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课程】《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陈媛老师)
(2016-04-08 15:31:59)
标签:
教育 |
分类: 精品课程 |
22、人物描写一组
《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教学设计
景丰小学
教材分析:这个片段描写了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的情景。先是小嘎子提议摔跤,在摔跤中,他时时处处想使巧招,结果反被胖墩儿摔了个仰面朝天。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个性特点。作者侧重采用的人物描写方法是动作描写,生动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
教学目标:
1、通过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性格特点,感受人物形象。
2、体会作家描写人物的方法,并完成小练笔。
教学重难点:
感受作家笔下鲜活的人物性格特点,学习动作描写的方法,并在习作中学习运用。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
一、谈话揭题
1.师:同学们,认识我吗?
师:不认识是正常的,认识才是不正常的。我先自我介绍一下,我是来自新区景丰小学的语文教师,我姓陈。认识了吗?
师:怎么称呼我?
师:接下来,陈老师要考考你们,下一次,你在街上碰到我了,你会怎么对我说?
师:同学们,认识我了吗?这就叫一回生,二回熟。三回我们就成──朋友。
师:你们都有朋友吧。
师:老师想了解了解,你们平时都愿意与怎样的同学交朋友?
师:同学们,你们说得真好。陈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一个孩子,想让你们和他交上朋友。想认识他吗?
生:想。
师:他是谁呢?
屏幕出示:“小兵张嘎”的图片。
师:他是谁啊?一起叫他一声。
2、你们看过电视剧《小兵张嘎》吗?(出示课件一:电视剧片头题字,渗透“根据徐光耀的同名小说改编”。)
3、(出示嘎子图片)认识他吗?(一齐喊出他的名字。)什么样的人才称为嘎子?你是怎么认识他的?想和他交朋友吗?
4、师:同学们,想和一个人交朋友,必须先了解他的为人,也就是他的性格。那么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呢?(交流自己对嘎子的印象)是不是跟你们说的一样呢?今天,我们就通过“小嘎子与胖墩儿比赛摔跤”的一个片段去了解他。板书:《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
5、知道他们为什么比赛摔跤吗?他们俩为了得到对方的“枪”和“鞭”,想通过摔跤的方式,一比高下,赢的一方可以获得对方的玩意。比赛的结果怎样,我们到课文中去找答案吧。
二、初读课文,感悟“嘎子”形象
1、请大家认真地自由地读读课文,要求: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做个记号。读完后想想小嘎子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这几个词语你会读了吗?出示词语:
一叉一搂
胖墩儿
4、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了解嘎子这个人物性格,老师特意把嘎子在摔跤过程中的几个重要的环节,用一段简要的文字概括了出来。请看屏幕。谁愿意来读读。其他同学认真听,想想老师把小嘎子摔跤的过程概括成了几个环节?在每个环节中,都有一个描写嘎子动作的精彩词语,特别能表现嘎子的性格。请你找一找。
三、深入研读,感悟“嘎子”形象
1、同学们,这些词语都写得非常精彩,特别能表现嘎子的性格。但是仅仅靠我们刚刚找到的这些词语,是不够深入的。所以,你们要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放到它所在的那句话中去,一边细细品读,认真品味,一边在这些词语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感悟。好,开始吧。
2、学生默读课文,自学,圈点批注。
3、交流反馈
(1)语段一:
俩人把“枪”和“鞭”放在门墩上,各自虎势儿一站,公鸡鵮架似的对起阵来。
引导学生抓住“虎势儿一站”来体会,联想到老虎的凶猛,说说小嘎子这“虎势儿一站”,究竟是怎样的一站呢?你仿佛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嘎子?
你觉得小嘎子的这“虎势儿一站”,到底“站”出了什么?(如气势、勇敢、威风、自信、智慧等)
(2)语句二:两个人走马灯似的转了三四圈。
你又体会出了什么?文中还有一句话也是写小嘎子在转的,找出来。
齐读:“起初,小嘎子抖擞精神,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地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仿佛很占了上风。”
引导:请你走进小嘎子的内心,琢磨琢磨,在嘎子的这一转,二转,三转的过程中,他心里到底在想些什么?你觉得,这几转,转出了一个怎样的嘎子?(机灵、智慧、善于利用战术、知已知彼)
(3)过渡:同学们,要是换在平日里,机灵鬼透的小嘎子也许早就获得胜利了,不用转那么多圈,可今天的对手是谁啊?这是一个怎样的对手?(交流,厉害、难以对付,沉稳等)找到文中描写胖墩儿的句子。
(4)语段三:可是小胖墩儿也是个摔跤的惯手,塌着腰,合了裆,鼓着眼珠子,不露一点儿破绽。
引导感悟:同学们,读着读着,哪个词语闯入了你的眼睛?你体会到了什么?
文中形容胖墩儿的还有哪些词语?(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理解之。
设想:如果是你摔跤,面对膀大腰粗、一身牛劲儿的对手,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对比,感受小嘎子的勇敢、不畏惧的特点)
(5)过渡:是的,可尽管嘎子勇敢、不服输,但是他的对手真的是太强劲了,以至于他后来有些(沉不住气),使用了最后一招(钩),一起读最后一句话。
(6)语段四: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勾他的腿,不料反给他把脚别住了,趁势往旁侧里一推,咕咚一声,小嘎子摔了个仰面朝天。
引导想象:同学们,小嘎子,这一“钩”,“钩”掉了什么?(学生交流)
四、总结运用,领会人物描写方法
(1)请学生圈出描写小嘎子摔跤动作的词语:【站、围、蹦、转、揪、推、拉、拽、顶、扳】
(2)文中还夹杂着对嘎子心理活动的描写,谁能找得出相应的句子?【 “欺负对手傻大黑粗,动转不灵,围着他猴儿似的蹦来蹦去,总想使巧招,下冷绊子”、“小嘎子已有些沉不住气,刚想用脚腕子去钩他的腿” 】
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些动词的准确运用和心理活动的细致刻画、描写,丰富了人物的性格,成功的塑造了“小嘎子”这个儿童形象,使一个顽皮、机敏、争强好胜、富有心计的小嘎子跃然纸上。】
五. 小练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