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前导入设计
(2015-02-01 21:58:16)
标签:
育儿 |
分类: 课题研究 |
1.情境导入:创设情境导入就是教师恰当、巧妙地利用音乐、幻灯、录音、录像等电教手段,把形 、情、境、理熔于一炉,来渲染课堂气氛,为学生理解教材提供特定的情境。从而用一种别具一格,饶有趣味的方式来达到引入新课的目的。如三年级《秒的认识》:
师:同学们,喜欢过节吗?有一个咱们中国最传统、重要的节日,你们都会得到压岁钱,这是什么节日?(春节)
师:(放映春节联欢晚会倒计时课件)新年的钟声马上就要敲响,开始倒计时了,一起来。(师生一起倒计时)
师:过年真好!我们又一次听到了新年的钟声。谁知道,刚才咱们倒数的5、4、3、2、1是用的什么时间单位?(秒)
师:我们以前学过的时间单位是时、分。要计量很短的时间,就要用比分更小的单位—秒,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秒。(揭示课题:秒的认识)
导入时的情境创设要巧妙精当,贴近实际生活,能够触及学生的内心深处,启发他们的情绪想象。
2.游戏导入:爱做游戏是孩子的天性,将游戏有机地运用于课堂教学,利用游戏的无意注意的特性,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方法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化难为易和减轻学生的负担,也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例如:教学“倍的认识”:
师:在拍手的过程中也有学问。下面咱们一起玩个拍手游戏。游戏要求:
注意停顿,注意思考拍的次数。
(1)老师拍2下,学生拍3个2下。
(2)老师拍3下,学生拍4个3下。
(3)老师拍6下,学生拍2个6下。
组织学生在游戏中自由交流、自由活动、自由表达,所带来的会是兴趣、欢乐和自由,并营造了学习氛围和突破了教学难点。
3.故事导入:故事因其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的情节、幽默风趣的语言,受到小学生的普遍喜爱。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精彩故事,以生动、幽默的语言来为学生描述出一个寓意深刻、情节曲折、与教学内容紧密相联的教学情境,从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强烈的参与欲,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带着愉悦的心情参与到教学中来。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故事情境来导入新课:羊村里的小羊外出郊游,美羊羊、懒羊羊、沸羊羊一组,它们正在分一个大蛋糕,懒羊羊一心想要多吃一些。当它们正在为如何分配而发愁时,喜羊羊来了,听了它们的叙述,喜羊羊说:“我可以帮助你们解决这个问题,懒羊羊分得这个蛋糕的4/8,沸羊羊分得2/4,美羊羊分得1/2。”此时喜羊羊和懒羊羊脸上都露出了满意的微笑。同学们,你们说懒羊羊分的蛋糕多吗?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这样将教学内容与趣味故事相结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轻松而活跃的教学情境,从而在情境中引入新课的学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高,学习兴趣更浓。
4.操作导入:这是小学低年级数学最常用的导入法。可以通过让学生观察一些实物,诱发其直观思维,进入新课。比如教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时,采用多媒体创设一种动画情景,渗透“割补法”将其转变成学生熟悉的长方形,进而导入新课,引导学生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小学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很多,形式多样。教师应在新标准新理念的指导下,因地制宜,精心设计科学的新方法,以期提高我们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全面育人的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