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0-3岁早期教育中的运用与思考
(2018-09-12 07:55:43)分类: 论文热点 |
[摘要]:现代信息技术飞速发展,教育的信息化成为教育发展的一种新型手段,在教育各个阶段广泛利用信息技术是促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随着人们对0-3岁早期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早教机构作为实施早教的场所也逐步发展、壮大起来,为了适应人们对早期教育的教育需求,多媒体信息技术也涌入到早期教育当中。本文以东方爱婴早教中心迁安中心为例,通过对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早教中运用的实例分析以及由此带给我们的思考进行阐述,从而推动信息技术与早期教育的有效结合,促进0-3岁早期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技术
现代信息技术是借助以微电子学为基础的计算机技术和电信技术的结合而形成的手段,对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和各种传感信号的信息进行获取、加工、处理、储存、传播和使用的能动技术。随着社会的进步,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现代信息技术广泛地渗透到和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因此信息技术也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早期教育,广义上指从人出生到入小学前的身心教育;狭义上指从0-3岁的早期学习阶段(以下简称早教)。0-3岁是人一生中学习的黄金时段,是人的潜能开发的最佳时机,也是孩子发育“敏感期”。0-3岁早期教育为孩子多元智能和健康人格的培养打下良好的基础,促进儿童在语言、智力、艺术、情感、人格和社会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近年来,随着人才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父母意识到早教对孩子的重要性,这也为早教行业提供了发展的可能性。随着人们对早教行业的重视,早期教育工作的开展也同样受到了新的挑战。
多媒体信息技术是以多媒体计算机为核心的教学方式,集声音、图像、动画、文字等多种感觉刺激于一体,其特点是具有直观性的图像、鲜艳的色彩、逼真的声音效果、动静结合的画面等。因此将多媒体信息技术和早教教学相结合,不但让教育活动有声有色,也能很好的吸引婴幼儿的注意力,从而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生理、心理发展。
一、信息技术在早教中的运用
在早教中推广和普及信息技术,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早教教学活动中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一)吸引婴幼儿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在人的实践活动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使人集中注意,产生愉快和紧张的心理状态。兴趣是学习的基础,只有感兴趣,才有积极的认知倾向。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处在0-3岁的婴幼儿来说,他们年龄小,高度发展的无意注意占主导地位,鲜明、新颖、具体形象的刺激是引起婴幼儿无意注意的主要因素。多媒体信息技术以其鲜艳的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声音的配合能有效地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的兴趣,同时也符合低龄婴幼儿的认知特点。
例如:探索阶段的月亮班课程中,每一节课都会有婴幼儿唱名字的环节,在多媒体课件展示上会出现婴幼儿的照片及姓名,当为指定的孩子唱名字时,教师通过手的触摸感应滑动到指定照片,按下小喇叭他的照片便会在屏幕上放大,音乐响起,照片随音乐浮动。每次活动孩子都会非常期待的看着屏幕,时刻注意着小照片。由于早教课程实行小班授课,这种新颖的形式极大的吸引力婴幼儿的注意力,对这一活动有着浓厚的兴趣,每次唱名字时既兴奋又高兴,这种愉快的情绪促进了婴幼儿的自我认知以及对音乐节奏的感知。
(二)具有互动功能,增强婴幼儿互动的主体性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让婴幼儿参与互动,参与到多媒体内容中去,利用多媒体的提示功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作为主体出现在教学中,从而在活跃气氛,提高兴趣的同时,提高婴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参与意识。
例如:在数学课程《学习5的加法》教学中,最后的环节是婴幼儿的互动延伸,在多媒体大屏上出示5的加法算式,如:“3+2=”,在算式下方有两颗苹果树,果树旁边共有5个苹果,婴幼儿通过用手的触碰将3个苹果和2个苹果移动到苹果树上,通过形象的苹果实物相加即3个苹果加上2个苹果是5个苹果,从而推算出算式得数。这一延伸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呈现,充分发挥了婴幼儿的主体性和主动性,而不是让婴幼儿只是在看、在听,极大的满足了他们动手操作欲望和学习实践能力,促进婴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创造情境氛围,增加情感体验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可以为婴幼儿提供生动形象的画面,悦耳动听的音效,优美逼真的意境,让婴幼儿体会到教学活动中所蕴含的美好情感,丰富对美的体验,诱发情感共鸣。
例如:在音乐段、音乐段的早教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凭借它的声频效果和视频效果,在音乐活动中充分地展现音乐这门艺术的魅力,激起婴幼儿感情上的共鸣。童歌谣课程《小兔子乖乖》,通过呈现Flash动画课件讲述故事《小兔子乖乖》,用故事引出歌曲,婴幼儿会在故事的情境中去感受歌曲,熟悉歌词,感知音乐的节奏和力度等。通过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氛围,激发了学习音乐的兴趣,培养了婴幼儿高尚的情操和品格,丰富了情感体验。
二、信息技术运用于早教中带来的思考
虽然信息技术在早教中的运用对幼儿学习和发展具有积极地影响,但从实践上看多媒体信息技术不能替代高度有价值的幼儿早期活动。事物都有两面性,信息技术能促进幼儿发展也会被误用,正如其他工具所产生的影响一样。[1]因此,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运用值得我们思考:
(一)从信息技术应用上来说
多媒体技术是为婴幼儿服务、为教师教学服务的,它是一种教学手段,一个辅助性工具,为教学提供服务的环境和媒体,是开展教学的新型载体,不是教学的全部,人(教师和学生)才是教学的主体。因此作为教师必须把握好信息技术是一种服务性工具,在教育教学中要注意以人为主体,发挥人的主动性。
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根据需要选择适合的内容来制作课件,不是所有活动都适用于多媒体教学,传统的教师讲授有时更适合婴幼儿的学习需要。另外多媒体教学的内容设计要与婴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发展水平相适应。
多媒体作为一种辅助工具,不能替代纸质书籍、玩具、同伴等一些实际性的东西。同伴间的游戏、交往是促进婴幼儿社会性发展关键。作为教师不能让婴幼儿变成使用多媒体技术的工具,而忽略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交往。
(二)从婴幼儿的角度来说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使用对婴幼儿的影响主要是视觉和生长发育上。如果长久的使用会引起视力不适,计算机释放的有害物质和电磁辐射会影响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多媒体教学的主要方式是婴幼儿通过看、听被动的接受,在这个过程中婴幼儿基本保持坐姿,那么时间一长不利于他们的骨骼发育。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能让多媒体教学替代教师,放任婴幼儿自己观看,使得婴幼儿只用眼睛和耳朵,而失去了动脑机会,教师要对婴幼儿进行正确引导,不光听、看,还要多动手、动脑,发展他们的思维力和想象力。
信息技术在教育活动中所起的效果是明显的,它能把抽象的语言文字所描述的事物用形、声、色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有效的激发婴幼儿兴趣和求知欲望,发展婴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动手能力,既提高婴幼儿智力因素,又促进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同时它也对早教机构以及早教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只有充分掌握这一现代教育手段,合理发挥其作用,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冯晓霞.计算机与婴幼儿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13-14.