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自信,父母先要自信
(2011-08-11 14:30:14)
标签:
杂谈 |
自信,作为儿童心理健康成长最重要因素,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培养与引导,会对孩子的一生造成重大影响。最近,一份“中国儿童自信现状调查”报告显示,52%的妈妈反映孩子不够自信。专家指出,高焦虑的父母往往导致不自信的孩子,家长应改变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或技艺而忽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做法,增强与孩子的亲子互动,在游戏中帮助孩子提升自信。
父母们为了孩子将来的伟大“前途”,一到暑假,就忙着为孩子选择各式各样的“才艺培训班”、“知识强化班”,即使是低龄的孩子,大部分日程也都被排得满满当当。父母期待着通过这些培养,让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更自信更好地成长。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网易”最近所做的关于“中国儿童自信现状调查”发现,52%的妈妈反映孩子不够自信,认为自信的仅占48%。调查还发现,缺乏自信的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推卸责任,不敢承认错误,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易发生冲突并攻击他人,害怕挑战困难的任务,觉得自己无能等问题。一些孩子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近日,在汰渍“洁”出自信亲子夏令营启动仪式上,心理专家们分析了目前中国儿童自信教育存在的误区,倡导妈妈们在孩子自信培养过程应充分发挥“妈妈”的角色魅力,增强与孩子的互动。
亲子互动差让孩子缺乏自信
知名心理学家张怡筠博士认为,孩子自信影响着他们的未来,4至12岁是儿童自信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家长的指导、鼓励、认可,也就是说,家长才是培养孩子自信最关键的人,在家中最亲近孩子的妈妈,其角色就变得十分重要!
为何中国儿童不够自信呢?张怡筠博士以及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肖峰均表示,出现此反差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有质量的亲子互动。同时,家长们在培养孩子自信的过程中,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或者技艺,而忽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肖峰认为,在培养孩子自信方面父母们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首先,有些父母动不动就拿自己的孩子跟他人比较,容易拿别人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以为这会是一个榜样的作用,其实很容易造成落差,对孩子有冲击。另外,不要以单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比如注意整洁,并不仅仅指外在仪表,还包含着勤奋、机智和自我管理这些内容,这些做好以后,孩子就会变得自信起来。比如说用学习来衡量,要让倒数第一的孩子拿第一名就很难,但是如果孩子做事的时候认真了,勤奋了,就应该给予肯定,这样就能帮孩子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张怡筠博士认为,母亲在对待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常把孩子的表现当成自己做母亲的成绩单。有时候孩子虽然表现不错,但母亲还是很焦虑,总觉得孩子还做得不够好。其结果往往是高焦虑的父母,导致了高焦虑的孩子,导致了不自信的孩子。肖峰认为,在陪养孩子方面,母亲能不能以一种自信、从容的心态去寻求办法接受挑战,而不是逃避、急躁、埋怨,对孩子自信的培养非常重要。
肖峰认为,要让孩子自信,父母首先要有自信。不自信的家长容易挑孩子的毛病。另外不自信的家长会容易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要求。把目标定得较高,总觉得自己孩子不行,对孩子泼冷水。因此,家长自身是否自信很重要。
自信教育从“整洁”的仪表和着装开始
提高孩子自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张怡筠博士介绍,影响儿童自信主要有三个方面:1、儿童对自我外表的认知:“我是好看的”,包括孩子对自己外表的观感,以及仪表的整洁度和美观度。2、儿童对自我能力的认知:“我是能干的”,包括孩子能理解自己的优点,有能力解决问题、有良好的学习成就,受挫折后能自我激励等。3、儿童对自我与他人交往的认知:“我是受人喜欢的”,包括孩子与家人有亲密关系,有能力与其他人愉悦互动,在团体中受人欢迎等等。
考虑到儿童对于“自信”概念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张怡筠博士建议家长,可先从关注孩子的仪表开始,由简到难地去进行这一系列的培养,以建立孩子的自信意识。比如,老师更喜欢将课堂发言机会留给着装整洁的学生;衣着整洁的学生受老师喜欢的程度比衣着不整洁的学生高出78.79%;需要选派学生参加集体荣誉活动时,着装整洁的学生被老师选中的机会高于着装不整洁学生的90.9%;竞选班干部时,着装整洁的学生被老师选中的机会比着装不整洁的学生高75.76%。
很多妈妈们都抱怨,平常工作繁忙,还要料理家务,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有限,她们非常渴望能找到又有趣、又易学、又有效的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据张怡筠博士介绍,汰渍“洁”出自信亲子五法集中了儿童自信心理教育的精华,以认知自信、觉察自信、建立自信、强化自信,以及固化自信为渐进目标,通过五种亲子趣味互动游戏的形式来培养儿童的自信,在游戏中帮助孩子提升自信。(记者 彭芸)
父母们为了孩子将来的伟大“前途”,一到暑假,就忙着为孩子选择各式各样的“才艺培训班”、“知识强化班”,即使是低龄的孩子,大部分日程也都被排得满满当当。父母期待着通过这些培养,让孩子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从而更自信更好地成长。
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网易”最近所做的关于“中国儿童自信现状调查”发现,52%的妈妈反映孩子不够自信,认为自信的仅占48%。调查还发现,缺乏自信的孩子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推卸责任,不敢承认错误,对自己的外表不满意,易发生冲突并攻击他人,害怕挑战困难的任务,觉得自己无能等问题。一些孩子在生活中如果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会受到很大的打击。
近日,在汰渍“洁”出自信亲子夏令营启动仪式上,心理专家们分析了目前中国儿童自信教育存在的误区,倡导妈妈们在孩子自信培养过程应充分发挥“妈妈”的角色魅力,增强与孩子的互动。
亲子互动差让孩子缺乏自信
知名心理学家张怡筠博士认为,孩子自信影响着他们的未来,4至12岁是儿童自信形成的重要时期,这个时候他们最需要家长的指导、鼓励、认可,也就是说,家长才是培养孩子自信最关键的人,在家中最亲近孩子的妈妈,其角色就变得十分重要!
为何中国儿童不够自信呢?张怡筠博士以及儿童心理教育专家肖峰均表示,出现此反差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父母与孩子之间缺少有质量的亲子互动。同时,家长们在培养孩子自信的过程中,过分关注孩子的成绩或者技艺,而忽略在日常生活中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肖峰认为,在培养孩子自信方面父母们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首先,有些父母动不动就拿自己的孩子跟他人比较,容易拿别人的优点来比自己孩子的缺点,以为这会是一个榜样的作用,其实很容易造成落差,对孩子有冲击。另外,不要以单一的标准来要求孩子,比如注意整洁,并不仅仅指外在仪表,还包含着勤奋、机智和自我管理这些内容,这些做好以后,孩子就会变得自信起来。比如说用学习来衡量,要让倒数第一的孩子拿第一名就很难,但是如果孩子做事的时候认真了,勤奋了,就应该给予肯定,这样就能帮孩子建立起真正的自信。
张怡筠博士认为,母亲在对待孩子方面存在的问题是,常把孩子的表现当成自己做母亲的成绩单。有时候孩子虽然表现不错,但母亲还是很焦虑,总觉得孩子还做得不够好。其结果往往是高焦虑的父母,导致了高焦虑的孩子,导致了不自信的孩子。肖峰认为,在陪养孩子方面,母亲能不能以一种自信、从容的心态去寻求办法接受挑战,而不是逃避、急躁、埋怨,对孩子自信的培养非常重要。
肖峰认为,要让孩子自信,父母首先要有自信。不自信的家长容易挑孩子的毛病。另外不自信的家长会容易只看重结果,不看重要求。把目标定得较高,总觉得自己孩子不行,对孩子泼冷水。因此,家长自身是否自信很重要。
自信教育从“整洁”的仪表和着装开始
提高孩子自信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张怡筠博士介绍,影响儿童自信主要有三个方面:1、儿童对自我外表的认知:“我是好看的”,包括孩子对自己外表的观感,以及仪表的整洁度和美观度。2、儿童对自我能力的认知:“我是能干的”,包括孩子能理解自己的优点,有能力解决问题、有良好的学习成就,受挫折后能自我激励等。3、儿童对自我与他人交往的认知:“我是受人喜欢的”,包括孩子与家人有亲密关系,有能力与其他人愉悦互动,在团体中受人欢迎等等。
考虑到儿童对于“自信”概念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张怡筠博士建议家长,可先从关注孩子的仪表开始,由简到难地去进行这一系列的培养,以建立孩子的自信意识。比如,老师更喜欢将课堂发言机会留给着装整洁的学生;衣着整洁的学生受老师喜欢的程度比衣着不整洁的学生高出78.79%;需要选派学生参加集体荣誉活动时,着装整洁的学生被老师选中的机会高于着装不整洁学生的90.9%;竞选班干部时,着装整洁的学生被老师选中的机会比着装不整洁的学生高75.76%。
很多妈妈们都抱怨,平常工作繁忙,还要料理家务,与孩子相处的时间有限,她们非常渴望能找到又有趣、又易学、又有效的培养孩子自信的方法。据张怡筠博士介绍,汰渍“洁”出自信亲子五法集中了儿童自信心理教育的精华,以认知自信、觉察自信、建立自信、强化自信,以及固化自信为渐进目标,通过五种亲子趣味互动游戏的形式来培养儿童的自信,在游戏中帮助孩子提升自信。(记者
前一篇:品格小故事——八点建议
后一篇:注意培养孩子的思维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