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2017-08-05 17:26:05)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后小结或反思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良好的习惯是人在他的神经系统中所储存的资本。这个资本不断增值,而人在其整个一生中,就享受着它的利息。”由此可以看出习惯的力量之巨大,人一旦养成一个习惯,就会不自觉的按照习惯行事,而这个习惯则会影响孩子的一生。对于学生而言,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他当前的学习,而且对孩子今后的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老师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在课堂上,因此,每一位数学教师在课堂上不能仅仅只是教授知识,更应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一、培养学生认真听讲的习惯

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会学习的第一步就是要学会认真听讲。认真听讲是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的基础,也是提高课堂学习效率的前提。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上课认真听讲的习惯。

刚入学的小学生不了解课堂上该听什么?怎么听?有时课堂上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的举起了手,一直嚷嚷着:“我来,我来…”,当教师请一名学生回答时,其他举手的学生就都叹起气来,甚至说:“怎么一直都不叫我”,根本不听讲了。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就大大地降低了。

为了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我觉得平时在教学过程中就应提出明确的要求:

1.要求学生听课时,不能开小差或做小动作,注意力要集中;

2.要求认真倾听其他同学回答问题,并仔细想一想他们回答得是否正确,还有没有需要补充的,或者有没有更好的建议,如果有,应举手示意,不能直接说出来,打断其他同学的发言;

3.再次,要认真听老师的讲话,并仔细观察老师的演示和板书,按要求认真地操作学具,作好练习。

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上课专心听讲,提高学习的效率。我认为教师在课前一定要备好课,设计生动有效的导学案,课堂上教师的精神一定要饱满,语言要生动有趣,条理清晰,方法要灵活多样,使得学生愿意并乐于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培养良好的思考习惯和合作交流习惯

赞可夫曾说过:“教会学生思考,对学生来说是一生中最有价值的本钱。”认真思考的学习习惯,不但有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还有利于学生在思考的过程中不断理解有疑惑的问题,并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数学又是思考性极强的一门学科,在数学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勤于思考,善于思考,乐于思考,逐步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在此过程中也要养成和同伴合作交流的习惯。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习惯,我认为:

1.要选择好思考的材料,创设思考的情境。一个良好、有趣的学习材料和情境可有效地激发学生思考的愿望。

2.给予学生充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一般来说,当提出问题后,智力水平高的同学能很快举手回答,但为了照顾到中、下程度的学生,应多留一些时间让大家思考。

3.汇报时,避免仅与个别成绩好的同学对话,而置大多数同学于不顾,应让不同层次的同学回答。有时可以让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有什么困难,以促进他们开动脑筋想问题,这样就调动全班同学思考的积极性。

4.可利用合作学习、小组讨论、动手操作等多种方法,让一些性格内向、不愿在大庭广众之下提出问题的学生,也有独立思考和与同伴交流的机会。

三、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学习习惯

从历史的发展来看,任何发明创造都是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开始的。由此可见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比解答问题更重要,但在我们的实际教学过程中,敢于发表自己看法,敢于质疑的学生凤毛麟角,而且随着上学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学生变得更加沉默,充分相信教师的“真言”。但我们的观点就一定是正确的吗?不一定吧。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还应培养学生质疑的习惯、发现和提出问题的习惯,培养学生从所学知识中,寻找矛盾和疑问,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的能力。

好习惯可以使孩子终生受益。身为教师的我们要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一点一滴地去培养的,从低年级做起,并长期坚持,才能培养起学生的良好的学习习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