾身,以力主革除弊政,被谗受贬,庆历五年由参知政事(副宰相)谪守邓州。勤政爱民,有政声。常自诵日:“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
答案提示:
(一)1.略。 2. ⑴ 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
3.政通人和 百废具兴 气象万千
(二)5.北宋
7.看了自然景物而触发的感情,怎能不有所不同呢 启下的作用
8.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