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浅谈一年级数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

(2015-08-26 21:37:43)
标签:

教育

分类: 学习收获

    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学习,学生应该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重要数学知识以及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和必要的应用技能。”切实掌握数学思想方法对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对数学学科的后继学习,乃至对学生的终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中的“数形结合思想”在基础数学以及高等数学中都占有相当大分量的地位。

一年级的小朋友喜欢“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他们的思维大多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数学的抽象性对于许多学生而言都极为难懂,那要怎样才能把数学的抽象变得具体一点,降低小朋友们学习的难度呢?这就离不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了。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赋诗:“数与形,本是相倚依,焉能分作两边飞;数无形时少直觉,形少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百般好,隔离分家万事休;切莫忘,几何代数流一体,永远联系莫分离。”那我们又该如何在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呢?

比如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下册《跳伞表演》中,在跳伞表演的情境中让学生学会比较2种不同颜色降落伞的数量的多少。这是学生初次接触XXXX多几个的问题,借助画图可以让学生形象的看清数与物体的对应关系,且从图中可形象直观地明白同样多的部分、多的部分等,由此帮助学生在脑海中建构同样多、多的部分、少的部分、大的数、小的数等较抽象的数学概念,形成初步表象,从而理解掌握比多比少要用大的数减去小的数的方法。而有的学生在刚学习比多比少的应用题时,未能很好地建立起数与形的有机结合,没有充分理解掌握比多比少的基本数量关系,从而造成机械地记忆“多”用加法,“少”用减法,这些学生在求解多的数或者少的数时就会分不清该如何解答了。相反,如果让学生在解题中学会借助画图用符号来表示数量,直观理解该如何解题,胜过于教师的千言万语。

又如排队问题:从前往后数,小明是第5个,从后往前数,小明是第6个,一共有几个小朋友?许多学生都理所当然地认为答案是11个小朋友。作为一名教师,面对着一年级的小朋友,你要精心准备语言来说服他们,还不如直接采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引导他们画图来表示,怎样画图呢,怎样才能区分出小明呢?学生们发挥想象各抒己见:

1)○○○○△○○○○○;

2)○○○○●○○○○○;

3)○○○○┃○○○○○ ;……

将数用图来表示,一目了然,学生还会对一共有几个小朋友存有疑问吗?答案自然是否定。

    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来解决一些常见的实际问题,有时能使数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变得比较直观,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不仅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成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如果哪一个学生学会了‘画’应用题,我就可以有把握地说,他一定能学会解应用题。”数形结合思想方法是开启数学难题大门的钥匙,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们先找到这一把钥匙,使学生学会借助它开启下一个神秘数学的关卡。

分享: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