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单元反思
(2014-08-18 09:28:02)
标签:
育儿教育 |
分类: 课后小结或反思 |
经历直观操作 掌握计算方法
——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单元反思
丁美玲
北师大版二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加与减》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100以内数的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的。本单元的学习目标是:1.借助对直观模型的操作活动,能进行整十数、整百数加减法的口算及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经历与他人交流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三位数加减法的计算道理并掌握计算方法。能结合具体情境体会估算在生活中的作用,能进进行简单的估算。2.结合具体情境,能提出一些可用三位数加减法解决的问题上,发展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体会加减法计算与实际生活的联系。3.结合现实情境体会验算的必要性和认真计算习惯的重要性,能对计算结果进行验算。为达到单元的学习目标,我很用心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节课,当然,一单元结束了,发现收获颇多,对计算教学也有一些粗浅想法,记录如下:
一、经历过程、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在教学《小小图书馆》一课时,为了让学生经历“相同数位上的数相减”,明白虽然算法不同,但算理是一个样的。我想必须给学生提供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课程标准》指出: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会有所不同,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想法,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圈一圈格子图、独立思考、小组合作等方式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主探究的空间,让学生体验探究新知的乐趣。在讲解笔算退位减法的方法时,学生说,我用课件配合演示,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探索,体验到计算方法的多样化,然后在多种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分析比较,选择一种对大家来说普遍适用、易于接受的方法,大部分学生会喜欢用竖式计算。
二、对比练习、辨析错题、强化计算。
加强计算的常规训练,持之以恒。每天坚持练一练。同座互相出题,然后互相检查,有效的训练是提高计算正确率的保障。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偶尔穿插学生常错、易混淆的练习题进行听算、看算和估算训练。在强调计算的同时,要注意讲究训练形式多样化,以此来激发学生计算兴趣。如:用游戏、竞赛、奖笑脸等方式训练。有时遇到错题需要学生找出原因的,我便很有耐心的引导学生从摆小棒、拨计数器、画数线图来进一步解释并使学生在计算串避免产生类似的错误,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三、回归生活、解决问题、习惯验算。
我习惯在练习环节中设计:通过情境图出示信息,让学生提出问题并解决或出示一个算式让学生找出此算式可以解决哪个数学问题。这是巩固学生掌握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一种有效又不枯燥的方法,又让数学回归到生活中来。同时让学生找出验算的依据。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发现了验算的规律,独自尝试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满足的他们的成就感,也使他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学生很快就掌握了三位数加减法的验算方法。让孩子掌握验算方法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能让他们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
计算教学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要我们善于做计算教学的有心人,把计算教学与生活问题,直观操作及演示建立联系,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插上腾飞的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