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有效性研究”小课题立项申请·评审表

(2014-07-01 14:53:16)
标签:

教育

分类: 课题研究

安康市基础教育科研“十二五”规划

2013年度小课题立项申请·评审表

小课题

负责人

黄振红

学 科

数学

学历

本科

职 称

一级教师

年 龄

39

参加工作时间

19957

工作单位

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手机号

13992509906

QQ

550437300

邮 箱

地 址

550437300@qq.com

新浪博客网址

http://blog.sina.com.cn/u/1977203622

课 题

名 称

小学数学课前导入有效性研究

小课题其他成员

姓 名

职 称

工 作 单 位

黄振红

小学一级教师

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祝德群

小学一级教师

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李爱群

小学一级教师

旬阳县城关第二小学

 

 

 

 

 

 

(一)研究的背景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而“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课前导入就像一把钥匙一样,是至关重要的,纵观名家在课堂教学中的表现,大都精心设计了课前导入,这些导入,看似随手拈来,仔细品味,实则独具匠心,无不透射出他们的智慧。成功的导入,能创设情景,营造气氛,调动情感,激发兴趣,引发学生思考。巧妙而又正确的导入,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求知的欲望和学习动机,同时还能起到联结知识,沟通师生情感的作用,营造和谐气氛。课前导入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这节课的成败。

面对自制力比较差的小学生,我们的数学常态课上,教师总是害怕教学任务完不成,总害怕拖堂,总想更大容量的进行知识的传授,一开课时,往往采取纠错题、或者讲评作业等平淡无奇,或者批评式导入,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开课前几分钟就几乎降到冰点。学生的学习兴趣都没有得到充分激发,注意力怎能集中到课堂上?如何更好地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潜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和领悟到数学的价值和神奇。更加积极、主动的把精力投入到课堂上?我认为课前导入的优化和有效性的研究非常有必要。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围绕课题研究、学习、思考与实践,寻求有效课前导入的方式和方法,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2、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建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乐于学习,易于学习,让每一堂课都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3、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概念的界定

研究范围:小学数学课堂

课前导入:创设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或者用语言引人入胜的语言,迅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导入新课。它犹如电影的“序幕”和乐曲的“引子”,对于接下来的教学工作有着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课前导入,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带领学生进入学习的状态。同时,课前导入还起到了为新课内容做铺垫的作用。

有效性:有利于促进学生积极的、主动的融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学习兴趣为出发点的课堂导入,才是有效的。

 

 

 

三、研究内容

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数学课堂导入方式也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应不断更新教学理念,精心设计课堂导入。本研究基于对上述研究成果的分析,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出发点,根据小学生的特点、数学学科的特点等设计课堂导入。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

1、小学数学典型课堂导入案例的分析

大量收集数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了解前人或他们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如何根据小学生的特点,针对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有效性的导入。

3、探讨多种形式的课堂导入,为数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是一种师生双边的相互性能动性活动,教就是导与引,但目的是为了学,为了学生的学,有计划有成效的学习,因此,本课题致力于课堂教学导入设计的有效性策略研究,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四、研究方法

 1、文献法:查阅、收集与本研究课题有关的国内外学者专著、论文和资料。通过查阅书籍、上网搜索等方式查找有关导入设计及相关的文章,了解前人或他人已经做的研究工作,明确研究课题的科学价值,找准突破口,取得更新、更有价值的研究成果。

2、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寻求学生最喜欢的课堂教学导入方式。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从而研究出最有效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3、案例分析法:大量收集小学数学课堂典型导入案例并进行全方位的分析。针对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采用与同类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导入进行比较,找出成功与不足,通过实践及时总结、调整操作步骤,写出随笔和反思,为今后的总结提供宝贵的经验。

4、实践研究法:课题组教师结合自身数学课堂教学实例的反思分析,实施对比教学,边研究边实践,将精心设计的导入案例运用到实际的教学中,促进导入语的完善。

五、研究进度及时间安排

本课题研究期为一年(201310月——201410月),共分以下三个阶段完成。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310月—201312月)

1.准备资料,申报立项。

2.本组成员讨论选题,确定课题及研究的方法。主要从前人的理论经验制定课题研究的意义、方法及实施步骤。

3.做好课题研究内容的分解工作,撰写开题报告。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41月——20147)

1、课题组成员互相听课,分析、讨论课堂导入设计的不足和成功之处。选取其中几节课,形成个案分析。

2、通过问卷调查,个别座谈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课堂导入效果的认识和体会。

3、课题组成员加强案例收集,及时反思。

4、邀请专家指导,积极实践,初步开展课题研究,并进行阶段性总结。

第三阶段:结题阶段(20148月——201410)

1、通过对比,整理筛选有效的反思方案,指导教师积极运用。

2、组织课题组成员根据研究过程中的经验、启示、反思案例,撰写相关论文。

3、整理并汇总研究材料与阶段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七、课题成果的预期

1、课前导入有效性研究个案案例。

2、教学随笔、叙事或论文;

3、结题报告。

单位

审查

意见

 

                           

 

(单位盖章)

                                             

县(区)基础

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市基础教育

科研领导小组办公室

审查意见

 

 

 

(单位盖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